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从空中俯瞰太原古县城,城楼高耸、角楼巍峨,一座座院落布局精巧,处处散发着古风晋韵的气息。城内各种建筑以及装修彩绘已全部完工,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绿化完善和街巷清洁。城墙下,几位年从老县城搬迁出来的居民边走边感慨:“九年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开放后,一定要进去转转走走,找找当年的记忆……”
太原古县城改造复兴工程年6月26日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建设工程年5月全面启动,经过近八年的建设,一座重建于晋阳古城遗址上、形似凤凰的明代早期县城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即将对外开放。
太原古县城始建于年,迄今已有年的历史,因其整体宛如一只头北尾南、展翅高翔的凤凰被称为“凤凰城”。改造后的太原古县城沿用了“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全长米,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式建造,古朴而威严,共计设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古县城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内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现存文物建筑79处,被太原市*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多达49处。其中北瓮城是太原古县城留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瓮城,瓮城门洞朝东而开,寓意为丹凤朝阳。瓮城之内有一眼水井,将天、地、人和谐地贯穿在一起,天上的日月与水中之倒影形成了“凤子双目”的奇异景观。
即将开放的古县城内,各种业态分布于不同的街区:南街以非遗文创、博物馆、展馆为主,北街主要是山西的特色小吃,东街是文庙、进士第、县衙等历史文化景点,西街则以休闲、休憩为主。而县署、文庙、关帝庙、城隍庙、王琼府等文物建筑则错落分布,是古县城内分量最重的景点。
改造后的太原古县城是晋阳古城的延续,是晋阳文脉的传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提供了极高的游览价值和文化价值。未来的太原古县城将定位五大功能:华夏历史文明的沉浸体验地、文物保护研究地、山西省地域特色产品展销地、市民休闲地、游客集散地。在传承晋阳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满足游客文化体验、观光、游乐、住宿、美食等需求,打造太原新的都市名片。
开城之际,山西晚报记者特意翻找了几张曾经于改造前、改造中拍摄的太原古县城图片。这个五一小长假,你不必远行,可以拿着这些老照片,在今日古县城里寻找比对,在记忆与现实中体验古老的三晋文化吧!
山西晚报记者马立明摄影报道
链接
太原古县城渊源
太原古县城也称明太原县城,是坐落于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起建于明洪武八年,因外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故称作“凤凰城”。它传承了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文化历史的延续。晋阳古城建于多年以前,是晋国赵简子修建的。晋阳城辉煌存在了多年,直到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攻打晋阳城并火烧晋阳城。次年,他又将汾河水、晋祠水,全都灌入城内。晋阳古城经火烧、水灌,最终变为一堆废墟。赵光义最终选择在东北方向10余公里的唐明镇(即今太原市)作为百姓定居处。在唐明镇的基础上修筑城墙,兴建了太原城。
明朝初年,山西巡抚和太原知府上报朝廷,请求朝廷重建太原县城,经核准后,在汾河以西的晋阳古城遗址废墟上的南关村,建立新城。自此太原府和太原县并存,类似于今天既有大同市又有大同县的道理一样。
自此,太原老城区被称为太原府城,晋源镇则被称为太原县城。民国时期,沿用了多年的太原府被撤销,继而产生了太原市这一名称,太原县改名为晋源县,取意“晋水之源”。
1、在古县城东南角俯瞰全城。
2、古县城内,建筑群错落有致。
3、造型各异的松树及护城河环绕着古县城。
4、古县城北瓮城。
5、古县城东城门城楼及瓮城。
6、古县城城墙东北角的角楼及瞭望楼。
7-10均为古县城老照片。
(责编: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