*河偏关段简介
*河流经偏关县境西侧,构成偏关的西界。自此入晋,北起老牛湾,南至寺沟,全长30公里,流经村庄11个,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道狭窄,河谷深切,呈狭谷地形。河床最宽处可达米左右,水深5米左右。冰冻期一般在70-80天,结冰厚度为40-50厘米。两岸石灰岩峭壁高达-米。
偏关县委书记王源的邀请函
*河偏心,长城偏爱。偏关因*河而缠绵,因长城而雄健。中华文明的两大象征在偏关历经岁月洗礼,风采依然,纯朴壮丽。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三关首御重镇。明代偏关有“晋北锁钥”“永镇边陲”之美誉,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抗倭英雄万世德的故乡。偏关是内外长城交汇处,是全国烽台古堡第一县。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战场,有公里巍峨的长城,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动人的传说故事。偏关的*河或温婉或雄壮或安详或奔放,偏关的古堡烽台可赏月可临风可怀古可追思,*河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皆令人沉醉。
这里风光旖旎,精神焕发,是晋北风情之韵。以老牛湾为龙头的文旅产业将实现东西融通、扇形推进、弧度发展,红门口“地下长城”见证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红色行动,积淀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治责任和历史责任。投资17.1亿元总里程公里的*河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上马建设,将全面展开*河风情游和长城边塞游的美丽画卷。走进偏关,在*河百里长峡最美的回环中感受绿水青山在“偏关绿*”精神催生下的锦绣和中国最美十大峡谷的壮美,在这里可以品古关古韵,感受偏关如歌般的甜美。
这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三晋生命之源。偏关作为“三晋水电第一县”,境内水电、风电、光电资源充沛,“三电”总装机容量占忻州市三分之一。亟待开发的油页岩资源储量达9亿多吨,是转型升级的硬实力。准朔铁路全面竣工即将通车,让处于“晋蒙”相连的偏关在发展物流业上如虎添翼。灵河高速适时贯通,融入全省“大路网”,偏关将“偏而不偏”“关而不闭”,国家扶贫*策更是让偏关增添了奋斗的动力,力争早日让偏关脱贫奔小康。
今天的偏关紧紧围绕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能源革命排头兵、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正在昂首阔步、砥砺前行。我们诚邀四海宾朋,共享偏关盛景,共商偏关大计,共谋偏关发展,共写偏关转型升级新篇章,共创新时代偏关发展里程碑。
老牛湾村:
记者探访*河人家
10月10日 13时30分 乾坤湾
乾坤湾里藏着老牛湾的来历
今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气温也略低于往年。深秋的天湛蓝空旷,与天衔接的*土高原已经换上褐色的外衣,与土*色更加接近,边塞的苍茫辽阔在秋日更加壮阔。一路沟壑纵横,车行蜿蜒。下午的光景,一座石砌城门出现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面前,门楣上“天下*河第一湾”几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耀。忻州市老牛湾风景区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何蛟告诉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记者,此地还不是老牛湾,而是“乾坤湾”,是进入老牛湾的必经之处。
“乾坤湾”原来叫“包子塔湾”,改为“乾坤湾”是因为在这里无须登高或者靠航拍机,就可以直观地在观景台看到蜿蜒成“S”形的*河,将*土垣分割成太极图一般的特别地貌。乾坤湾曾经是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取石场,后来将这里改造成了老牛湾风景区的一个景点。景点根据中国的易经文化,建起了一座乾塔,矗立起了三座对易经文化形成起过重要作用的伏羲、周文王和孔子的雕塑。在乾坤湾可以轻易拍到“S”形的*河,被河道分开的两部分,一处是山西省的偏关县,另一处便是内蒙古自治区。
乾坤湾景区出口处,有一老者骑牛的雕塑。何蛟说,这座雕塑讲述的便是老牛湾的来历。“九曲*河十八弯,神牛犁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是流传在偏关老牛湾的一首歌谣。讲的是上古时期,天降豪雨,世界一片汪洋,人们祈求玉皇大帝拯救苍生,玉皇大帝便派出了太上老君骑着神牛下界,给人间犁出一条河道,当夜色笼罩大地,玉皇大帝让天兵点起明灯给老牛照亮方向,神牛不知情,被明灯惊吓,向东的河道拐了一个弯,于是便有了老牛湾。
距离偏关城25公里还有一座“明灯山”,据说当年神牛跑得碰了嘴,在万家寨镇的牛上咀还有神牛留下的“嘴印”。
10月10日17时15分老牛湾村老牛湾村的*河人家
听完美好的传说,车行半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老牛湾风景区,在没有一丝云的蓝天下,西晒的秋阳让*土垣金*灿烂。老牛湾堡是景区的核心,是明代重要的边塞堡垒之一,基本保持着原貌,景区里不少来自外省的游客在拍照。这座古堡只有东南方设了一个城门,且建有瓮城。古堡不大,东西、南北各长米,高7米,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状。古堡仍存有观音阁、关帝庙、禹王庙以及一座讲述了康熙六女和硕恪靖公主(史称四公主)当年将晋蒙沿线近0亩田地划为“公主地”供偏关、平鲁百姓耕种,并免去赋税的德*碑。近年来到老牛湾观光的游客不断增多,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大约有十万人来此游玩。国庆之后,游客大多是一些退休老人。
*河和长城握手,全球仅此一处!
