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出了去平顺县的高速口,人们就会看到灯火辉煌的几个大字——“诗画平顺劳模之乡”。之所以说平顺是劳模之乡,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这里走出了李顺达、郭玉恩、武侯梨、申纪兰等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
许多人都知道,申纪兰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申纪兰传奇的人生中,她亲历了国家发展为民众生活带来的变化,见证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她在成为劳模之后的66年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一至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被国际媒体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她也是资格最老的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受到毛泽东的3次亲切接见,到周恩来家里做过客、吃过饭,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年5月25日,习近平在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看望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题词“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
许多人并不了解,一直扎根西沟的申纪兰也是改革的推动者。11月27日,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人民日报对拟表彰的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进行公示,申纪兰名列其中,这让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平顺县的西沟村,聚焦在这位89岁的老人身上。
她首倡的“男女同工同酬”写进《劳动法》
年,申纪兰担任西沟合作社副社长,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带领社里的妇女,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当时,要使妇女离开“三台”(锅台、炕台和碾台),走出“院门”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11月20日,谈到6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申纪兰的语气里,依然带着当年心里的那种不服气。
平顺当时有句俗话,叫“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申纪兰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动员社里22个妇女下田参加了集体生产劳动。好不容易男女一起参加农社活动了,妇女们却发现,男劳力干一天记工10分,女劳力则是5分。这严重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妇女们不想出来,除了男人们阻拦之外,觉得挣不了几个工分也是个重要原因。”于是,申纪兰就带领西沟妇女和男人们展开了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劳动竞赛”,“男人们,他们是干一干,歇一歇,抽袋烟,到晌午也没干完。一看妇女干完了,他们有些后悔,后悔不该抽那几袋烟。”回忆往事时,申纪兰笑着说:“妇女们不吸烟,不耽误工夫。”到了收工的时候,女人们和男人们打了个平手,在事实面前,妇女们和男人们一样,记了一样的工分。
当时,申纪兰并没有意识到,她带领西沟妇女所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的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讲述了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紧接着,各省*报纷纷全文转载这篇通讯,申纪兰名扬全国,“男女同工同酬”后来被写进了新中国的《劳动法》。当年4月,申纪兰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到北京出席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6月,申纪兰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参加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9月,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家的照片墙载满了荣誉和回忆
“选上我当代表了,我还不知道。那会儿既没有电话,又没有电视,什么都没有。”回想第一次参加人代会的情景,申纪兰笑着说,“等到发通知了,有些同志就问我,你是个妇女怎么还能当代表了?我就跟他说,那是*和人民对我们妇女的关心,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第一次出席全国人大会的经历,让申纪兰终身难忘。11月20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申纪兰家里,一进门,环顾四周,墙上挂满了照片。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对山西晚报记者说:“这张4人合影,是参加第一届人代会时山西4位女性代表的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歌唱家郭兰英、*府代表李辉、右边就是我。”照片里的申纪兰,穿着一件宽松的棉袄,梳着两根辫子,给人一种农民特有的勤劳朴实的感觉。
