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保护传承双发力云冈石窟迎来新荣光山西新
TUhjnbcbe - 2023/4/21 13:35:00

5月的大同,繁花似锦,绿意盎然。距大同城西13公里的武周山麓,静静伫立着依山开凿、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经历了多年岁月的洗礼,这座俯瞰过中国漫漫历史长河的文化地标,正迎来属于自己新的荣光。

5月8日,云冈文化保护法庭在云冈石窟景区正式揭牌,这是大同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人民法院司法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益实践,是继云冈公安派出所成立、云冈检察院云冈峪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启动以来,推动云冈文化保护法治化的又一务实举措,对进一步健全完善云冈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全方面保护文物

5月20日,暖阳映射下的云冈石窟景区,游人络绎不绝。云冈研究院*委书记张焯介绍称,云冈研究院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努力推进“云冈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是加强云冈石窟本体保护。完成了云冈石窟第11至13窟的保养维护,同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文物保护项目20个,总投资预计5亿至7亿元。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河南考古研究院等合作开展文物保护新材料研究、传统修复材料与工艺的更新改造。完成了“山西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保存现状及病害调查项目”之晋北4个市共计处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调查工作。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合作,完成了第11、13窟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计划5年内建成数字云冈文物档案库。投资万元,建设了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同时,加快建设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升级云冈石窟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云冈文保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省级石窟寺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另外,召开“丝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数字云冈座谈会”等,明确了未来云冈石窟及全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课题。积极援助兄弟单位的文物保护修复,参与完成了北京故宫奉先殿神龛、浙江杭州西湖宝石山石刻、海南省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壁画保护修复工程等。

目前,云冈文保中心业务覆盖石质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彩塑壁画修复、可移动文物修复,已成为全省文保行业的一支核心力量,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

下一步,云冈文化保护法庭将把高标准精心守护、永续传承历史文脉作为重要*治责任,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打造精通历史文化保护法律*策的审判队伍,能动司法,延伸服务,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促进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司法职能作用,为新时代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数字化的云冈石窟

近年来,云冈通过多种技术,实现了石窟活化,走出去,并服务国家战略。年,云冈石窟第3窟复制窟落户青岛城市传媒广场,成为中小学教育基地;年,3D打印的第13窟7佛造型亮相福州第八届博博会;年,第18窟复制窟落户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成为云冈在京对外宣传窗口;年,为一带一路峰会创作主题性雕塑“丝路光影”;年,20窟3D打印窟亮相外交部蓝厅山西全球推介会;年,“行走的音乐窟”第12窟3D打印窟在浙江大学艺博馆开启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目前,云冈数字化成果包括,基本解决了采集数据的难题、实现了石窟风化监测、创新了考古绘图方法、实现了洞窟“搬出来、走出去”活化利用;基本完成数字文博平台建设,将在数字云冈计算中心基础上,与石窟信息保全、云上云冈相关联,建设石窟资源平台、监测预警平台、虚拟修复平台、智慧文旅融合;按照时间轴为节点的石窟采集情况,最终在数据支撑的前提下进行研究、保护、利用,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数字云冈”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统称。以科学记录、融合翻译、智慧发展为理念,以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为目标。“数字云冈”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工程、提质工程,通过科学记录,助力其他工作的推进。数字技术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终极目标。实现的路径主要分3个阶段:记录级保护、数字文博工具平台以及服务公众。

目前,“数字云冈”建设团队已建立联合科研平台,数字云冈平台以及测绘遥感工作站,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取得了一些知识产权,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行业标准两项。先后承担并完成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7项,其中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研究课题“石质文物风化速度定量测定研究(以云冈石窟第5、9窟为例)首次定量描述砂岩质文物表面的风化速度。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石窟风化速度进行监测,开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在国内外相同领域研究中领先一步,达到了国内外石质文物保存状态监测研究的最高水平,对未来石窟寺文物风化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规程》和《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规程》是山西省文博系统的第一、第二个标准,对未来山西省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和应用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云冈数字化工作的难点是洞窟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洞窟体量巨大,造像繁多,窟形复杂,控制难度高。以13窟为例,采集的数据达50TB,相当于一个中等数字城市的数据量。“数字云冈”团队与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研究与探索,针对石窟高浮雕造像的特点,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数字化保存云冈石窟文物本体方法,解决了石窟雕刻的数字化获取(几何与色彩)、存储和展示等难题,现已完成部分典型洞窟的数字化全息高保真记录与展览。

3月28日,由云冈研究院主办的“数字云冈”座谈会在云冈石窟举行,会议围绕“数字云冈”的建设理念和实现路径展开了广泛探讨,交流经验,共谋发展。山西省文物局*组成员、云冈研究院*委书记张焯,山西省文物局科技处处长张晶晶,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以及山西大同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等教授就数字云冈工作情况、数字云冈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推动云冈学向纵深发展

按照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重要指示设立云冈学和加强云冈文物保护的实施意见》,云冈研究院陆续完成了《云冈石窟窟顶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编写工作,同时加快《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编写工作。此外,还组织编撰《云冈石窟分类全集》《云冈石窟纹饰全集》和《云冈石窟内容总录》等学术著作。

今年,云冈研究院积极推进“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积极承办“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举办了“儒风汉韵·汉画像石拓片展”等数场展览。

同时,对云冈石窟官方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内容进一步专业化、丰富化、生动化。举办“云冈艺术大展”,结合等比例复制的云冈第12窟,开启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步伐。目前已完成浙江大学、上海宝龙美术馆两站展览,第三站将在深圳展出。

此外,联合敦煌、龙门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了“丝路华光——中国三大石窟艺术联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石窟首次举办的大型艺术联展。

积极开展云冈研学活动,推出了瓷器修复、壁画绘制、魏碑临摹、浮雕制作、瓦当拓印、专家授课、古建筑搭建、考古遗址考察等形式多样的研学内容。成为我省第一批“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与上海荷木服装公司联合打造“梦回云冈”秋冬季时装秀,并在上海时装周亮相。积极参与省文旅厅举办的“游山西·对话年”“山西人游山西”旅游惠民活动,协助央视完成《瑰丽云冈·对话千年》《云冈石窟里的帝王相》《云冈石窟里的多元文明》《中国微名片·云冈石窟》等拍摄,使云冈石窟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营养源泉。

云冈研究院委托复旦大学上海设计规划院完成了《云冈历史文化长廊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建设范围东起云冈镇小站村,西至高山镇,面积约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六个片区,即小站游客服务区、观音文化禅修区、云冈文化遗产旅游区、石窟文化艺术创意区、高山古镇休闲区、边塞文化体验区,该项目已纳入大同市转型发展重点工程。

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云冈,正以跨界融合的开放姿态,广泛地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力量,通过多学科的技术和多领域的手段,深度开展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传播领域的交流合作。

山西晚报记者刘俊卿

(责编:褚嘉琳)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护传承双发力云冈石窟迎来新荣光山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