在老牛湾堡北不远处就是老牛湾村,古堡和村中的屋舍都是就地取材,以石板搭建而成,又有石头民俗博物馆之称。踏进老牛湾村已是夕阳在山,残阳照在古堡的墙上,对面的*河静静流淌,此刻若有船行过,一派岁月静好的场面。老牛湾村里的老住户吕扣却说,二十年前的*河可不是如此娴静温婉,波涛奔涌才是它一贯的面目。
吕扣开了一家农家乐,不仅是偏关的名人,在忻州也小有名气,原由是吕扣会唱民歌,还唱得不赖。吕扣当即给大家唱了两首拿手的民歌,随后聊起了吕家祖辈们在*河岸边的生活。吕家在老牛湾村已有多年,跑船、种地、捕鱼,日子就这么周而复始,一代一代传承着。吕扣的父亲延续着祖辈跑船的生存之道。到上世纪70年代,公路、铁路兴起,*河河运衰落,吕扣的父亲不再跑船,开始赶着骡马车往返于县城,为供销社拉货。吕扣说,当年从老牛湾村到县城,父亲半夜12点套上毛驴、骡子连夜出发,第二天早晨8点到偏关县城,拉了货在日落时分赶回村里。
吕扣父亲跑船时,就有一副好嗓子,当年*河艄公喊号子,吕扣父亲就是那个领号子的人。当河里的大船靠岸后,需要修补船底缝隙,这时需要大家把整条船翻个底朝天,就需要有人喊号子,这时吕扣的父亲就会领唱,说着吕扣给我们学了一句当年的号子——“你姐姐(那)搽油抹粉撩(那)哥哥,呀得呼得嘿……众人跟着和‘呼嘿’。我唱歌就是跟了我父亲了。”
吕扣靠耕种来度日,再就是每年春天打二十多天的开河鱼。变化是从年开始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老牛湾的*河从湍急变得温顺,高峡出平湖让老牛湾河道里的鱼虾多了起来,吕扣开始以打鱼为生,靠着*河鱼,每年收入三万余元,养大了一双儿女,供他们读书成家。来老牛湾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十年前,吕扣又办起了农家乐,收入逐年增加,吕扣说靠着农家乐一年可收入十万余元。老牛湾村的农家乐从十几年前的三两家发展到现在三十余家,守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让这个*河岸边小村里外出谋生的人也开始回望故乡。老牛湾村的刘彩珍一家早年举家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打工,四年前看到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好,便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三个孩子读书费用全靠此支撑,如今孩子在外地,刘彩珍两口子却很坚定地守着老村。
偏关奇观:*河长城并肩而行
10月12日9时30分寺沟村寺沟村古寺清幽*河与长城并行
偏关当地的很多文化学者都提到了位于寺沟村的护宁寺。一座寺庙与*河的联系究竟在哪里?它们中间又有哪些故事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一行顺着沿*公路来到寺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旁的一段仿长城的建筑,上面写着“长城与*河在此结伴同行”,这是进入寺沟村最显著的地标建筑,因为在这里,长城和*河是并肩行进的,你能看到一段长约几百米的夯土城墙的遗存,与*河“结伴”并行。那么在仿长城建筑的另一侧,就是护宁寺的所在地。
*河在此段与长城并行,墙体高耸,烽台林立,形成壮观景象。
护宁寺也叫作寺沟大寺庙,年被评为山西省省级文保单位,建筑年代不详,依照庙内现存的三座清代碑刻来看,该寺庙曾经在清代整修过,但据当地文化学者秦再珍的研究,该寺内现存的建筑推测为金元时期风格。庙宇内供奉着三世佛、文昌庙、关帝庙、观音殿、地藏殿、瘟神庙、孤*庙、龙王庙、山神庙等十座庙堂,在一院之内竟有十座庙堂,这着实罕见。庙内,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偶遇了60岁的董秀连老人,据她介绍,这座庙曾经毁于土改时期,庙中神像被破坏,这些建筑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当时的大队书记急中生智,把骡马等牲畜放到庙宇中饲养,这才免于庙堂建筑被拆毁。
