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唯票房论造成我们的“文艺囧”
文化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文化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近期繁荣文艺创作方面的有关情况。其中指出,我国文艺评奖制度将改革,艺术创作将出社会效益具体评价、考核标准。防止作品只看重票房收视率。(10月21日《京华时报》) 随着所谓的电影票房“亿元俱乐部”导演成员越来越多,电影票房记录也在被不断的刷新着,电视剧也同样遭受着收视率的考验。似乎票房和收视率成了评判文艺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唯票房论造成了我们的“文艺囧”,但人们不禁要问,票房和收视率能代表文艺作品的一切吗? 无论是上半年的郭韩相杀,还是近日票房过10亿大关的《心花路放》,都是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票房收视率这根“指挥棒”,催生了中国文艺行业的骄人业绩,却也制造了不少滥竽充数的“快餐作品”和艺术干瘪的“矫情作品”,个别从业者甚至拿商业广告、血腥暴力当卖点,以博人眼球和赚得金满盆。而本应成为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文艺作品,却传递了满满的负能量。 相比商业片的火热,一些文艺作品虽然口碑奖杯无数,却无法赢得票房,加之现在大环境下价值观混乱,无法迎合大众所谓的“文艺片”变进入了死循环,赢不了票房,拿不回成本便更不愿意投资。使得一些优秀的题材和剧本被扼杀在摇篮里。费利普·弥勒说,“中国不乏好的题材,但太多的中国导演片面地追求经济效应,愿意踏踏实实做一些高质量电影的导演太少;尽管中国电影市场很壮大,但充斥了太多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元素”。 面对文艺界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以为要加强文艺评论和理论工作,并使之大众化,引导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促进文艺产业中拍作品与看作品的良性互动。要不以数量的增长为目的,以提高质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目标,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净化文艺界“铜臭味”浓的氛围,逐步形成优秀作品能够占据年度产量较高份额的创作格局。不能让唯票房论造成我们的“文艺囧”!
作者:彼岸
:魏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