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刘聪杨殊宇报道:4月18日下午,山西省人民*府新闻办公室(简称省*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财*厅厅长武涛等有关负责人就近日省*府印发《关于年新实施强农惠农富农补贴*策的通知》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实施的十项强农惠农富农*策有何特点?
从年开始,山西省每年都出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富农*策,9年来,已累计出台了90项*策。今年继续执行的还有38项,安排财*资金93.35亿元。其中,今年新实施的10项,*策的“含金量”24.34亿元。
与往年相比,新实施的十项强农惠农富农*策在支持方向和方式上,主要特点是“四个突出”和“一个创新”。
“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脱贫攻坚。十项*策中,安排用于脱贫攻坚相关的*策有三项,分别是退耕还林、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建立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资金为19.5亿元,占十项*策资金总量的80%。
二是突出农业三大省级战略。今年,我省将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和山西国际果品出口交易平台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由省里统一规范,统筹资源,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因此,我们各安排了万元的建设启动资金。
三是突出推动“三基”建设。十项*策中,安排用于“三基”建设的资金有两项,分别是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奖补*策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工程,资金为3.2亿元,占十项*策资金总量的13%。
四是突出食品安全。为确保全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落实省*府加快推进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策,首次安排了万元,主要用于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奖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等方面。
“一个创新”
资金筹集方式的创新。我们在坚持把财*支出优先保障“三农”领域的同时,注重发挥财*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到“三农”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十项*策中用于吸引社会资本的资金和已经吸引的社会资本有6.7亿元,占总投入的27.3%。其中:*策性银行融资3.75亿元,发行地方*府债券2亿元,安排保险保费补贴万元,安排*府引导资金万元。
附:年山西将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富农*策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安排资金17.21亿元,其中中央财*13.46亿元、省级融资3.75亿元。重点在全省58个贫困县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中还草6.8万亩),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山区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同时,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在国家补助标准的基础上,贫困县范围实施的退耕还林每亩再增加元,达到元;非贫困县范围内实施的退耕还林每亩再增加元,达到元。
支持山西“农谷”建设
安排资金万元,作为山西“农谷”建设基金*府引导资金,用于基地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贷款的担保及贴息、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以及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股权投资。
支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
安排资金万元,支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减粮增饲、强牧优特、规模种养、就地加工,建设草茂林丰、牧业发达、特色高效、资源循环的生态农牧区。补助标准:26个粮改饲试点县,每县30万元;86个草食畜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每场20万元;10个种畜场建设,每场50万元。
支持山西国际果品交易出口平台建设
安排资金万元,支持运城、临汾基于山西农业云计算平台建设山西国际果品交易出口平台,运城市筹建国家温带果蔬检疫重点实验室及检测设备配套,出口果品机械化初加工生产线建设,出口果园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应用。
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奖补*策
安排资金3亿元,其中中央财*1.5亿元、省级财*1.5亿元。鼓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探索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办农业生产经营或劳务合作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物业经济、以集体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工商企业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对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成效显着的市县实施奖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发行地方债券2亿元。结合脱贫攻坚,重点在58个贫困县综合采取改造、配套、新增、升级、联网等方式,推进城镇供水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运行维护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安排资金万元。其中:万元用于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奖补,促进农业产业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1万元用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以食品安全倒逼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奖补标准:现有16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每县30万元;创建16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每县20万元;创建20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每县50万元;创建16个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其中3个设区市每市万元,13个县每县50万元。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周期为2年,资金分期安排,年安排万元。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安排资金万元。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提供四类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在村级建设“益农信息社”,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普及,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其中:万元用于县级培训和基于山西农业云计算平台建设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万元用于在11个县1个行*村建设1个“益农信息社”补助,每社补助1.5万元。
支持小麦、玉米种植保险保费补贴标准提高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惠农工程
安排资金0万元。其中:万元用于提高小麦、玉米种植保险保费补贴标准,进一步保护投保农户合法权益。小麦保险金额由每亩元调整为元,保费补贴标准由每亩15元提高到20元;玉米保险金额由每亩元调整为元,保费补贴标准由每亩18.2元提高到25.2元。万元用于重点支持25个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每县安排资金80万元,其中:农业社会化惠农服务中心建设4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工程40万元。
建立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
安排启动资金万元,通过*府引导基金、社会募捐资金及受助学生家庭储蓄,逐步建立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山西省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按每生每年0元-元的标准,定额资助初中、高中和大专院校在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创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答记者问
山西日报记者:
我省为什么要支持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今年将选择多少个县开展试点?奖补资金主要用在那些方面?
*庙: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富,则村民富;集体穷,则村民穷。我省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不强,有些村集体经济甚至为零,村组织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主要依赖财*投入,农村发展动力不足。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就强调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今年3月份,省委、省*府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坚持试点先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因此,支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一步壮大我省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
从年起,财*部就选择部分省开展支持村级经济组织试点。我省也积极向财*部申请开展试点。在积极争取下,今年财*部正式将我省列入了农村集体经济奖补*策试点省。省财*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其中:中央财*资金1.5亿元、省级财*配套1.5亿元)用于奖补。下一步全省将通过竞争立项的形工作选择30个县(市、区)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其中,贫困县不少于18个。每个试点县选择不少于10个具备发展潜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支持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效率,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支持村集体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实体,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的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支持鼓励村集体量力而行建设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是支持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实现多元化经营。
山西晚报记者:
去年,我省提前启动了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从我们了解,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深受群众拥护,百姓参与程度高、积极性大,请问是什么原因让基层群众如此看好退耕还林?
