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个问题点,主要集中在暴力犯罪元素、危险模拟行为、阴暗黑化元素、大量植入广告等方面。这一消息很快爬上“热搜”,引发了老师、家长对动画片的讨论。
该报告中梳理的21部动画片,有太原孩子喜欢看的吗?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看待动画片?4月13日、14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部分动画片在太原孩子中很流行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年12月至年3月开展了“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项目。项目选取了包括《熊出没》《小猪佩奇》《小马宝莉》《迪迦奥特曼》等在内的、受众群体覆盖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21部有代表性动画片,全程观看,共梳理出个问题点,主要集中在用语、场景、剧情等方面。
这21部动画片太原孩子喜欢看吗?山西晚报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一所小学的家长群和一所幼儿园的家长群里发起问卷调查,共计65名家长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的孩子喜欢看《小猪佩奇》《猫和老鼠》《北美玩具》等,小学孩子(低年级)喜欢看《小马宝莉》《熊出没》《叶罗丽》《奥特曼》等,基本包含在《报告》中的21部动画片内。
有部分小学生家长反映,有些动画片在学校里非常流行,比如《叶罗丽》《冰雪奇缘》《奥特曼》,孩子们不仅在学校要交流剧情,还要购买动画片的周边玩具或者服饰,模仿动画人物造型和语言,动画片甚至成为孩子们交往的纽带。
调查中,家长们对动画片中含有不良因素持普遍担忧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动画片中的暴力、犯罪元素会给儿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成为校园暴力的诱发因素;有的家长认为,动画人物采取的危险行为,可能引起孩子的模仿,给孩子带来伤害;还有的家长认为,部分动画片作品存在严重营销倾向,会影响孩子们的消费观。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市面上几乎没有“完美”的动画片。
一味制止模仿或激发孩子好奇心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动画片成了家长哄孩子的“无奈选择”。有时候因为工作繁忙,或者要处理其他事情无暇看管孩子,家长不得不用动画片让孩子“安静”下来。“手机保姆”“动画保姆”的出现,成了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和家长“甩手机式”的“放手教育”,增强了孩子和动画片的亲密度。
5岁的果果最爱看的动画片是《猫和老鼠》,几乎每天都会看三集(半小时左右)。最近,果果妈妈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儿。果果高兴的时候、喝水的时候、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把舌头伸出来,有时候还舔地板。“看到果果有这些行为,我会马上制止,但说了好几次,效果不大。”果果妈说着,还叹了口气,“孩子说,汤姆猫就是这样的,说完还舔妈妈一口。”为了改掉果果这个坏习惯,果果妈妈禁止孩子看《猫和老鼠》。
太原一家公立幼儿园的张老师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她所带的班级有34个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并对里面的人物非常熟悉。“有的孩子会模仿奥特曼打‘怪兽’,有的孩子会模仿光头强‘说脏话’,发现后,老师们都会制止,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张老师说。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制止孩子模仿,反而可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模仿意识。”太原市小店区社会心理协会会长胡丽梅说,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最需要的是情感的陪伴,如果家长或老师无暇陪伴,孩子们只能依赖动画片营造的音、视、画的热闹氛围,特别是当孩子模仿了动画片里说脏话,做搞怪等行为而引起父母的呵斥与制止时,孩子会有一种“获得感”:只要我这样做,爸爸妈妈就会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