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听到了……”戴上耳麦式收音机,村民高兴地说。山西晚报记者马立明摄
山西晚报讯(记者冯戎实习生李雪瑞)欢笑,欢笑,还是欢笑!收到生活物资时的微微一笑,戴着耳麦式收音机收听节目时的眉开眼笑,理发后被夸赞发型好看时的笑逐颜开,志愿者看到自己的心意和服务被认可时的畅怀欢笑……5月28日,比初夏阳光更明媚的,是静乐县下牛庄村村民和志愿者脸上洋溢的笑容。
今年年初,山西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春天的约定”主题公益活动,山西的具体落地形式为“一起送爱去远乡”,邀请读者成为“正能量体验官”,一起前往静乐县下牛庄村,为村民送去关爱。
活动开启以来,我们不断收到热心单位和热心读者报名。爱心汇聚成暖流,5月28日上午8时,山西晚报记者、太原简到社区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华润山西康兴源医药有限公司*支部的志愿者和自发报名的爱心人士一行30人,带着爱心礼物以及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准备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一起前往下牛庄村。
从城市到山区,海拔逐渐升高,林立高楼被连绵不绝的山脉取代……11时40分许,一行人抵达下牛庄村。这是一个小山村,海拔多米,群山环绕。志愿者没来得及休息,立马开始当天的活动,在下牛庄村*委副书记李海岗带领下,先去村里的一些老人家中走访。
李海岗带领大家爬上小山坡,来到一处窑洞,志愿者走进屋,向盘腿坐在土炕上的闫二则老人打招呼。老人今年82岁,精神不错,但是腿脚不好,从6年前就不能下地走路,由三个儿媳轮流回村照顾。看到志愿者,老人热情地招呼大家:“好呀,好呀,快坐!吃了饭没?家里吃点吧!”
村民李桃花76岁,去年突发脑梗后就很难说清楚话,5岁的小志愿者格格看到,从自己的小包中掏出一串金色珠子串成的手链,给老人戴在手腕上。格格听妈妈说要去看望爷爷奶奶,出发前特意做了一些手链作为礼物,希望让爷爷奶奶开心。
志愿者的探望和慰问,让村民倍感温暖,他们用热情招呼表达着自己的感激。虽然村民乡音很重,有的老人已经有些耳背,但双方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沟通不仅限于语言。
下午,志愿者参观了村里的小杂粮加工厂,了解了藜麦、胡麻油等农副产品加工过程,随后在村委会门口支起桌子摆起了“摊位”:理发的、量血压的、给老人发放随身听并教学的,还有拍照的。“流水作业”让有需要的村民挨个儿享受服务。
下午4时许,活动结束。虽然忙碌了一天,但看着老人合不拢嘴的笑容,听到村民一次次重复“下次再来”的邀请,大家都表示这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来得值了”。
花絮1
点滴爱心汇成了涓涓暖流
“我来搬,我来搬!”28日11时40分许,一行人刚来到下牛庄村村委会外,准备从车上往下搬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几名男志愿者眼疾手快上前帮忙。
此次送到下牛庄村的米面油,是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提供的。得知志愿者要到村里后,该公司特地准备了心意,“米面油是最实惠的,是我们对老人实实在在的心意。”该公司的负责人说。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
整理好物资,志愿者分组前往要探望的老人家中。之前“没捞到活儿”的志愿者纷纷上前,三下五除二“瓜分”了物资和礼物,拎在手上。进屋陪老人聊聊天,问问老人身体情况,嘱咐老人吃好睡好……老人拉住志愿者的手舍不得放,纷纷要留志愿者在家吃饭。
