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对身处一线、拼尽全力的医护人员的最准确诠释。他们坚守使命、并肩作战,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以一当十、奋力搏击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他们用精湛过硬的技术、无私奉献的仁心,让民众对打赢这场战“疫”充满信心。
暖心团队
“疫”线战场上他们是战斗天使
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单日最长转运时间达19个小时……4月3日,太原市小店区发现4例核酸初筛阳性感染者,太原市急救中心25辆急救车、50余人组成的急救一线转运专班第一时间紧急集合,中心主任唐新宇带队,副主任温江杨驻守现场调度指挥。从小店区到清徐县,该中心已经连续多天奋战在一线。
小店辖区里的急救医生
4月3日8时至14日8时,小店区内的太原市急救中心铁十七局急救站共接诊趟。
急救站护士长、共产*员张玲55岁,她说,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参与应急转运任务了。4月15日,她在转运专班工作了12天。对于转运专班来讲,每次出车都是一次严峻考验。核对信息、出发转运、消杀整理,每一趟转运都至少3小时,最长能达到十七八个小时,咽干舌燥,疲惫不堪,饥肠辘辘,晚饭当中饭、夜宵当晚饭已成为工作常态。汗水浸湿的出诊服能拧出一碗水来,只要一休息,站着也能睡着,但只要回想起被转运者下车前那一声“谢谢!辛苦了!”张玲说一切的烦恼和疲惫都消散了,也感到付出很值得、很幸福。
作为转运专班年龄最大的女性,张玲常常“爱管闲事”,发现消杀站设施和流程存在瑕疵立即指出;对工作流程改进和完善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看到消杀站清洁区的生活垃圾满了,她就默默地戴上手套,装袋捆扎,进行处理和地面清洗。“我亲眼目睹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的紧张与压力,也正经历着所有医务工作者在抗击疫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更能感受到专班队员的坚毅、果敢和为民服务的情怀,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还需严阵以待,作为*员,我更不可以落后。”
蔡超丽,太原市急救中心铁十七局急救站的一名急救医生,她的医院工作,夫妻二人同在抗疫一线,家中只留下了生病的婆婆和即将中考的儿子。
4月3日晚,当时站内单日出诊量剧增近40趟次,同事们都在加班加点工作,她家住管控区,焦急地与社区、物业沟通,获批回到了工作岗位。
繁忙的夜晚,电话铃声不断,出诊指令不停。发烧、高血压、抽搐、胸痛、外伤重症、药物中*、呼吸困难、肾衰竭的病人一个接着一个,她几乎没有休息,出诊服被防护服捂得湿透,凉了的工作餐热了又热,刚端起水杯又放下了,舔舔干裂的嘴唇,抹点清凉油继续前行。
4月13日交完班后,她又开始对近期病历进行再次检查、排序。眼睛酸痛、布满血丝,眼内不断溢出眼泪,头一低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一线的老同志和年轻人
4月13日18时30分许,太原市急救中心一线转运专班的25辆急救车、50余人紧急奔赴清徐县。这一天也是有着29年*龄、转运专班临时*支部书记、太原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温江杨的52岁生日,此时他已经11天没有回家。
4月5日,经太原市急救中心*委研究决定批准成立急救中心转运专班临时*支部,温江杨任临时*支部书记。随即,温江杨组织*员召开支部*员大会,组建了支委班子、*员突击队,明确了职责任务,号召大家“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急救人的战场。”在他的引领下,全体*员在转运确诊、疑似、密接、次密接人员过程中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关键时刻敢于担当,让鲜红的*旗在战疫一线飘扬,实现了急救人员零感染。在奔赴清徐县的路上,温江杨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祝他生日快乐,他才想起当天是自己52岁生日。
53岁的潘东胜,是急救北站车队长,一直坚守急救一线。在酒店隔离备勤空隙,自掏腰包购买了插线板和紫外线灯管,为驾驶室改装插座面板,解决了由于长时间转运手机电量不足的难题,安装了紫外线灯管,保证了驾驶室无死角照射消杀工作,他的智慧细心、无私奉献,在这个特殊时期尤为感人。
闫星是太原市急救中心市人民急救站一名90后护士,每次完成任务休息时都要先把手机调到最大声,就怕睡觉听不到通知。在转诊间隙,他记录下了每天的点滴——“4月6日,阳光很耀眼,气温也很高,穿着防护服早已汗流浃背,第一次体验到了虚脱的感觉……晚10点,再次出发,今天估计是个硬仗啊……半夜2点多,怕搭档王强累,我们就一直聊天,这时就怕时间突然变得好安静,谁都很辛苦,很瞌睡,但是要坚持……回到隔离酒店已经是4点半,手掌肿了,都不记得怎么受伤的,不多想了,只想睡觉。”“4月9日,短暂的休息终于让我恢复点体力,下午接到任务继续重复前几天的工作,真心地希望天天是阴天,感觉整个人被湿气笼罩着,不透气,热热热,车上打开驾驶室的空调无任何作用!好想吃雪糕。坚持就是胜利。”
山西晚报记者张梦莹杨洲芬
通讯员文慧蓉杨凯
凡人金句
太原市急救中心铁十七局急救站张玲:在医院和急救工作这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的生与死,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这次参与这么重大的应急转运任务,是我护理生涯中的最后一次,除了珍惜,也感到无比自豪。我希望我的努力奔跑和尽职尽责工作能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圆满。
太原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温江杨:在这个特殊时刻,执行特殊任务,没有蛋糕鲜花与家人团聚,但有并肩奋战的急救战友,已经足够。
暖心人物
邓安娇:姐弟三人齐心协力同上阵
