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千年“傩舞”舞动新春
新华福建泰宁1月21日电(夏晓 张春晓 刘旸 郭圻)春节临近,在外打工的大源村村民陆续从外地赶回老家过年,40来岁的大源村书记严建华正忙着召集已回村的村民们练习当地传统民间舞蹈——傩舞,为春节期间的表演做好准备。
大源村位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该村在2010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傩舞”正是这个深山小村里的一大亮点。
一大早,严建华就把村里的傩舞队员们召集到严氏宗祠里练习,这个村子的人都是严姓。这批队员一共有19个,最大的已有50多岁,最小的才20岁。村民说还有几个人正在回家的路上。
传说南唐时期大源村出了一个宰相严续,因为得罪了在朝权贵被关入大牢,负责管理牢房的禁官赵元德秘密把严续放走,才使得他远离朝廷纷争,逃回大源村。后来严续为了感恩,将赵元德接回大源村安享晚年。大源村傩舞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解救严氏祖先的恩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现在傩舞已经发展成为村民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和驱邪避灾的仪式,通常是在春节期间、农历五月春耕播种、十月秋收的时候举办,”严建华说。
不一会儿工夫,队员们都把表演“傩舞”的行头换好了。他们身着红色上衣,黑色围裙,围裙上装饰着绿色布条,用点缀着黑色条纹的蓝布绑着小腿,上面还系上两个铃铛。
最引人注目的是各位队员都披戴红色头巾,套上各式各样的傩舞面俱。傩舞面具花样繁多、颜色鲜艳夺目,红白*蓝绿棕的面具配上獠牙、大口、犄角、火云,再加上怒目瞪眼、凶神恶煞等狰狞恐怖的表情,一个个威风神气的神灵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傩舞队队员列成纵排,在两个面带弥勒佛面具的队员的带领下走出宗祠。两个小弥勒一手持木鱼,一手持木槌,敲打出清脆的节奏。身后的队员扮演的是四大天王和风雨雷电水火各路神灵,他们都右手拿八卦小鼓,左手拿锤。队伍最后面的是金童玉女和敲钹打鼓的队员。所有队员都随着木鱼和锣鼓敲打声整齐有序的边跳边往前行,不断变换队形,来回穿梭跳跃,舞姿古朴粗犷诡秘、鼓声震耳欲聋。
喧闹的锣鼓声把在家的村民都吸引到自家门口来观望喝彩,十多个小孩也跑出来跟在傩舞队后面嬉戏打闹。
在舞过一段田间小道后,傩舞队来到村口的一座风水庙里,原地为村民表演一段完整的傩舞后再往回走,村里年长的前辈点起香烛放起鞭炮,以示欢送神灵。
一场表演下来大概半小时时间,队员们都跳得十分卖力、大汗淋漓。
这时村里的小孩们也都跟着队员们涌进祠堂,抢着跳着去摘队员们头上戴着的面具。一个六、七岁般大的小孩还带上了木傩面,拿起一副小鼓,玩得有模有样。
“我们每个角色有好几十套动作,比如弥勒佛,前几招叫猛虎下山、猫咪洗脸、魁星点斗,有些招式是武功里的,用于防卫,就算是基本功好的人,要学会这一套动作没有十来天是下不来的。”严建华作为村里傩舞队队长在村民心中威望很高,被当成“文化领头人”。
“傩舞表演中包含了多种角色和道具,舞蹈动作也变化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大源这样一个偏远的小村子能保留下来十分不容易。2005年,在江西举办的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上,大源村的这支傩舞队获得了银奖,全村人民至今都引以为豪。”泰宁县文联主席高起光说。
高起光介绍,大源村再往北就到达江西省境内,所以闽北文化和赣南文化很多地方都有交融,大源村傩舞也受到江西傩文化影响,但是保留着当地特色。
“其中,四大天王和风雨雷电水火等神灵手持的八卦太极小鼓是最与众不同的,是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合一的表现,其他地方都没有。”高起光说。
近年来,福建泰宁、江西南丰以及重庆璧山等地的傩舞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还曾多次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与日本、巴西、韩国、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都有交流。
“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些老人在坚持推广,而大源村的傩舞传承得很好、保护得很好,这里每个人都热爱傩舞,对傩舞感情深厚,不仅老人喜欢,年轻人也不例外。”泰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孟闽乐说。
“我希望能把我们村里古老的傩舞文化传承下去,介绍到国外。”傩舞队员严日财说。
在大源村村口的一片风水宝地上,五座一米来高的傩面木雕矗立在路边,向路人散发出一股原始神秘的气息。与傩面相对的是一座古老的木质风雨桥,在经历过数百年的风吹日晒后依然为大源村村民遮风挡雨,护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