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中成药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zlniupixuan120.net/

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二节 祛暑剂

凡以祛除暑邪,治疗暑邪所致的暑病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祛暑剂。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祛除暑邪之功,兼有化湿、利湿等作用,适用于暑湿、暑温等引发的病证。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祛暑除湿剂、祛暑避秽剂、祛暑和中剂、清暑益气剂等四类。其中:

祛暑除湿剂主要具有清暑、利湿作用,主治暑邪挟湿所致的暑湿,症见身热肢酸、口渴、胸闷腹胀、咽痛、尿赤或身目发*,舌淡、苔*腻或厚腻、脉濡数或脉滑数等。

祛暑避秽剂主要具有清暑、辟瘟解*的作用,主治感受暑热秽浊之邪,气机闭塞,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胀痛、胸闷、恶心、呕吐、或暴泻、甚则神昏瞀闷,舌红、苔*腻、脉濡数或滑数等。

祛暑和中剂主要具有清暑、化湿和中的作用,主治内伤湿滞,复感外寒所致的感冒,症见腹泻、腹痛、胸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腻、脉濡数。

清暑益气剂主要具有清暑、益气、生津的作用,主治感受暑湿,暑热伤气所致的中暑发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重胀痛、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口中黏腻、胸闷、小便短赤,舌苔薄白微*、脉虚数。

临证须根据各类及各成药的功效与主治,辨证合理选用。

本类中成药大多辛香温燥,易伤阴津,故阴虚血燥者慎用。祛暑避秽剂辛香走窜,含有*药物,故孕妇忌用,不宜过量服用、久用。


  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


  滑石粉、甘草。


  清暑利湿。


  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少;外用治痱子。


  方中滑石粉甘寒滑利,既可清解暑热,以治暑热烦渴;又可通利水道,使三焦湿热从小便而泄,以疗暑湿所致的小便不利及泄泻,故为君药。


  甘草生用,甘和缓,平偏凉,既能清热和中,又伍滑石成甘寒生津之用,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还可防滑石之寒滑重坠以伐胃,故为臣药。


  全方配伍,甘寒渗利清解,清心利湿,共奏清暑利湿之功,故善治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证。

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孕妇及小便清长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每袋装9g。


  甘露消*丸


  滑石、茵陈、*芩、石菖蒲、豆蔻、藿香、薄荷、射干、川贝母、木通、连翘。


  芳香化湿,清热解*。


  暑湿蕴结,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疸。


  方中滑石甘寒滑利清解,善利水渗湿、清热解暑;茵陈苦泄微寒清利,芳香质轻疏理,善清利湿热而退*;*芩苦寒清泄而燥,善清热燥湿、泻火解*。三药相合,善清热解*、燥湿利湿,恰中湿热并重之病机,故为君药。


  石菖蒲辛散香窜,苦燥温化,善化湿和胃;藿香辛散芳化,微温除寒,善化湿解暑、理气止呕;豆蔻辛香温燥行散,善化湿、行气、温中。三药相合,芳香化浊,行气悦脾,令气畅湿行,故为臣药。


  射干苦降泄,辛行散,寒能清,有小*,力较强,善清热祛痰、利咽;川贝母甘润辛散,苦微寒清泄,善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香疏散,凉能清,善宣散风热、利咽;木通苦寒通利清降,善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连翘苦能泄散,微寒能清,质轻上浮,善清热解*、散结利尿。五药相合,既助滑石、茵陈清利湿热,又协*芩清热泻火解*,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芳化与清利兼施,共奏芳香化湿、清热解*之功,故善治暑湿蕴结所致的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疸。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孕妇禁用。寒湿内阻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每50粒重约3g。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散)


  人工麝香、山慈菇、雄*、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朱砂。


  辟瘟解*,消肿止痛。


  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喉风。


  方中人工麝香性效同麝香,其辛散温通,芳香走窜,善开窍醒神、活血止痛,故为君药。


  山慈菇甘解*,微辛散,寒能清,有小*,力较强,善清热解*、化痰散结;雄*辛散苦燥,温*峻烈,善解*辟秽。二药相合,既助君药散结消肿,又解*,共为臣药。


  红大戟苦寒清泄而降,*较小而力缓,善消肿散结、解*通便;千金子霜辛散温通,*大力猛,善破血消癥;五倍子酸涩敛,寒清泄,善清火、涩肠止泻、收湿敛疮;朱砂重镇甘寒清解,有*而力强,善清热解*。四药相合,既助君臣药活血消癥散结,又解*通便敛疮,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辛开苦泄清降,共奏辟瘟解*、消肿止痛之功,故内服善治感受暑热秽浊之邪所致的中暑而见上述证候者,外用可治疔疮疖肿、痄腮、丹*、喉风。

锭剂:口服,一次0.6~1.5g,一日2次;外用,醋磨调敷患处。

散剂: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外用,醋调敷患处。

因其含雄*、朱砂等峻烈有*之品,故不宜过量使用、久用,孕妇忌用,气血虚弱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锭剂:每锭重0.3g或3g。