“我们家4个孩子,有3个在一线,妈妈确实会担心。”说话的人叫邓安娇,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一名主治医师。4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联系到邓安娇的时候,医院给病人做治疗。“昨天在富士康园区采集核酸,今天没有给我安排核酸检测任务,医院来看看病人们。”
根据太原市疫情防控办安排,医院需紧急抽调名医护人员前往富士康园区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邓安娇是这人当中的一个。
医院领导的电话后,邓安娇直接拿起家里一直备着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赶到集合地点。邓安娇家距离集合地点有近20公里的路程,从接到电话到出现在集合地点,整个过程她只用了不到50分钟。“我觉得医护人员都一样吧,随时都在准备奔赴一线,所以速度就会比较快。”电话那头,邓安娇笑着说。小店区、万柏林区……连日来,哪里有需要,邓安娇和同事们就出现在哪里。
和邓安娇一样,妹妹邓安娜也是一名“白衣战士”。作为广州医院的一名护士,广州市疫情数次暴发,她已经累计30余次前往一线核酸采集,医院派往疫情重点区域为返乡人员社区指导工作。
邓安娇的弟弟邓安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一名安保人员。4月9日晚,他接到万柏林区全员核酸检测的安防任务后,背着母亲给刚结束任务的邓安娇打了一个电话。“就跟我说明了一下情况,要了正确穿脱防护服的学习视频,说他要学习一下。”
身在大同老家的妈妈知道姐弟三人都参与抗“疫”,心里既高兴又担心,只能一再叮嘱孩子们保护好自己,注意休息。
山西晚报记者张梦莹通讯员文慧蓉
光梦琴:医院护士化身社区志愿者
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发放新冠病*抗原筛查试剂、上门为业主们核酸采集……自4月5日起,医院护士光梦琴申请成为北营街道南坪头社区志愿者以来,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4月5日,小区开始为居民发放抗原筛查试剂,光梦琴自觉承担起部分楼层发放抗原筛查试剂、登记居民信息的任务,逐层逐户按门铃、敲门,确保住户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发放抗原筛查试剂时,发现年龄大的住户,她会耐心讲解抗原筛查试剂的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试剂损耗。当日,上千人的小区,她和其他志愿者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多才回家。
光梦琴所在小区为封控区,核酸采集要采取上门的方式。4月6日,光梦琴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开启了上门核酸采集的工作。采集信息过程中,需要接触每位居民、输入居民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等信息,有的居民忘记带身份证或没有身份证,她不厌其烦地询问其身份证号和姓名,在手机上一一输入。因操作熟练,一上午她采集了好几百条居民信息。“我们医护人员早习惯这种工作环境了!我的同事们在一线支援,我在后方社区出力,再累也值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几小时内不喝水、不上厕所,耳朵被口罩勒得生疼,脸上勒出深深的印痕。
光梦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段时间孩子一直由姥姥照顾着。顾不上自家,却得操心大家。“家里的菜快没了”“鸡蛋就剩两个了”……看到业主群里的信息,光梦琴协助小区网格员每天为业主上门配送生活物资。为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她还协助网格员制定了无接触配送生活物资方案,为居民上门服务,保证志愿者、居民和物资的安全。
山西晚报记者薛建英
暖心镜头
点点灯光照亮核酸检测现场
“春寒料峭,夜幕来临,尽管有路灯的照射,但还是漆黑一片,采集过程十分困难。就这样,我们挑灯夜战,全力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其间有很多热心的叔叔阿姨打开手机手电筒为我们照射。点点亮光,照亮了采集区,也照进了每个人的心坎儿。”
这医院检验科护士郭文娟写在自己美篇里的一段话。当时,郭文娟和同事们的工作地点是小店区西温庄。时间紧、任务重,郭文娟和同事不停地采集着核酸样本,直到夜幕降临。“虽然是有路灯的,但对采集核酸样本来说,还是太暗了。”郭文娟说。坚持着给几个居民采集完核酸后,郭文娟赶紧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让他们找照明设备。
而就在社区工作人员去找照明设备的同时,排着队等待做核酸采集的居民听见郭文娟他们的对话,几个年纪大的居民直接拿出了手机,一边打开手电筒照射采集台,一边问:“这样能看见吗?”“那一刻,真的觉得挺感动的。”郭文娟说。来自不同手机的点点灯光汇集在一起,也让她忽然觉得,夜晚的风好像也没有那么冷了。
很快,社区工作人员找来了照明设备,核酸采集现场一下子亮了起来。就这样,郭文娟和同事们一直工作到午夜。
山西晚报记者张梦莹通讯员帅慧荣
她用歌声为大家驱散疲惫与困倦
4月8日下午2时许,接到转运密接次密接隔离人员的紧急指令,3辆负压救护车、6名急救人员组成车队,迅速集结。
3名女护士分工协作。太钢急救站护士长兰兴梅,积极指导隔离人员做好防护,安排大家有序排队上车。市二院急救站护士长任海燕立即与学校负责人对接,详细了解此次转运任务的人员名单以及地点,并第一时间向急救中心相关领导汇报,请求增援。医院急救站高年资护士范玉负责与隔离酒店负责人联系,通知对方转运工作马上开始,请做好防护以及交接准备。
大家密切合作,短短几分钟,转运工作正式开始!就在这3辆车离开校区时,前来增援的7辆急救车也火速赶到,加入转运车队。本次转运任务由10辆负压救护车承担,用时5小时,往返6趟,每趟车行驶近公里,转运密接次密接隔离人员总计55人。
在急救中心,兰兴梅和58岁的车队队长搭档,听车队队长说吃块糖可以缓解夜间犯困,出发前她将家里所有的糖块打包,大家都疲劳犯困时,她就一路给车队队长唱歌,考虑到昼夜不停连续作战对车队队长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她叮嘱对方休整时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