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11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辛变
TUhjnbcbe - 2021/1/4 17:45:00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点击观看山西最美社区干部辛变兰视频

人物简介
  

辛变兰在工作中认真仔细,经常会忘记时间。

辛变兰,太原市尖草坪区光社街道建工街第二社区*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曾荣获04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感动中国”07年候选人物、08年全国“最美家庭”、05年“山西十佳最美社区干部”、“感动山西”05年提名奖、“第五届山西省道德模范”“太原市优秀共产*员”、08年7月“时代新人”、“太原市社区时代楷模”“尖草坪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近年来,她所在的社区先后获得太原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先进单位”“文明社区”、市级“先进*组织”“模范社区”“文明社区”“五星级社区”“百佳社区”“十佳社区”、区级“先进基层*组织”“先进集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社区”“法治草坪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月5日下午,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光社街道建工街第二社区*群服务中心的一楼日间照料室,老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玩着扑克;二楼舞蹈室里,模特队的队员们正在紧张排练。
  

建工街第二社区,占地面积平方米,驻地单位4个,总户数户,总人口数人,辖区*员38人。社区以“一标二建三进四助五型”为方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调动社区力量,从完善社区设施、拓展社区服务、强化社会治安、美化社区环境、活跃社区文化着手,以“不忘初心,永葆*心,温暖民心”为宗旨,真正做到“以家风、带*风、促*风、正民风”,共建和谐温馨社区。

她发现一些老年人每天凑合着吃饭,经常用稀饭、方便面充饥,就在社区开办了老年餐桌,老人们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再也不用凑合一顿算一顿辛变兰:将温暖送到社区居民心坎

社区有了新的办公场所,居民们也跟着享福,辛变兰尤其给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服务,让他们在这里如同回到家一样。山西晚报记者武六红摄

越来越好办公场所也是居民休闲场所
  

时间倒转到08年6月3日,在别人眼中是极为普通的一天,但对建工街第二社区、对辛变兰来说,则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这一天,建工街第二社区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这个65平方米、内设7个功能室的*群服务中心,也成了社区居民们娱乐休闲、享受服务、互助互动的场所。
  

在建工街第二社区*群服务中心,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崭新的办公桌椅,社区的办公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功能布局和标志标牌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未成年人教育室、舞蹈室、关爱聊吧、心理咨询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最早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挤在一间0平方米的屋子里。后来,办公的地方稍微宽敞,搬进一间50平方米的办公室。现在,你看看这些办公设施,都是区委区*府在支持。”辛变兰说,办公条件越来越好,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搬到新场地,辛变兰和其他社区干部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她说,作为社区干部,只需要一个百姓能找到她的地方,更何况每天要忙的事太多了,在外的时间更多一些,而且为民办事就要堂堂正正,没有隐私,没有秘密。
  

攻坚克难打造“百花齐放”的好人街
  

刚到社区工作的时候,辛变兰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修路——改造小区路面,特别是小区里著名的三角线街。这是社区居民出入小区的必经之路,曾经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有居民形容,在自行车后座放一棵白菜,等骑回家,白菜都能颠没了。辛变兰上任后,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和沟通,开展了整治行动,最终一条平展展的道路呈现在居民眼前,三角线街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刚进三角线街,就看到街口三个显眼的大字“好人街”。这条街整治前,为做好临街门面、企业和住户的工作,拆除沿街的违建、线缆,辛变兰和其他社区干部不知道入了多少次户、费了多少唇舌,最终做通了所有人的工作。整治行动中,共清理了各类大件垃圾80余吨,改建了一个精品小游园,清理杂草杂物,清除了多年积攒下来的生活建筑垃圾堆、“牛皮癣”小广告等,修复破损路面平方米,换路牙砖0米,重铺便道砖平方米,施划交通标志线,机动车停车位,共享单车停车位,整个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三角线街整治好了,路平了、墙白了、灯亮了、环境好了,但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社区干部一分析,是少宣传、少氛围、少特点、少亮点,少一条突出社区的“*”,这个“*”就是好人文化。“以前社区居民一关门,邻里间互相不来往。作为社区主任,因为家庭负担重,工作业绩好,04年我被评为‘山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但是我想,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居民要道德守礼,邻里守望,文明言行,三角线街这么好的一个阵地,为啥不打造成一个好人文化街呢?在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明办的帮助下,我们说干就干。”辛变兰说,他们把好人街分了三个模块,有全区的道德模范、时代新人、身边的好人、最美人物、文明家庭,还有社区的好人榜,把孝老爱亲的、拾金不昧的、助人为乐等看似普通的居民全部登榜,附上照片,这个办法立刻使三角线街活了起来,文化气息浓了起来,观赏的居民多了起来,好人好事也多了起来。
  