散剂:每瓶装3g。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


  广藿香、香薷、陈皮、姜厚朴、枳壳(炒)、木香、檀香、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稻芽(炒)、茯苓、木瓜、白扁豆(炒)、紫苏叶、桔梗、甘草。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方中广藿香辛散芳化,微温除寒,外散风寒而发表解暑,内理气化湿而止呕;香薷辛微温发散,芳香化温,既发汗而解表,又化湿和中而解暑。二药相合,善解暑化湿、和中止呕,故共为君药。


  陈皮辛香行散,苦燥温化,善行气燥湿调中;姜厚朴苦温燥降,辛能行散,略兼芳化,善燥湿行气消积;炒枳壳苦泄辛散,微寒趋平,善行气宽中和胃;木香辛散香燥,苦降温通,善行肠胃气滞而止痛;檀香辛香行散温通,善行气止痛。五药相合,既助君药化湿和中,又行气止痛,故为臣药。


  炒山楂酸生化,甘益中,微温行散,善消食化积;炒六神曲甘温益中辛散,焦味健胃,善消食和胃;炒麦芽、炒稻芽皆甘益中,平不偏,芽生发,焦健胃,善消食健脾和胃;茯苓甘淡渗利兼补,平而不偏,善利水渗湿、健睥;木瓜酸生津,温化湿,不敛湿,不燥烈,善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炒白扁豆甘补解*,微温化湿,善健脾和中、化湿消暑;紫苏叶辛温行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桔梗苦泄辛散,而平不偏,善宣肺,《日华子》云其能“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九药相合,既化湿解暑和中,又消食理气止痛,以助君臣药之力,故为佐药。


  甘草甘补和缓,平而偏凉,既益气健脾,又调和药性,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芳化辛散行消,共奏祛暑除湿、和中消食之功,故善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所致的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肠炎脱水严重者应配合适当补液。

每袋装6g。


  十滴水(软胶囊)


  樟脑、干姜、桉油、小茴香、肉桂、辣椒、大*。十滴水中含70%乙醇。


  健胃,祛暑。


  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方中樟脑辛散香窜,燥热有*,善开窍辟秽、温散止痛,《本草纲目》谓其“治邪气霍乱,心腹痛”,故为君药。


  干姜辛热温散燥烈,善温中散寒,《名医别录》谓其“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桉油辛散香窜,寒能清解,能疏风透邪、清热解暑。二药相合,寒热并用,既助君药温散止痛,又能清解祛暑,故为臣药。


  小茴香辛香温散,能理气开胃;肉桂辛甘而热,温补行散,善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辣椒辛热行散,善温中散寒、下气消食,“兼辟邪恶”;大*苦寒沉降,清泄通利,善攻积导滞、泻热通肠。四药相合,既能温散止痛、消食健胃,又能引实热火*之从大便出,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辛香温散兼苦寒泄降,共奏健胃、祛暑之功,故善治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

口服。

酊剂:一次2~5ml;儿童酌减。

软胶囊剂:一次1~2粒;儿童酌减。

孕妇忌服。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十滴水。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酊剂:每瓶(支)装5ml、10ml、ml、ml。

软胶囊剂:每粒装0.g。


  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


  *芪(蜜炙)、人参、白术(炒)、葛根、苍术(米泔炙)、升麻、麦冬、五味子(醋制)、泽泻、*柏、陈皮、青皮(醋制)、六神曲(麸炒)、当归、甘草。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方中蜜炙*芪甘微温,升补淡渗,善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二药相须为用,既益气固表,又利水湿,恰中病的,故为君药。


  人参甘补微温,微苦不泄,善补元气、益肺气、生津液;麦冬甘补润,微苦微寒清泄,善养阴清热,润肺生津;醋五味子酸敛质润温补,善养阴益气、生津止汗。三药相合,补敛同施,既助君药补气止汗,又养阴生津,故为臣药。


  葛根甘辛轻扬升散,平偏凉能清,既解肌退热,又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生津止渴;升麻辛散轻浮上行,微甘微寒清解,能升清阳、清热解*,《本经》谓其“辟瘟疫、瘴气、邪气”,《名医别录》谓其“主时气*疠”;炙苍术苦燥辛散,芳香温化,善燥湿以健脾;泽泻甘寒渗利清泄,善利水渗湿、泄热;*柏苦寒清泄而燥,善清热燥湿;陈皮辛香行散,苦燥温化,善理气燥湿健脾;醋青皮苦降下行,辛温行散,善行气消积化滞;炒六神曲甘温益中辛散,焦味健胃,善理气健脾、消食化滞;当归甘能润补,辛温行散,善补血和营。九药相合,既助君臣药祛暑湿、和脾胃,又不伤正、不敛邪,故为佐药。


  甘草甘补和缓,平而偏凉,既益气和中,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祛邪扶正两兼顾,共奏祛暑利湿、补气生津之功,故善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所致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每丸重9g。

获取更多内容

请扫描或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