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长治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故里,最早的农耕之地,伴随着人类的刀耕火种和繁衍生息,这方故土也留下了承载文明的诸多陶瓷。八义窑便是其中的代表,它所创烧的红绿彩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
今天,就带你走进长治市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这座民间收藏陶瓷的博物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向您展示上*这个聚宝盆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
八义窑红绿彩的前世今生
谈到陶瓷,人们一般会先想到景德镇,但仔细翻看历史就会发现,景德镇是在元明之后才成为中国瓷都的,而在此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却是山西长治的八义窑,有“北方瓷都”之称。它率先创烧的红绿彩瓷,为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被誉为彩瓷装饰的“鼻祖”。金代后期,八义窑工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将红绿彩技艺带入景德镇,由此当地有了“先有八义窑,后有景德镇”之说。
八义窑主要分布于长治市上*区八义镇的八义村、东山村、南泉庄村一带,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早在宋金时期,这里就是山西东南部彩瓷生产基地。村子周边有丰富的煤炭、高岭土(白矸土)和水资源,具有烧制陶瓷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明万历版《潞安府志》记载,潞安城西南的城墙上开有“八义门”,附近有八义瓷器销售市场,说明潞安城当时已是瓷器流通、贩运的重要通道和销售集散地。
在八义村的村口,矗立着一块山西省人民*府年所立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义窑址”碑。这块石碑记录了八义窑辉煌的瓷器烧造历史。
上世纪30年代,村中百姓修房建屋,陆续有70余处烧瓷窑址惊现于世。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肯定了这里瓷器的研究价值。至上世纪90年代,八义镇先后发现瓷窑遗址座,其中发现了大量“红绿彩”瓷片标本,八义窑也随“红绿彩”的再次出现而为世人所熟知。
红绿彩诞生于宋朝,繁荣于金代,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因此有“宋金红绿彩”的美称。
宋金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陶瓷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辉煌的地位。这是一个官窑和民窑“百花争艳”的时代。八义窑红绿彩就产生于这个时代,它创造性地把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开创了二次烧成工艺,也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斗彩、粉彩乃至珐琅彩的创制,打破了传统单一色釉的装饰技法,使得中国瓷器走上绚丽多彩的发展之路。央视《国宝档案》称之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并曾这样评价:红绿彩瓷器的诞生,相当于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是瓷器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红绿彩瓷的出现,将中国乃至世界的瓷器带向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据史料记载,生产红绿彩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四省20余处。但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早、成就最高的是山西长治的八义窑。明清时期八义窑逐渐形成以“碗”为主的日用瓷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在年人民公社时期经过公私合营改造,八义窑收归村办集体经营,年停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山西标志性文化品牌,在各级*府和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于年正式启动了红绿彩瓷器生产项目,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八义窑东山再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八义窑红绿彩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包括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红绿彩主题文化公园、传统陶瓷生产作坊、现代陶瓷生产基地和游客接待中心等。年8月,上*区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在民*部门办理了登记手续,年12月在山西省文物局通过确认备案。博物馆开办以来,免费向社会提供了开放服务,成为当地文化旅游和大中小学生的参观和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接待游客和参观学习者近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年,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千年古瓷重放时代光彩。
博物馆内古今瓷器交相辉映
走进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仿佛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件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陶瓷作品令人惊叹,让人心动。