“有个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愿给社区学生免费辅导作业;有个住户家不富裕,但仍把瘫痪的哥哥接到家里照顾,让哥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辛变兰感慨。
  

共同抗“疫”坚守防疫最后一公里
  

今年,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事实上,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社区的众志成城,也不会有现在的安全和安定,建工街第二社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说到今年的社区防疫,居民们有许多话要说。
  

“大年初二,我们就看到辛主任带着儿子,在小区门口登记车辆出入。起初我们只知道不要出来给大家添麻烦,后来我们不能光是看着社区干部在做,作为*员,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8岁的老*员边水鱼、张荷香两位老人说,在短短两三天时间里,社区就有60多位居民志愿参加社区防控。有的居民全家出动,两个大人带着儿子儿媳一起报名,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继续值班。“辛主任看我俩年纪大,劝我们回家,不用出来帮忙。我俩就不走,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我们能帮着多做一点是一点。”边水鱼老人说,辛主任劝不走,也拿她们没办法,只能同意她们加入志愿者团队。
  

居民志愿者的行动,也深深打动了辛变兰,她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社区里从社区干部到居民都志愿报名,常挂在大家嘴边的话就是:“我去干!”“我执勤!”“我上晚班!”“我没事!”“让我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有的居民全家都来,经常能听到:“主任,我来吧,你回家休息一会儿!”但作为一名*员、一名书记,“我有我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社区成立了一支由63人组成的抗疫志愿者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着防疫的最后一公里。”
  

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为了更精准、详细掌握老年人的情况,辛变兰在社区建立了60岁以上的老人分档登记制度。由于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老年人较多,辛变兰就着重做好老年服务工作,她带着社区的同事们挨家挨户走访时,发现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最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寂寞,就在社区里开办了“关爱聊吧”,让老人们有一个相互倾诉心声的空间,还经常组织志愿者,来聊吧里陪老人们聊天;她发现一些老年人每天凑合着吃饭,经常用稀饭、方便面充饥,就在社区里开设了老年餐桌,并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就餐卡,老人们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再也不用凑合一顿算一顿;她发现很多老人在子女上班后无人照顾,就利用惠民资金,把社区里的一个废旧车棚改造成“老年日间照料室”“老年活动室”,老人们白天可以在这里休息、娱乐,幸福指数提升了一大截。
  

看到居民们开心,辛变兰也打心眼儿里为他们高兴,在她心里,大家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她曾在工作总结中写道,必须实实在在,绝不弄虚作假,一定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只有真正把*和*府的方针、*策落实好,把温暖送到居民心里,任劳任怨,真心付出,勇于担当,居民才会认可。
  

辛变兰常对社区班子成员说的一句话就是:“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服务好一位老人,就等于服务好几个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对来办事的社区居民,她总是笑脸相迎,给社区工作人员树立榜样;她的电话是随时与居民联系的纽带,只要有需求,她很快就会出现在居民家里。
  

作为新时代的社区服务者,辛变兰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用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十几年的社区工作,她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用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真正用心去体会居民的所思、所想、所急,才能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有关心、细心、爱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透。
  

以身作则实实在在为居民送温暖
  

居民们这么认可和拥护辛变兰,不是无缘无故的。“辛主任特别热情,对社区的居民就像自己家人。如果有两天没看到我,就会打电话问我。”居民边水鱼说,医院做了手术,不想惊动辛主任。没想到,过了两天,辛主任听说她住院了,医院照顾她,就像亲闺女一样。
  

“前几年,小区总有小偷进来偷东西。辛主任知道后,挨户给居民家的窗户进行窗钉加固,现在进小偷的情况很少发生了。”“我们刚搬到小区时,到了冬天,辛主任担心我们受冻,拿着一个棉门帘,就给钉在门上了。”……
  

这样的事情,居民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社区最近正在换届,有很多居民听说山西晚报记者在采访,也急着把心里话说出来:“我们都希望辛主任连任,一点儿都不想让她退。”
  

“这么多年,我在工作中总结出来两个字:实在。社区基层工作不能弄虚的,一定要实实在在为居民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有真正地把*和*府的方针*策落实好,把温暖送到每个居民心里,任劳任怨,真心付出,敢于担当,居民才会认可咱。”辛变兰说。
  