寺沟村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长城和烽火台
坊间传闻,护宁寺之所以建立起来,是因为古时候的寺沟村太偏僻,老百姓需要供奉诸位神灵来庇护。但在秦再珍的研究里,早在金代时期寺沟村就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里曾是山西通向内蒙的必经要道,有着辉煌的历史。秦再珍告诉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金人之所以在这里建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挨着*河,是山西通往内蒙古的水路要道,想必来往客商很多,所以为了保佑一方平安,才修建了护宁寺。
*河和长城并肩而行,算是偏关旅游的一大奇观,也是当地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秦再珍依稀记得,早在上世纪50年代,现在目光所及的夯土城墙上还贴有城砖,城楼上还留存有大炮。“为什么*河和长城能并行?因为从古至今,偏关和内蒙古都隔河相望,其他地方山势比较险峻,但寺沟村沿线地势较低,所以古时候的边塞游牧民族总是觊觎中原,冬天*河结冰,就给外族入侵者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所以才要修筑一道长城,抵御外敌入侵。”
顺着护宁寺向北,就进入了寺沟景区,一座烽火台即将竣工,站在此地向远处望去,你能清晰地看到一段蜿蜒盘旋的长城土墙,缓缓向*河靠近,还有相邻守望的几个烽火台,不失昔日雄浑风采。
寺沟风景区《巡河》群像,重现战争结束后将*率部巡查河情的场景。
早在明朝时期,偏关县就是边关要塞之地,*事、*治地位显著,景区内一组名为《巡河》的古代将士雕像,远眺着*河,似乎也在继续着自己戎马一生、驻守边关的使命。采访期间,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恰好遇到了来此地巡查的偏关县文化局局长薛强。据他介绍,这是偏关县在县域旅游中着重打造的一段景区,就是给游客提供跟*河和长城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来欣赏二者结伴而行的壮观场景。“烽火台的加固和修复工程是经过省文物部门批准的,我们未来还要对这段保存较完整的长城进行加固,将这些遗存留给后代子孙。将来游客来到寺沟,站在烽火台上,这一奇观就能尽收眼底。”
10月12日12时15分关河口村*河古渡口变成了世外桃源
你脑海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如果不是有当地人领路,多数人尤其是游客,会错过这一隐藏在*河岸边、绝壁之下的*河文化古村落——关河口村。
站在山上往下望去,周遭悬崖峭壁直立,西边是宽阔豪迈的*河,东边是曲折盘旋的关河,关河口村就坐落在关河汇入*河的入口处。据说很多美术工作者,行经此处就走不动了,毕竟这样生动的画面,是写生的最佳素材。可以设想一下,东西方向都是河,而南北方向则是陡峭的高米以上的悬崖绝壁,大自然的*斧神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拿悬崖来说,当地百姓称呼南面的崖为“蚂蚁崖”,就是说一只蚂蚁从山上跌落到崖底,都没机会生还,可见其地势之险峻。
顺着只能容一辆车通行的山路,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七拐八绕地进了山脚下的关河口古村落,这里的村民就住在*河岸边,距离近到只要走几步路,就能下到*河里,所以关河口村的村民们,那是家家有渔船,人人会捕鱼。如今的关河口村是移民村,因为龙口水电站蓄水,每年的五六月份,*河水位上涨已经将村内地势较低的部分淹没,大部分的村民都搬迁到了新村。
今年75岁的张召乐老人,祖祖辈辈都在关河口村生活,时至今日,在他家的院落里,还摆着他父亲当年下河用的小木船,船檐都散架了,只留下了船身,一如既往地望着*河。“我们村以前是个重要的水旱码头,叫做关河口渡口,这里离县城近,是一个回水湾,可自然靠岸,所以说是当时*河山西段里最重要的商埠码头,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大家从内蒙古运输粮食、咸盐,神池、岢岚、五寨吃的东西都是我们这运输过去的。”年,火车、汽车运输渐渐兴起,昔日繁华的关河口渡口就逐渐冷清了下来。