活动中,下牛庄村的小杂粮加工厂引起很多志愿者的兴趣。加工厂回收、加工村民种植的农作物,产品有豆面、炒面、莜面、藜麦面、藜麦醋、胡麻油等,主要供给超市、商场。“都是自己种的,原生态产品,品质有保障。”李海岗说。志愿者边看边询问,还试吃了一些,“这个炒面可以直接吃,还挺香。”一名志愿者说。不少人购买了小杂粮特产。
“我们可以合作。”太原简到社区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农副产品采供的志愿者说,“简到”有“百县百品”业务,一边寻找优质农副产品,对接田间地头;一边入驻社区,对接老百姓餐桌,“下牛庄村的小杂粮不错”。说话间,两边负责人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情况,互留了联系方式,打算随后做进一步沟通。
2把公益服务做到村民心坎里
下牛庄村地处偏远,去往县城开车得走一个多小时,村里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出去一趟不容易。所以,这次志愿者是带着“绝活儿”来的。
志愿者的服务摊位吸引了很多人,76岁的老赵第一个来到理发摊前。他的头发约两寸长,夏天炎热,他想理得短一些。志愿者张先生拿着自带的理发工具,边聊天边干活,没多长时间,老赵的发型就理好了,看着干练了很多。这下,理发摊的“生意”更火了。
志愿者张筱彬是年度太原好人,心细的他考虑到村里人一般都是没啥大病不去看医生,专门带了血压计,村民排起队一个挨着一个量血压。有一名老人胳膊细得血压计都绑不上去,张筱彬很心疼,连声提醒老人一定要好好吃饭,补充营养。
照相摊位前刚开始人不多,村民有些不好意思上前,志愿者主动“招揽生意”,这边扶着一名大娘说“给您拍张好看的照片”,那边跟一名大爷说“照相留个念吧”。人渐渐多了起来,还有村民专门等理完发过来拍照,志愿者刘广贵端着相机“咔嚓咔嚓”按着快门,为村民定格美好瞬间。
“好看不好看?”给一位老太太拍完照片,刘广贵让老人看显示屏。看着相机里的自己,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好看!好看!”
3耳麦式收音机带给老人新潮体验
志愿者服务摊位前,最火爆的莫过于发放耳麦式收音机的摊位。老人们领上耳麦后一人一个戴头上,排排坐着,看着十分新潮。
这些耳麦式收音机是志愿者刘秦带来的。刘秦是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去年毕业季她逛理工大的跳蚤市场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卖这种头戴耳麦式收音机,“都是学生考英语四六级前买来练习听力的,特别好用。”看到山西晚报“一起送爱去远乡”活动报道后,她想着村里老人娱乐生活比较匮乏,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使用难度大还费电、费流量,耳麦式收音机能收听不少节目,还能戴着下地干活,就想着再从毕业生手里买一些送给老人。
今年受疫情影响,刘秦去不了学校,便辗转联系了理工大明向校区的一名学生挨个儿敲毕业生的宿舍门去收收音机,然后又托同事从榆次的明向校区带给她。拿到收音机后,刘秦一个个消*,一个个装好电池后进行检查调试,有28台可以使用,便都带到了下牛庄村。
老人们对收音机很感兴趣,纷纷围上来看。刘秦和其他几名志愿者告诉老人每个按键是什么功能,然后帮老人戴在头上,让老人感受效果。
“有声音了!”一位老人兴奋地喊起来,笑得合不拢口,听了一会儿,转身朝身后还没有领上收音机的几名老人扬了扬下巴,有些得意,“来听听。”
另一边,志愿者看到老人能听到收音机里的节目了,但还是不放心,让老人摘下耳麦,重复一下刚才教的内容。老人指着按键说:“这个是开关,这个是调声音的,这个是调频道的。记住啦记住啦。”说完,又笑呵呵地戴上了。
志愿者还将耳麦式收音机送到几名腿脚不便的老人家里。
72岁的盲人田根半独自生活,虽然自己能摸索着收拾家,但因为看不见,一般不出门。志愿者给他戴上耳麦式收音机,抓着他的手指去按一个个按键,告诉他每个按键的功能。听到耳机里传出来清晰的声音,他开心地连声说:“好!好!”
山西晚报记者冯戎
(责编:candy)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