结束采访时,记者看到,社区*群服务中心大厅墙上,“不忘初心,永葆*心,温暖民心”个大字特别显眼,辛变兰就是用这个字来要求自己和每一位社区干部的。心是永恒相通的,只有秉持初心,体现*心,才能最终温暖民心。

月5日,从她家里到办公室、到居民家中、到纠纷处理现场,山西晚报记者全程跟踪采访,见证她的细致入微与勤奋敬业

忙完手头的工作,辛变兰中午抽空回家还要做很多的事,孙女丫丫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山西晚报记者武六红摄

辛变兰:小巷总理里里外外一把手

在社区工作这些年来,辛变兰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忠实践行着“乐于奉献,心系群众”的承诺,把温暖和服务送到每家每户。作为小巷总理,她是无数个社区工作者的缩影,是她的辛劳和忙碌、耐心和细心,让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她是无数个社区工作者的榜样,是她的坚强和坚韧、智慧和乐观,让事繁活杂的社区变成一个大家庭,也让充满苦难跌宕的小家庭始终在爱和希望里平稳前行。
  

月5日,记者对辛变兰进行了贴身跟踪采访,忠实记录了这个社区主任普通的一天。

6时—7时30分听着“学习强国”广播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早上6时,是辛变兰一家人起床的时间。一起床,辛变兰就打开手机里的“学习强国”APP,一边听广播,一边帮小孙女丫丫收拾洗漱。今年8岁的丫丫上小学二年级,受奶奶的影响,每天早晚养成了听“学习强国”的习惯。
  

起床后,一家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辛变兰张罗着早饭。她的丈夫老张在年出了严重车祸,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年,在辛变兰的照顾下,恢复得不错,不仅能站起来走路,在辛变兰的“逼迫”下,还能用不怎么灵活的双手做简单的饭菜,成了家里最关键的后勤保障人员。辛变兰的儿子今年35岁,.9米的大高个儿,看着强壮有力,只是小时候的一次发高烧,不幸变成了智力残疾,每天辛变兰都要哄他,让他开心。而今他也渐渐肩负起责任,每天按时按点接送女儿丫丫上下学。丫丫每天早起后要背诵英语,还要熟读三遍乘法口诀。
  

7时,吃早饭。辛变兰边吃饭边跟丈夫老张叮嘱当天的一桩桩事。中午,她可能要晚回,所以丈夫老张要负责让小孙女放学回家后能吃上饭。今年以来,辛变兰每天都在外忙碌,多数时间都是老张在做饭。
  

7时30分,丫丫上学,辛变兰上班,老张和儿子留守在家。
  

7时30分—时30分看望双腿不便的居民化解安装变电箱“冲突”
  

“主任,你快过来给协调一下这个事。”还没到单位,辛变兰的手机就响了,是一位居民打来的,因为变电箱安装位置不合理,希望辛变兰能出面协调。辛变兰安抚对方先不要着急,不要和施工方发生冲突,她尽快联系好其他负责人,就往现场赶。辛变兰说,安装变电箱的地方,是社区驻地企业的办公场所,也是企业车辆的必经之路,居民觉得距离居民楼太近,担心有辐射。
  

8时,到达社区办公室后,辛变兰开始联系企业负责人,他们得一起去现场,和施工方商量商量。
  

因为双腿的问题,社区居民雷师傅每天需要锻炼,起坐都必须有人搀扶,但是常常“不听话”,偷懒不锻炼。家里人无奈,只好求助辛变兰,希望辛变兰能“治一治他”。结果一看到辛变兰,不听话的雷师傅立即变得很听话,慢慢站起来,又慢慢走了几步,慢慢坐到椅子上。
  

9时多,利用等人的空隙,辛变兰来到雷师傅家里。一进门,辛变兰就看到雷师傅旁边的痰盆已经近满,痰痕斑斑,她顺手就拿起去倒。回来刚放好盆,雷师傅又要吐痰,辛变兰赶紧拿起盆去接,没想到老人一下吐到了她手上。“没事没事,我自己擦。”辛变兰安慰着雷师傅。
  

经常来帮忙的邻居说,“他还是怕主任呢,你看主任一来,他不仅能站起来,还能走几步呢。”其他居民看到这样的场景,常常感慨,亲生子女不过如此。“院子里管不住孩子的,找辛变兰;老人不听话的,也找辛变兰。”一位邻居说。
  