世外桃源般的关河口村,现在只生活着十余户人家。75岁的张召乐和老伴儿刘改转正忙着收秋,做粉。
逛遍了整个村,里面的居民只有十多个,安静的村落让人没办法感受和体味到它昔日的繁华,但却有个小故事流传至今。话说当年关河口渡口繁华之际,当地有个叫张罗羊的财主,商贸生意做得非常好,北到兰州、包头,南到洛阳,都有张家的产业。后来渡口停运,张罗羊和家眷们就迁到了内蒙古。直到年,张家人又回到了村里,说是思念故乡,但是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张家人就拿着铁棍在旧宅的窑洞顶上翻来翻去,不知道这个事怎么传开了,都说张财主家里埋着宝贝,村民们就都跑到窑洞顶上“挖宝”,没承想还真挖到了不少元宝和银元。崖体后面,还有昔日张罗羊留下的6间窑洞库房,村民们也在这里找到了元宝,当年的关河口村民可谓是集体发了财。当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跟张召乐求证时,老人家说,这事是真的,财主是他本家。
如今,张召乐和老伴依然住在旧村里,地里种着豌豆、玉米,可以自给自足,老伴就每天靠做土豆淀粉贴补家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为他们拍下了生活中的照片。临走时,老人家说了,总有人给他们拍照,可没人给过他们照片,他们也不知道照片中的自己是啥样。为此,我们相互约定,一定会把今日拍摄的照片,送到他们手中。
10月12日 14时40分 天峰坪村光伏扶贫项目带给乡村绿色收入
从寺沟村向北去往万家寨的路上,一些农田中架起的光伏发电板在午后的阳光下吸引了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的注意。
天峰坪镇的光伏发电扶贫成为农民新收入
偏关县天峰坪镇紧挨*河岸边,光照资源充足,荒山荒坡广阔,全年光照发电的有效时间在0小时以上,建设光伏发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峰坪镇的李彦明镇长介绍,年至年,偏关县开始采取“集中式”“村级联合式”“户级分布式”三种方式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目前天峰坪镇有四个村,在八百多亩土地上建起了光伏发电站,今年的6月30日刚刚实现了并网发电。其中一些村采取了“林光互补”的方式,光伏发电板离地3米高,下面种植药用杏树,光伏板不仅发电,还有采集雨水的作用,可以为林下植物提供水源。李镇长说,靠着光伏发电一项,各村里的集体经济可以每年收入十余万元,这些收入百分之四十会用于帮助那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其余部分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支出。
目前,光伏发电站的维护由承建企业来承担,一年之后将聘请专业人员来承担。地里种植的杏树已有5年,明年就将进入盛果期。李镇长说,这些杏树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春季开花期往往会遭遇寒流,导致不能结果。今年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希望能通过推迟花期,或者其他方法,帮助果树安全度过花期,顺利坐果,让农民能实现更多收入。
10月11日17时45分 万家寨水利枢纽排沙中的*河气势非凡
