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之盛,在于晋阳;晋阳之盛,在于晋祠。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向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之说。11月22日,“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第13站走进晋祠博物馆,面向广大网友进行了新一轮的直播。截至记者发稿时,观看人次为93万。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它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同时还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本次直播活动中,晋祠博物馆金牌讲解员韩佳敏带着广大网友云游晋祠,详细为公众介绍了“晋祠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晋祠三绝”——周柏、宋代彩塑及难老泉,让广大网友近距离感受晋祠之美,美在浑然天成,美在唐风晋韵。
此次直播的重头戏,是晋祠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武则天时期于太原镌刻的通石刻佛经经典《花严石经》。在直播过程中,特别邀请了研究此碑多年的晋祠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姚远,带大家去解读这些石碑的年代背景和历史意义。为什么武则天要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刻制这部石经?为什么这些碑刻全是方形?为什么第一块碑刻要比其他的低很多?为什么它们之前要藏在附近风峪的风洞里?为什么清代学者朱彝尊要专门入洞考察?为什么《花严石经》上的“花”是简体字?直播过程中,姚远老师娓娓道来,一一解密。在她的解析中,网友们知道了碑刻上还有武则天亲自造的十余个“字”,了解了石碑镌刻过程中的若干细节,知识点密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晋地宝藏”直播颇有“开创”意义,这是该石碑群问世以来,首次面向公众进行详细解读。不少文博爱好者从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