将近0时,辛变兰接到企业负责人的电话,约好一起到现场处理变电箱安装的事。
  

“企业和居民都不同意把变电箱安装在这里,那说明变电箱安装在这里就是有问题的。咱们可以再商量,看安装在哪里合适?”“变电箱安在这里,一来会挡住旁边住户的采光和视线,二来影响企业车辆进出,毕竟它装上后无法移动,所以安在这里肯定不合适。”“安装变电箱是好事,但咱要把好事办好才行。”……见到施工方负责人,辛变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做调解工作。
  

“那行吧,我们工人先撤了,我往上面反映。”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调解,施工方负责人同意先不施工,等商量选好最佳位置后再施工。听到这样的结果,本来情绪有点激动的居民们这才放了心。
  

时多,在返回社区办公室的途中,辛变兰看到居民兰师傅一个人正手脚乱在张贴着东西,忙上前搭手帮忙。她一边张贴东西,一边“严厉”地问道:“这两天有没有喝酒?我可是要检查呢。”“没喝没喝。主任不让喝,我肯定不喝了。”兰师傅忙笑着解释。
  

为什么要听辛变兰的话,兰师傅有一套理论,“主任知道我是社区的积极分子,我要是喝了酒,如果社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不就不能去帮忙了嘛。”虽是这样解释,但他又小声告诉旁人,辛主任是担心他的身体,他心里透亮着呢。
  

时50分—4时30分给孙女检查作业给丈夫理发
  

时50分,刚回到社区办公室,辛变兰就接到丫丫打来的“奶奶,我饿啦。”“你先和爷爷、爸爸在家吃饭,奶奶一会儿就回去了啊。”辛变兰安慰孙女要听话。
  

时30分,辛变兰回到家中,家人已经吃完饭。
  

“奶奶,你终于回来啦。”听到门响,正在房间里看书的丫丫跑过来,撒着娇让奶奶抱一抱。
  

“没写的作业写完了吗?”刚刚还满脸笑容的辛变兰立即严肃地问道。“写完了。”丫丫乖乖答道。奶奶为什么一下子严肃起来,丫丫心里很清楚,奶奶在外培训两天,她给自己也“放养”了两天,作业的事早就抛一边了。前一天晚上奶奶培训回来后,检查她的作业,她根本没写完,结果挨了好一顿批评。
  

中午吃的是拨烂子。辛变兰有些意外又有些欣慰,忙问:“真的吗?爷爷给你们做的拨烂子?”丈夫老张有些不好意思:“嗨,从9点就开始忙了,还好小孙女放学回来能吃上了。”事实上,颅脑损伤的他现在能给家人做饭,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这些事他做了,常常让辛变兰感到即便生活里常常充满不幸,但幸福也从未缺席。
  

山西晚报记者发现,辛变兰是个特别爱记、爱写的人。她外出培训前,会给孙女写黑板留言;孙女成长的点点滴滴,她会把照片洗出来装成册,并且做出一些别具匠心的造型,每页上面的照片旁边都附带着一个奶奶对孙女成长的感动和感慨。一些照片背后是她的叮咛和嘱托,等着丫丫长大后再看。其中一些是:“丫丫好孩子,这是奶奶领奖后和你杨奶奶和兰奶奶在演播现场的共同照,为了你,奶奶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给你做表率,让你自信,让你自豪。”“丫丫好孩子,留下这些照片,奶奶是让你长大了看一看,只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要做到自立自强,才能有出息。奶奶知道你能听懂这其中的道理,也能明白应该怎么做,因为你是最棒的。”
  

3时,辛变兰让丫丫午休一会儿,然后把注意力转到丈夫身上,问老张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这段时间忙,老张的头发有些长,辛变兰拿出电推子,变身理发师。
  

一把电推子,一个接头发的垃圾桶,理发就开始了。辛变兰一边推头,老张一边配合拿着垃圾桶接着碎发。不到0分钟的时间,老张的板寸头就利利索索了。
  

这几年,辛变兰就是老张的“御用”理发师。一个人负责理发,一个人负责接碎发,夫妻俩配合默契,让人看着感动、心酸又羡慕。辛变兰感慨,也许是自己永不放弃的决心,也许是上苍的惠顾,丈夫现在恢复得很好。逐渐地,她也懂得陪伴就是一种幸福,有家人的陪伴真好。 