在申纪兰家主墙面的正中央,是一个将近40寸的大相片,站在中央和她合影的,是周恩来总理。在这面照片墙上,还挂着申纪兰和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指着一张毛主席和大家握手的照片,申纪兰说:“这是毛主席,又指着右下角最前面的侧面照说,这是我。”口气里带着自豪。
比较特别的是一张申纪兰穿着旗袍的照片,那是她作为妇女代表,出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申纪兰说,“站起来就不会走路,就不敢走,坐着也不自由。”从丹麦回来后,她就嫌麻烦,再也没穿过这件旗袍。
她的“六不”和“离不开西沟”
申纪兰常说自己只是个农民,“我是太阳底下晒出来的,不是办公室里坐出来的。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员,我的级别是农民。”
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决定,任命申纪兰为省妇联主任。当上这个正厅级职位之后,申纪兰却向省委提出了“六不”,即“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要工资,不要住房,不坐专车,不调动工作关系”。每当省妇联开会,她就来一下,会上的事情让其他副主任去管,她实际是“坐会”,坐完了会,马上就回西沟村劳动。
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立功对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卢功勋说,你去西沟看看申纪兰吧,她在省里工作了10年,现在退下来了,可没有向省委提任何要求,你去了以后,看看纪兰有什么困难,让她提出来,我们尽量给她解决。
卢功勋来到西沟村,把李立功书记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申纪兰。申纪兰却说,“我没有任何困难,*已经给的我太多了,我给*做的太少了。感谢省委、感谢李立功书记的关心,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的。”卢功勋临走时对长治市委领导说,希望长治市委给申纪兰解决一下户口和工资问题,最起码有个工资可以安度晚年。但申纪兰依然没有答应。
年,申纪兰卸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后,又担任了长治市人大副主任。申纪兰仍然坚持“三不”“四不”原则,同样还是有会就从村里赶到市里,开完会就马上回到西沟。西沟人称申纪兰回村里是“裸回”。时至今日,申纪兰谈及往事仍然坚持她的认定,“我的级别是农民。”
申纪兰曾经对来看望她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近几年,几乎所有写申纪兰的文章都会引述这句话。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她又一次说,“是我离不开西沟。”
她在西沟的“双层经营”改革
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村里的集体经营项目因掠夺性经营而倒闭了,多亩的果园由于管理不善,病的病,死的死,也砍伐殆尽了,集体所建的公益性用房大部分廉价卖给了私人,集体经济成了“空壳”。
申纪兰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不要集体,不管怎么改,都得让农民受益。
年,申纪兰针对西沟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大胆改革:耕地所有制保持不变,包产到户、自主经营的体制保持不变,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根据人口增减进行耕地增补调减,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不废弃;成林和有林山坡收归集体经营,新建的企业和文化、社会等公益事业设施由集体管理;有差别分档次制定农林牧副各业上交集体提留比例,增加集体收入和公共积累;对年满60岁的老干部、困难户、*烈属、五保户和70岁以上的村民建立生活补助机制。
年,西沟村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建成了装机KVA的西沟铁合金厂,这是西沟村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个村办企业,当年就实现利润万元。之后,申纪兰又带领西沟人先后建成了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到年年底,西沟村办企业已取代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成了西沟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这就是申纪兰在西沟村“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发挥的“双层经营”改革。
她在西沟的转型发展之路
当改革的春风吹进西沟这个小山村时,申纪兰也通过人大代表视察、参加两会、外出参观学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山东、浙江等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让申纪兰大开眼界。申纪兰回来和村干部说,“老西沟人靠山吃山,现在西沟人不仅要靠山吃山,而且要走出大山,农村要发展,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必须上项目。
年,西沟村开始动工兴建西沟铁合金厂,建厂之初,申纪兰日夜操劳,并和村民们一起参加义务建厂劳动。年10月,试产成功,申纪兰和全厂职工激动地哭啊、唱啊。铁合金厂后来成了村里最大的一块集体收入来源,不仅解决了村里多人的就业问题,也让西沟人尝到了兴工致富的甜头。