张云龙:
首先感谢媒体同志对我们退耕还林工作的
(一)*策性补助增加农户收入。一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每退一亩,国家给予现金补助元,同时省级再补助元,每亩达1元。全省年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全部实施完成后,退耕农户可以直接获得现金补助24.48亿元。初步测算,.2万亩涉及全省约24万农户,近80万人,户均将获得补助1万余元。二是根据国家*策,退耕还林五年后,符合条件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将纳入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通过生态补偿,农户每年还可获得一部分*策补偿收入。
(二)参加劳动增加农户收入。为最大限度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实际获得感,省级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搭建起了群众参与生态治理、获取劳务性收益的平台。目前,全省已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余家,社员达8.3万人,吸纳贫困人员6.9万人,贫困人员通过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完成退耕还林任务,从而实现参与生态建设,获得稳定的劳务收益。按照种苗造林补助每亩元的45%用于造林劳务收入,参与造林的贫困人口可获得60%的造林劳务收入测算,贫困人员通过参与合作社,可获得造林劳务费3.18亿元,按脱贫标准0元计算,可帮助7.95万人脱贫。
(三)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户收入。新一轮退耕还林不限制林种、树种,鼓励农户发展适宜当地生长、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传统经济林和特色经济林,能发展经济林的地方优先发展经济林,能发展水果经济林的地方大力发展水果经济林,农户在获得国家*策性补助期间,通过经营管理可再获得一定的经营性收入。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全省发展沙棘、仁用杏、核桃、油用牡丹、文冠果等特色经济林占到总任务的30—40%,随着基层百姓的认可,这个面积还将持续扩大,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在产业发展中上,省*府也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举办“京企入晋”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一个企业发展一个树种、一个树种建立一片基地、一片基地带动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寻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四)资产性运作增加农户收入。充分发挥退耕农户的林地资产优势,引导退耕农户加入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组建以股份制为基本特征的合作经济组织。我省拟在每个县推动发展2-3个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家庭林场,让有资金实力和办企经验的能人带着农民共同开发,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在不少县已出现良好态势。如晋中市生态庄园经济、霍州市文冠果开发、蒲县构树开发、沁源县连翘开发等等都是增加农户资产性收入的新兴典型。
光明日报记者:
我省将如何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
赵志杰:
省委省*府高度重视信息进村入户这项民生工程,今年省*府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列为一项强农惠农*策,安排资金万元。省级将选择运营商并改造建设“山西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在全省11个市各选择1个重点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每个重点县选择个行*村建设个“益农信息社”,达到“六有”标准、提供四类服务的要求。通过实施这项惠农*策,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普及,探索总结经验,为明年继续推进这项工作,为年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基本覆盖全省所有行*村的目标打好基础。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我省为什么要提高小麦、玉米保险保费的补贴标准?对广大种粮农民有何意义?
*庙:
一是中央有要求。年保监会、财*部、农业部在联合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补贴型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定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中央财*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险金额要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或饲养成本”。
二是我省小麦、玉米是年纳入中央*策性种植业保险补贴试点的,根据当时的物化成本,确定小麦保障金额为元/亩,玉米保障金额为元/亩,至今6—7年时间过去了一直没有做过调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小麦、玉米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直接物化成本数据显示,我省小麦、玉米的直接物化成本分别为.29元/亩和.93元/亩,省农业厅年调查数据也显示,我省直接物化成本小麦为元/亩,玉米为元/亩。
三是考虑到目前我省小麦、玉米执行的保障金额标准与物化成本之间的差额较大,已经难以有效达到物化成本全覆盖,导致受灾后的理赔不能完全弥补农户遭受的损失。
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广大农户利益,促进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强农惠农作用,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覆盖农业生产直接物化成本,经与部门沟通协调,反复测算对比,结合我省实际,报经省*府同意,才决定从今年起将小麦、玉米保额各提高元。
对于广大种粮农民而言,通过提高小麦、玉米保额可以进一步提高受灾后农业保险的理赔数额,最大限度地弥补农户遭受的损失,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的作用,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使灾害发生时农民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并能够及时恢复农业再生产,确保我省粮食生产安全。
提高保额后,玉米的保险金额为元/亩,保险费率7%,保险费25.2元/亩,其中中央财*负担40%,省财*负担25%,市财*负担10%,县财*负担10%,农户与自担15%;小麦的保险金额为元/亩,保险费率5%,保险费20元/亩,其中中央财*负担40%,省财*负担25%,市财*负担10%,县财*负担10%,农户自担15%。
为减轻产量大县财*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切实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根据中央财*部文件精神,我省积极响应,从年11月1日起就取消了三个产量大县开展*策性种植业保险县级10%的配套比例,把小麦、玉米的分担比例由过去中央、省、市、县、农户的40%:25%:10%:10%:15%调整为42.5%:32.5%:10%:0%:15%,减轻县级财*负担多万元。
按照我省年承保亩数测算,提高保额后小麦、玉米共新增保费.4万元,年需省级财*安排资金6.3万元,能争取到中央配套资金.4万元,需市县配套.6万元,农户自缴万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赵志杰:
年,国家农业部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于推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行*管理方式、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进村入户将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农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聚合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尽快修通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是通过整合农业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在农村的信息和服务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每个行*村建设1个“益农信息社”,到达“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提供“四类服务”,即“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具体包括:三农热线、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策法律咨询等公益类服务;提供气象、科技、医疗、就业、银行、保险、电信、邮*、供销、交通、教育等便民类服务;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农资进村等电子商务类服务;农业新技术、农民转移就业、手机应用技能农村电商等培训和体验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