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伴我勇往直前
辽宁陈星
说起来,最早与咱们可亲可敬的*组织媒体——《大连日报》结缘,还是在二十多年前。因为平生酷爱文学,有一次,与一位资深文友交流,他诚恳地指点我,“你经常看看大报,它的征文多,咱们写稿的机会就多。”就这样,从那以后,我才算真正走进了*报。
从一个人摸索着单打独斗的投稿,到终于找到了正规投稿的“*组织”,说句心里话,是*报敞开博大宽厚的胸怀,热诚接纳肯定了我。那时候,公交站点都有卖报的小摊,每每上班的路上,买一份带着油墨清香的大报,津津有味地品读。同行的乘客中,有好奇的就忍不住问我:“人家都是爱读都市报,你怎么倒一头扎进*报里了?”看着善良的他们,我只能说:“我要了解时事*治。”他们这才不明就里地点点头。
一份*报拿过来,先浏览一遍醒目的大标题,以期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再从小标题一篇篇开始精读。重大事件和好词好句,需要加强记忆,进而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大连新闻、国内外时讯、体育赛事、副刊连载等栏目。最喜欢的还是那代表正义与力量的辛辣时评,就事论事,真知灼见,总让人为之一振。还有那些年短小精悍的“世纪街快语”栏目,每读一篇,那感觉,真是痛快淋漓,相当过瘾。如诗如画图文并茂的副刊“星海”,字里行间,抒情叙事,总能让思绪舒缓沉淀下来。品味之余,说它是愉悦身心的精神后花园,一点都不为过。当然,还有*报旗下如火如荼的子媒体——《新商报》周刊,一起当仁不让地为滨城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有时候,因为走得匆忙,忘了买报,而又急于想知道今天的内容,于是,又不惜给朋友打电话,生怕错过了与它的美好约会。因为对它那份无可替代的爱,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年,我自费订购了四年的大报。为精神投资,我心甘情愿。就连送报的大姐都不理解,“晚报多厚啊,大报版数少,一年多花七十多元呢。”面对人家的好心,我只能一迭声地说“谢谢”。
报纸媒体,就是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些年,在全神贯注品读大报的过程中,渐渐地,我的业余写作逐渐走上了正道。每当大报发布一则大快人心的征文消息,都不啻于我们的盛大节日,大家赶紧相互提醒,互通有无。继而,摩拳擦掌组织材料,运筹帷幄酝酿草稿。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有地方投,有东西写,这个时候,无疑是最幸福的。譬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助力文明大连更向前一步的獐子岛“文明”征文,还有让华夏儿女群情振奋的“国庆六十周年”大型征文,倡导书香满城全民阅读的大型“读书”征文等,让人如数家珍,应接不暇。这样的机会,我都是全力以赴踊跃参加。让人倍感欣慰的是,成功从不亏待一个努力进取不言放弃的追梦人。那些征文,我都如愿以偿获得了期望中的奖项。在领奖台上,见识了一些如雷贯耳人品文品俱佳的老作者。那一刻,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响起,这就是高手。同时,重新树立前进的目标,竭尽全力向高手看齐学习。在这种比学赶超的过程中,从当初一年发表一篇到今天的一个月十来篇,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以文字打天下的作家来说,或许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这样一路逆袭突出重围的草根作者,我觉得,这恰恰是对我最好的认可与肯定。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也向
今天,在建*百年举国欢庆*的华诞的幸福时刻,我想发自肺腑真诚地说,“《大连日报》,我感恩您!在您深情的注视里,我一定会勇往直前走得更远。”
责编:丁松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陈星辽宁大连,自由撰稿人,自幼迷恋文学。年开始投稿。长期为《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新商报》《悦读金普》、《山西晚报》、《常州晚报》《春城晚报》、《宿迁日报》《红山晚报》副刊供稿。自创座右铭:心灵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精神是人真正的脊梁。
本刊启事
一、本微刊只对原创首发文章支付稿费。投稿邮箱:
qq.
二、稿费和赞赏款分开发放。稿费发放,赞赏款发放。如联系不上作者,稿酬和赞赏款视作放弃。
三、阅读量,留言15条以上,稿费20元;阅读量,留言30条以上,稿费30元;阅读量,留言50条以上,稿费40元。赞赏超过10元,80%归作者,20%留做平台运营维护费用,低于10元不发放。(发稿后的第二个周末统计)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