可是,年,由于西沟铁合金厂炉体小,不符合国家产业*策和环保要求,必须依法予以取缔,别说西沟村的老百姓想不通,就是村两委班子中的好多人也不愿意。“现在都在讲转型,我们厂子污染严重,不符合中央和国家的*策,只要是和大*方针相违背的,我们坚决不做!”申纪兰一锤定音。
西沟村村委会主任赵爱亮说,当时,申纪兰先挨个给两委班子做工作,然后再和村民谈,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铁合金厂就关停拆除。平顺县环保局环境检查大队大队长杨保青说,有申纪兰在,拆除进行得非常顺利,不光是这个铁合金厂,几年后,平顺西沟鑫海冶炼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时也是说拆就拆,没有一点抵触。
她在西沟的调整产业结构之路
东方不亮西方亮,利用西沟村到处都是核桃树的优势,申纪兰带领村民又建起了饮料厂,可是,年10月饮料厂建成投产后,就面临着亏损的局面。申纪兰认真分析亏损原因,她认为,西沟饮料厂要想发展,必须改变大锅饭的局面,实行股份制。
年12月西沟饮料厂全面改制,组建了山西纪兰饮料有限公司,使西沟村的企业第一次引进了现代化管理模式,这对西沟村其他企业的发展都是一次很大的促进。年10月,饮料厂生产的“纪兰”牌核桃露被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中心认证为绿色产品,年9月,纪兰饮料公司又投资万元新上了矿泉水生产线和果汁饮料生产线,并开发了核桃系列产品。
可是,随着市场的变化,饮料厂的销量下滑,村里急需要找到新的产业。正在这时,浙江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来山西考察新的厂址,得知对方看中饮料厂的厂房后,申纪兰当即表态:“太子龙这个品牌必须引进来,这块地方一定要腾出来。”申纪兰先搬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动员村民将机器设备全部搬回旧厂房。至今,赵爱亮仍清楚地记得年12月28日这天,那天下着特别大的雪,太子龙的负责人要来西沟,87岁的申纪兰就一直在厂房里等着,接待对方。
如今,厂址设在西沟村的山西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已经安排西沟村及周围村贫困妇女劳力近人,预计到年,该公司将向平顺当地纳税超过1亿元。
申纪兰说,“只要群众富了,我就富了,只要群众有了,我就有了。”年,申纪兰和村两委班子又把目光瞄准了香菇大棚基地。由于香菇需要的光照很少,年,西沟村又创新香菇种植方式,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立体化农光互补新模式,在全县率先建成了香菇大棚和光伏发电融合发展的“农光互补”产业基地,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基地+农光互补+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目前,香菇大棚已经具备年产香菇80万斤的规模,自香菇大棚投产以来,先后为53名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收益多者每年可达1.3万元。11月20日,记者来到香菇大棚基地,大棚内,新鲜的香菇散发着香气,大棚外,正在装香菇菌棒的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她用她的名气为乡亲们造福
申纪兰是大名人,是个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名人。可是,她没有用这些名气为自己、为家人谋过私利。
西沟村*总支书记郭雪岗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儿。申纪兰一直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平房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里的建设规划,她家的老屋被列入旧房改造的行列。改造前,有人提议让申纪兰换个地方建新房,说一来面积小,基础只有三间大;二来想留下,将来做个纪念馆。申纪兰坚决不同意。换地方就要占耕地,那是她最心疼的事;至于纪念馆,就更没必要。她说:“总理把骨灰都撒了,我一个老百姓还留房子做啥?”盖房时,村干部考虑申纪兰事儿多,村里应该帮帮她。乡亲们也觉得平日老是麻烦申纪兰,这回总算有了机会,多少也该为她出把力。申纪兰却不肯连累大家。她找了一个省事的办法——一包了之。
平顺县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贵璐说,申纪兰用自己的名气为乡亲们造福。
年9月,农业部举办“家乡的味道——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晋东南地区盛产的“沁州*”小米成为这次活动的主角之一,请谁来为沁州*代言呢?当地*府想到了申纪兰。郭贵璐说,“我当时和好几位领导一起去请的申主任,去了一看,申主任还卧病在床,挂着吊瓶,可是老人家二话没说,当天晚上就去了北京,参加了农业部的推介晚会。”
那天晚上,年近90的申纪兰十分激动,无法在台上停留太久,她在舞台上说,“沁州*小米好,这个品牌非常好,十分有营养,我们都在吃这个品牌的小米。”短短几句话,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了她的真诚。
现在,西沟村正在发展以“纪兰”“西沟”名人名村为品牌的、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完成了西沟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
赵爱亮说,未来这可能是西沟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她忠诚履职为人民办事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年,她呼吁开通了长治到北京的直达列车。
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