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的展厅分为前言和标志产品展区、古代红绿彩陶瓷展区、现代红绿彩产品展区、陶艺创作展示区、红绿彩精品展销区等五大部分。其中,最具观赏性且体现传承的,是古代红绿彩陶瓷展区和现代红绿彩产品展区。
古代红绿彩陶瓷展区共有历史藏品余件,以中国陶瓷发展史为背景,重点展示介绍了八义窑红绿彩在中国陶瓷史上产生的年代、地理优势、文化背景和主要代表产品,展示了八义窑红绿彩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据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馆长李建平介绍,历史上的八义窑瓷器品种较多,有纯白瓷、白瓷红绿彩、白瓷黑花、白瓷黑彩等。所烧器物以碗、盘、罐、碟、枕等民用器为主,也有陶瓷塑像等,这些瓷器做工精湛,纹饰粗犷飞扬,具有独特的釉色质感,集实用、观赏于一体,深受世人青睐。
在这个展区,我们能欣赏到宋代的含蓄之美和金代的粗犷奔放,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及风格。“红绿彩‘清’字碗”上的“清”体现了金代道家的兴盛,他们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白釉红绿彩宫廷仕女盘”上的孔雀、侍女、贵族夫人,展现了当时宫廷贵族的服饰及奢华生活。“八义窑瓷虎枕”是八义窑古代瓷器中最有特点的产品,表现了古人祈求尊贵威仪、镇邪驱魔和逢凶化吉的愿望。还有一些陶瓷塑像,如世道神仙、百戏玩具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
现代红绿彩产品展区展示的是八义窑复兴重建之后所生产的瓷器,突出传统“红绿彩”色调和手工拉坯、彩绘的工艺,件件都是“精耕细作”的收藏精品。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八义窑红绿彩已不是粗瓷淡妆、小家碧玉,而是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这是新时代“八义窑”工匠们在对陶土精准配制和釉彩精心描绘后实现的蜕变。
如今的“八义窑”,产品琳琅满目,已开发生产出盘、碗、瓶、罐、茶具、餐具、艺术品等三十多个品种,还可量身定制,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其中,“花开富贵”“繁花似锦”等瓷器中的上乘精品,得到了陶瓷爱好者的青睐和收藏家的珍藏。
看完这些八义窑的珍品,你知道它们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吗?陶艺创作展示区给你揭晓答案。据介绍,红绿彩瓷在制作时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在已经烧成的白釉之上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要原料,通过毛笔蘸红绿彩料绘制成植物或动物纹饰,二次入窑后经过℃左右的温度加以烘烧,使釉料烧结在釉面上,呈现鲜艳的红绿彩。
红绿彩的制作工序包括拉坯、修坯、素烧、手工打磨、透明釉、入窑烧制、彩绘、入窑烧制……“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打造,每一件红绿彩瓷都是纯泥土烧制,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内心平和纯净,才能打磨出极好的陶瓷艺术品。”李建平说。
馆长推荐
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的每一件瓷器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红绿彩的千年文化,更承载着长治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接下来,由该馆馆长李建平为大家推荐镇馆之宝和经典文创。
镇馆之宝
八义窑瓷虎枕
瓷虎枕是八义窑古代瓷器中最有特点的产品,盛行于宋金时期。虎为百兽之王,被视为勇猛的象征,虎枕表现了古人祈求尊贵威仪、镇邪驱魔和逢凶化吉的愿望,当地有“男人枕虎枕、家旺添男丁”的习俗,所以在当时民间很流行。
馆藏的宋金时期瓷虎枕,以卧虎为造型,高8.5厘米、长29厘米,虎头形象生动,粗眉大眼,阔口露齿,前爪匍伏,虎视前方,虎尾盘于腹部,安静祥和,虎身虎纹斑斓,十分显眼,既虎虎生威,又憨态可掬。该虎枕以虎背为枕面,枕面开光,上绘荷花两枝、芦苇数茎,水草游鸭、大雁南飞,寥寥数笔,将虎的威严和秋天的景色完美融为一体。此枕造型端庄,古朴典雅,稚拙可爱,厚实而不失法度,简洁又不乏诗意。最为精妙的是将枕的排气孔与虎鼻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民间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宋金时期是北方民俗文化大发展阶段,八义窑瓷虎枕将传统的陶瓷工艺与书画艺术融为一体,显示出工匠高超的造型艺术能力和瓷绘艺术水平,是研究中华民族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珍贵器物。
红绿彩“清”字碗
“清”字碗是红绿彩产品中的代表作,由金代山西长治的八义窑烧造而成,碗高5.5厘米,口径17.8厘米,比今天人们常用的碗略大一圈。碗体土*色胎,内外施化妆土,罩透明釉,在碗心与足背留有五个支钉烧痕。碗心写着一个大的红色“清”字,极为醒目,围绕着“清”字工匠用细线绘制菱形的装饰,在开光外面,有绿彩、*彩的卷草纹图案,专家称它为白釉红绿彩“清”字碗。此碗最能体现八义窑红绿彩的烧造技艺。
经典文创
八义窑红绿彩牡丹高贵瓶
作品名称:《东方神韵》
作品介绍:牡丹高贵瓶是八义窑特制的一款瓷瓶,器形为撇口、细颈、桶腹、桶足,其特点是颈部以下一通到底,便于绘画的大幅展开。彩绘突出了红绿彩的大红大绿,雍容华贵的牡丹、枝繁叶茂的绿叶、玲珑剔透的山石,加上称心如意、万字不断等纹饰,尽显牡丹的高贵富足。寓意:富贵满平、华贵永恒。
作品名称:《九龙呈祥》
作品介绍:该产品将“霁蓝釉”和“红绿彩”两种烧制难度很大的技艺巧妙融为一体,霁蓝釉铺地泽纯似大海,红绿彩绘龙色艳呈吉祥,整体图纹纯金描绘显尊贵,内外色调明暗对比彰辉煌,盖4罐5共9条祥龙仿佛徜徉于碧波大海之中,寓意“上下交泰”“九五至尊”。
八义窑红绿彩吉祥图纹梅瓶
作品名称:《石榴花开》
作品介绍:石榴、石榴花和喜鹊是汉民族十分崇尚的吉祥物象,该产品突出红绿彩色彩艳丽的色调,采用传统绘制笔法,将这些吉祥图案巧妙地融为一体,赋予梅瓶更多东方的吉象。寓意:喜鹊报喜、子多福多。
山西晚报记者吕国俊孙轶琼南丽江通讯员杨敬
(责编: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