偏关,是*河入晋后的第一县。一路欣赏过来,它安静地流淌,缓缓地陪伴着一方百姓,亦如母亲般那样温柔。但是当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一路北上,到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前,正赶上*河排沙,*河之水从高处落下,升腾起阵阵水雾,气势磅礴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山西省偏关县的*河干流上,坝高90米,坝长米,是山西省“引*入晋”水源龙头工程。据偏关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了万家寨水利枢纽,*河水经过调控,滋润着三晋大地、内蒙古百姓,而*河与沿线的晋蒙人民产生了更为深刻的交融。当天,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站在万家寨水利大坝前方的桥上,这座桥是晋蒙两地深厚友谊的见证,如果从中间划分的话,东边隶属于偏关,西侧则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站在大桥中央,采访团成员们开玩笑地说,“跨省采访,只需要一秒钟。”
每年的7月初到9月底都是*河的汛期,今年*河的水流量较大,所以直到现在水库还每日泄洪排沙。通过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航拍的画面可以看到,在大坝的东侧,绿盈盈的*河水风平浪静,而西侧通过大坝闸口倾泻而出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腾倾泻,翻腾的白色水雾宛若仙境,两岸的绿色松树依然葱葱,落日的余晖为大坝增添了一抹金*色的色彩,几个景致浑然一体,就像一幅自然天成的油画,美不胜收。
*河入晋第一湾:大美中裹着沧桑
站在偏关老牛湾古堡内的石窑洞顶上,从高处看*河从内蒙古境内骤然拐了一道大弯,流进山西省偏关县境内,这里便是*河入晋的第一县,三晋*河第一湾。
偏关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太原镇总兵就驻扎在此,相当于*区司令指挥部所在地。
老牛湾风光无限
不仅可以拍照还能发展冰雪运动
4亿多年前泥盆纪形成的石灰岩山体被*河深切出一条河谷,两岸壁立万仞,大河奔涌南下。夕阳晚照的老牛湾堡,石板房里只有神像端坐,堡外的*河静谧安详,水波泛着如母亲般慈祥的目光。然而,20年前这里的大河却与此不同,急转直下的*河从辽阔草原被挤入狭窄的河道中,低吼着向前奔涌,上万年皆如此。直到万家寨水利大坝建成,老牛湾段的*河才展现出了如此温顺的一面。古堡夯土墙在夕照下泛出紫红色,与河对岸森然的峭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桃花扇》中的一句唱词瞬时闪现:“一声叱退*河浪,两手推开紫塞烟”。说的便是老牛湾的场景吧。
前来老牛湾村的游客正在拍照
10月10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偏关老牛湾看到,游人三五成群在景区寻找着最佳拍照点,摆着最美的姿势,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写着“*河入晋第一湾”的巨石前留下倩影,昭示到此一游。从上海而来的王大伟先生热爱摄影,正摆弄着两位同伴的姿势,将“*河入晋第一湾”与伙伴同框,出现在镜头里的照明灯箱被他巧妙避过。王大伟说,他的太太在美国时得知山西也有如美国羚羊谷、马蹄湾地貌一般的地方,曾来这里做了考察,回去后极力推荐他也来看看,于是他招呼友人结伴而行,没想到人喊人,最后竟组成了32人的旅行团。面对眼前的边塞风光,他十分喜欢。不过,他对景区里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设施,总是在拍摄时特意回避掉。他说,更喜欢古朴没有修饰的景物。聊起旅途中的吃住行,王大伟和同伴的话多了起来,他们说此行最满意的便是“干净”。“不管是住的地方,还是吃的饭菜,住的档次高低不重要,干净就让人心情舒畅,饭菜合不合胃口不重要,干净就好,来了就是要吃有当地特色的食品嘛。昨天吃这里的蒸南瓜,烤土豆、红薯,觉得特别好吃,我们准备晚上多要一盘。这边的人也很朴实,我们感觉都不错。”
老牛湾,*河入晋第一湾,图片下方是悬崖峭壁的山西,蜿蜒如平铲一样伸进来的地界属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与准格尔旗。*河与长城的握手处,试试看,你能找到长城吗?
