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总是容易被各种骗子盯上
而各种伪装成“神药”的假药
更是让不少老年人“怒掏腰包”大量购入
近日,安徽芜湖市中院审理了一起涉老诈骗案,法院认为该案件中的四名被告人毛某、张某某等三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二到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万元。
据了解,自年7月以来,毛某与某商贸公司合作邀请基因检测“讲师”授课,并安排张某某等3人通知25名老年人参加检测。
宣讲中,25名老年人报名参加基因检测,每人支付元共计元检测费用。
在检测结果出来后,这些骗子虚构老年人存在患癌风险,诱使其购买每盒成本15.2元的“基因修复液”,实际售价高达元。经检测发现,“基因修复液”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属于再普通不过的食品。
据悉,在案发前,共销售了58.5盒“基因修复液”,骗取老年人19.8万元。
事后,毛某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将销售额的35%转给某商贸公司。
最终,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毛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组织的全部犯罪处罚。
不仅如此,骗子诈骗老年人购买假药的新闻时有发生:
今年晚会就曝光了骗子的诈骗行径,他们通过向老年人免费寄送伪装成评书机的录音机,将早已准备好的行骗话术和“专家背书”播报给老年人,诱骗老人高价购买药品。
经曝光,骗子宣称这些药品有着天花乱坠的疗效,但这些药品往往并非药品,而是保健品,不具有代替药物的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晚会还曝光了直播平台上的骗子们,他们演着苦情戏,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高喊观众“爸爸妈妈”。这些“儿子女儿们”在直播间里专门去骗老年人去买一些所谓的“神药”,赚取高额利润。
面对层出不穷的“假药”骗局
作为子女
如何避免家里老人上当受骗呢?
首先,我们可以告诫家里老人增强警惕性,让他们了解如何防范骗局和识别假药,适时向“家族群”中科普最新骗术,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同时,还需要引导老年人理性地看待广告和宣传,避免被虚假宣传所影响,认准权威媒体。
其次,在老年人购药时,我们还需尽可能地陪同老年人去药店购买药品,避免他们被骗子和不法商家欺骗。作为年轻人,我们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往往更好,可以主动向药店工作人员咨询,了解药品的真实情况,确保购买的要求真实有效,无过度不良反应。
最后,许多老年人被骗其实还是由于日常缺乏陪伴,没有安全感,有些骗子会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嘘寒问暖,异常热情,仿佛他们的“亲子女”,遇到这种情况,老年人很容易放松警惕。作为子女,还是应当常回家看看,倾听老人倾诉,了解他们的近况和担忧。
来源:人民法院报、央视网、后浪视频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曹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