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学的时候,每天都盼着能够放假,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算是放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可我又特别希望能早点儿开学。因为这些天里,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处处受限……”这是太原一名10岁小朋友的日记,相信在居家防疫期间,和他有同样想法的青少年不在少数。
的确,对于孩子们而言,这个假期确实有些漫长。受到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培训、交往、休闲等活动基本停滞,青少年待在家里的时间突然大量增加,这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不仅要面对病*带来的担心、害怕、紧张等情绪,而且还要适应长时间和父母相处。对此,心理专家提醒,孩子“想去上学”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心理原因,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有针对性地应对。
图自新华网图文无关
典型案例
特殊时期孩子、家长压力都不小
心理压力大13岁女生半夜痛哭求助医生
“感觉自己做什么、怎么做都是错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4月初的一天晚上,刚过晚上12点,13岁女生苗苗打通心理咨询热线向医生哭诉,原因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观念不同,她跟家人发生了无数次争吵。
有时她上网课直播设备出问题,自己都很着急的时候,家人不仅没有给予比较正面的支持,反而把原因都归结到她一个人身上,“反复唠叨,为何其他同学都能弄好,就你弄不好?”她也尝试着去做家务来缓和一下矛盾,但总得不到家人的满意。她觉得,她在家里做任何事情都被家人不停地批评、否定。因为疫情,她也只能待在家,不能去学校,也不能向同学倾诉,因此这样的压抑感就更加强烈。
苗苗也能感觉到家人很爱她,但可能这种爱和关心很多都是家长的要求,或是家长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并没有询问过她的意见。
疫情信息看得太多总是担心感染病*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平时就爱操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疫情动态成了他每天一睁眼必须要了解的事情。“听说这种病*靠气溶胶传播,特别危险的,您刚才去菜市场,会不会传染啊?”“今天地方又发现了一例确诊患者,离咱们家这么近,我们之前有没有可能和他接触过,会不会被感染啊?”“刚才鼻子痒痒得厉害,我就用手挠了挠,专家们说外出时,尽量不要用手揉眼睛、挠鼻子,我不会‘中招’了吧?”……因为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电脑查看大量有关疫情的资讯,小明每天疑神疑*,受他的影响,家里人的心情也像坐过山车一样忐忑不安。
最近,因为突然出现咳嗽、咽痛、鼻塞的症状,更是增加了小明的焦虑情绪:如果自己或者家里人被感染了该怎么办?
和女儿冲突不断还被家人抱怨
周楠是省城一家网络公司的高管,疫情期间,一直在家远程办公。一开始,她还想着因为疫情拉近了母女的距离,信心满满地做计划、学做饭,谁知8岁的女儿对此并不买账。
周楠形容这段时间她跟孩子的斗智斗勇,比对付刁钻的客户还棘手。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她经常与领导同事开着视频会议时,淘气的孩子就在身后大喊大叫,充当背景音乐,弄得妈妈灰头土脸,又不好发作;工作间隙又要随时插空,切换到教育频道,与学校线上教育同步,在班级群里完成任务打卡,跟着家长点评点赞。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从前在她眼中一向乖巧的女儿,有时竟会因为上课发呆,作业潦草被她批评几句,就跟她“对吼”。
把女儿宠上天的丈夫,也屡屡打击周楠,认为是她没有找对和女儿的相处方式。心疼孙女的婆婆也责怪周楠说:“你上班那会儿,孩子不知道多有规律,你这段时间倒是把孩子带歪了。”孩子所有的错都被归结到周楠身上,接近崩溃边缘的她,决定看心理医生。
专家解析
周遭环境的突然变化会给孩子身心造成影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状况,人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为了帮助广大民众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依托医院精神卫生科,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疫情期间,我们接到了不少青少年的咨询,也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求助。”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曹晓华介绍,疫情导致孩子们外出受限,消*、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接收到和疫情发展、传染、死亡等有关的负面信息,孩子的情绪可能会低落、悲观,过分担心疫情的不良后果,如自己或家人被感染、身边有人因疫情死亡;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