这些年来,老牛湾因*河入晋第一湾、*河与长城握手处等奇观大美,吸引了大量旅行团、观光客、摄影爱好者,也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每逢冬季,冰封河面,冰层厚度达1米左右,河面宽度达米,是冰雪运动的绝佳场所。年起,老牛湾开始举办*河长城国际徒步大会;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河冰上马拉松速滑比赛,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名滑冰爱好者参加;今年1月28日,又举办了—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今年9月9日,举办了忻州旅游文化嘉年华“看*河、走长城、穿越太行”越野拉力赛偏关段赛事。不断举办的大赛,也推动了老牛湾的知名度。到年,我国将举办冬奥会,冰雪运动必然是近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大力发展的产业,偏关县有着发展冰雪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失为发展的好机遇。
民风忠厚淳朴比风景更让人留恋
短短两天的走访中,深感大自然给这座*土高原上的小城留下了太多值得欣赏的风光。你可以在老牛湾、乾坤湾看*河深水静流;在万家寨听大河奔腾汹涌;在寺沟村的护宁古寺前看*河与长城并肩而行;在世外桃源般的关河口村,或泡一杯茶,或烫一壶酒,在远离嘈杂中将时光凝滞;登上紫金山观景台,层峦叠嶂尽在脚下,大河蜿蜒,身心置放于天地间山川中,顿然物我两忘……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无限风光,期待值得更多
旅游中,风景让人驻足,民风则让人留恋。
《偏关县志》中这样描述:偏关县劳动人民老实善良、忠厚淳朴、坚毅刚直、争胜要强、心地纯正。与人相处,宁肯吃亏而不贪占便宜。办事谨慎实在、办则求成。遇事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耐性较大……富不骄奢,穷不嫌乡。
在老牛湾风景区的一处农家乐,听到一件发生在老板身上的真实往事。当年我省一家大型国企老总前往万家寨时,赶夜路不慎翻车跌入此处深沟,恰好遇到还未开店的这家老板从此路过,将人救起又做了简单包扎,幸无大碍。当时那位老总欲掏钱感谢,老板坚决不要,最后老总将自己的工作证撕下一页,让其凭此证明可随时找他。至今,这张撕下的工作证还在农家乐老板处珍藏着。也有知道此事的人问过老板,何不去找老总攀个关系,做些生意,谋个利益。农家乐老板坦言:咱过得好好的,找人家干啥。施恩不图报,受恩记心间。偏关人流传着一句俗语:“利字底下有个害字呢。”
老牛湾古堡门
70多年造林绿化
漫山松柏里有着偏关*
*河以及诸多河流侵蚀下的*土高原确实呈现出诸多奇观美景,但是对于人们的生存却无益。“河曲偏关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句曾经流传的民谚,反映着这里生存的艰难。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风沙肆虐,要生存就要有坚毅顽强的精神。
改造自然,让生存环境变得宜人。从踏入偏关县开始,植树造林的话题在每一处都会被提及。“要想*风住,山上多栽树。当年富,种庄户;百年富,多栽树。树大林稠,洪水让路。”在低矮灌木覆盖的山峦间,每有一处葱绿盎然的松柏林出现,都会听到“这是我们义务植树种下的。”“只要有十棵连在一起的树,一定都是人工林。”偏关植树造林的时间持续了70多年,为了让荒山变绿,在贫瘠的土地上、陡峭的石崖上,他们不懈努力,施展才能,发明了各种种树的方法。偏关县*校校长张俊杰讲了一种偏关人特别的种树方法“炸弹种树法”。面对五六十度的陡崖,车不能上,人不能攀,除了山羊无人能及,面对这样的条件,人们发明了一种“炸弹种树法”——用檩条筐把泥和树种子和在一起,然后把泥巴团当成“手榴弹”,选那些有山石凸出的地方,把“手榴弹”投掷上去,接下来只能期待上天眷顾了,让泥巴里的种子能顺利发芽,在崖壁上生根壮大。虽说成长环境恶劣,却好在松柏坚毅,总能不惧艰难扎下根,顽强生长。松柏之性倒是与偏关人的性格甚是吻合,也是偏关之*的一种象征。
曾有人这样总结“偏关”之*的内涵:面对贫困落后,较劲不叫穷;面对干石荒山,较量不叫难;面对责任使命,较真不叫苦。这样一个有边塞风光、松柏气质的地方,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逛偏关街头来上一碗酸粥吧
“南堡子的莜面,天峰坪的糕,中大街的碗托香塌脑,教儿埝的羊肉,关河口的虾,老牛湾的*河鱼人人夸,寺沟的糜米,禹门福的醋,保健美容又养肚,田峰的香米,水泉的杏,刘三的烧肠子有嚼劲儿。”每个地方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美食图鉴,这是偏关县流传的美食顺口溜,我们可以据此寻访地方风味。
不过,此行我是奔着另一味在当地更为大众化的风味而来,偏关人觉得那不过是家常饭,不认为是什么独特的风味。偏关有三酸——“酸粥、酸饭、酸捞饭”。这种流传在偏关、河曲、保德一带的地方风味,早有耳闻,未得亲尝。千里走*河第一站进入偏关县,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据说,这道家常便饭街头也有售卖,不过只有早上能吃到。一大早,在街头遇到几个从文笔塔晨练完的女人,给我指引了吃酸粥的方向,便直奔附近菜市场。
早7点钟的菜市场还空荡荡的,一进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放着保温桶,猜想应该是酸粥。摊主热情招呼:“吃酸粥吗?带走还是在这儿吃。”果然不错。鉴于从不曾尝试,不敢贸然要一大碗,让摊主少盛了半碗,以免浪费。原以为,酸粥比米汤略稠,会很酸。没想到酸粥更像焖软的大米饭,入口一尝,也没有想象中“酸”,粥中焖了土豆,软烂的土豆泥和糜子米混在一起,入口沙糯,搭配酸咸菜,也还不错。菜市场陆陆续续有人进来,都是围着买酸粥的。
趁着客人少些,卖酸粥的赫四祥讲起了酸粥的制作过程,几乎日日吃酸粥的偏关人,一般家里都保存有酸浆,只需要用酸浆泡上米,第二天就可以做。若没有酸浆,就需要将糜米或者小米用温开水泡着,大约两天左右,米发酵后,就可以做酸粥了。将土豆在锅里煮上,米下锅后一起焖煮,加些酸浆即可。关于这道地方风味的产生,赫四祥讲,听说是当年日本人来了,人们泡好米,来不及下锅,躲过日本人后,回来发现米酸了,又舍不得倒掉,没想到做出来之后,味道还不错,于是就有了酸粥。其实,酸粥产生的历史久远得多,相同的都是战争导致了这一风味的存在。
偏关,也叫偏头关,曾经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边塞地区,*河岸边一直战乱频发,尤其是宋、辽、金时期,边塞百姓屡屡受侵扰,时常会出现泡了米下锅却突然要躲避铁骑的情况。等到躲过对岸侵扰的敌兵,泡好的糜米自然已经发酵,战乱中粮食本就珍贵,谁家舍得丢掉呢,久而久之,酸粥便成了一道地方风味。不仅偏关、河曲、保德三地流传,在*河对岸的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也习惯吃酸粥。不过,偏关最东面的南堡子乡却不好这一口,这个乡距离*河最远。
任何一种地方饮食的成因,不仅有水土原因,还有历史原因。如果想知道边塞是什么味道,来尝一碗酸粥吧。诗文里的边塞风光在每个人的想象中,而酸粥是实实在在能品到的边塞滋味。
*河在偏关拐了个大弯
金戈铁马声犹在,大河边城扑面来。偏关,偏头关,从地图上看,东高西低,以河为界,就像一个人偏着头看你。再定心观瞧,这大河自内蒙古呼啸而至,急转南下,硬生生在此劈出一冷峻陡峭危岩绝壁大峡谷,成为古中国历代汉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纵如此,也挡不住铁蹄践踏,每至隆冬,大河冰封,北方铁骑踏河而来,变乐土为战场。明朝设九边重镇,将太原镇的司令部扎在了这里,永镇边陲,沿大河留下百余公里的巍巍长城,烽台林立。
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的人们,习惯叫*河为河,叫长城为边城。岁月转过头来,静好年代里,金戈铁马封存在历史的讲述中,只见这大河水流汤汤,这边城不离不弃。秋日的阳光,给它们包了一层沧桑而隽永的浆。
山西晚报千里走*河的首站只能是这里,必须是这里。*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从这里开端。今日,愿以行走的名义,为您打开这千里*河的壮阔画卷。
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在第一站偏关乾坤湾的合影。大型行走体验式的采访对每一位成员都是巨大考验,社长兼总编辑尹长虹亲临一线督战,激励士气。
开闸排沙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寺沟村明长城遗址。*河在此段与长城并行,墙体高耸,烽台林立,形成壮观景象。
乾坤湾,半属晋地,半属内蒙古,如八卦阴阳鱼卧于大河,让人赞叹造化之神奇。
夕阳下的清水*河。
随着引*入晋工程和万家寨水利枢纽的建成,老牛湾曾经的滔滔浊浪变身高峡平湖,被用来种花养鱼,休闲旅游。
关河自东而来,汇入*河处,关河口村就坐落在这环水靠崖的地方。曾经的水陆码头,现在沉寂恬淡,一如平静的大河。
老牛湾收玉米的老人。山下的玉米就这样被他一袋一袋,慢慢地背到旧村的老屋里过冬。
采访团偶遇“网红”吕扣。这位在老牛湾土生土长的汉子,靠打渔和开农家乐供出了三个孩子,他最开心的事就是给客人们来段地道民歌助兴。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谢燕李雅丽孙轶琼
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王晋飞赵亮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永江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曹锐薛旭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