 给老张理完发,老张休息了,还有一些时间,辛变兰没歇着,开始收拾一下家务。
  

4时0分,孙女上学,辛变兰上班。
  

5时至8时50分上门人口普查帮助居民们解决事情
  

最近,是人口普查长表工作的查漏时间。
  

5时,辛变兰和社区普查人员开始入户。这个社区共有一千多户居民,老年人居多,有的老人听力差或者行动慢,登记一户的时间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一个小时下来,最多只能登记三四户居民。普查员加班加点已是常事,除了日常加班,周六日大家都没有休息。
  

“主任,你来看看,楼下有个木箱子,真像棺材。”正在入户普查的辛变兰接到一位居民的投诉。原来,这户居民单元楼前放着一个木板搭起来的箱子,远远望去,很像棺材,让他觉得不太吉利。
  

放下手里的活儿,辛变兰和一名社区人员赶紧来到居民反映的地方。此时,天色已慢慢暗下来,辛变兰打开手机手电筒,抬起木板一看:嗬,里面存放的是一堆冬储大白菜。真相大白了,辛变兰又来到那位投诉的居民家,告诉他事情的真相。这位居民依然觉得,远远望去确实像棺材,存放的地方距离自己家也不远,不吉利,很别扭。辛变兰又来到存放冬储菜的居民家中,经过好一番沟通,这户居民答应撤掉那个木板箱。如此一来一往,辛变兰楼上楼下协商,这件事才算结束。此时,天已经黑了。辛变兰有些疲乏,但仍笑着说,看似一件小事,但在居民眼里,它就是一件大事。社区要做的事,就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8时0分,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但辛变兰还要去一位独居老人家看一下。到了老人家中,电视里正在播放唱歌。辛变兰平时就喜欢唱歌,她马上现场演唱了一首《母亲》。这首《母亲》,好多居民都曾听辛变兰唱过。居民武淑芹有次节日跟着社区干部去看望老人,就听到辛变兰动情地唱起了《母亲》,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在主任眼里,社区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她对待老人就跟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其实,这首《母亲》,辛变兰已经3年没唱了。自从她的母亲卧床多年去世后,她就没再唱过。
  

8时50分,辛变兰回到社区办公室,和其他同事继续加班,每天的人口普查工作都需要收尾。
  

0时30分—时0分亲子时间洋溢着希望和爱
  

0时30分,辛变兰准备回家。丫丫在别人家写字,这个点儿就要回了,辛变兰要珍惜晚上的亲子时间。
  

时,招呼丫丫洗漱完、阅读课文,辛变兰打开“学习强国”的小喇叭,丫丫最爱听的是“成长的力量”。
  

时,辛变兰去看了看儿子,一天了,都没怎么和他说话。儿子和往常一样,笑呵呵的,没怎么吱声,但眼神里充满了依恋。之后,辛变兰去看了老张,老张在洗漱,夫妻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都很安心。
  

时0分,一家人休息睡觉。
  

辛变兰普通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充满辛劳和忙碌,也洋溢着希望和爱。
  

56岁的她已经这样过了数十年,也将继续这样度过人生之后的时光,她从未放弃,也永不会停下。

丈夫因车祸终身残疾,儿子智力障碍,儿媳结婚一年选择离开,留下幼小的孙女……她一个人扛起了责任,为这个家庭赢得了顶级荣誉

这么多年酸甜苦辣,终于在辛变兰的付出和努力下,全家人变得越来越好。山西晚报记者武六红摄

辛变兰:用沸腾斗志托起“最美家庭”

08年5月5日,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专题节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滚动的大屏幕上出现“辛变兰”的名字时,她瞬间热泪盈眶。
  

辛变兰个子高挑,一头长发用发夹简单拢起,看上去干练又精神。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光社街道建工街第二社区,她早已是大家熟知的“最美社区干部”。但一直以来,她用一种近乎“燃烧”自我的方式去证明——我能服务好“大家”,也一定能照顾好至亲至爱所在的“小家”。
  

那是一个外人看来风雨飘摇、脆弱不堪的“小家”,山西晚报记者5年前曾走进这里。那时,她的老母亲已瘫痪在床多年,丈夫因车祸终身残疾,儿子智力障碍,儿媳婚后一年选择离开,留下年幼的孙女……
  

这样的一个“摊子”,辛变兰用她沸腾的斗志,变成了“最美家庭”。时隔5年,月5日,记者再次走进她的“小家”,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们:她做到了。

温暖的中午幸福的一家
  

月5日中午,辛变兰处理完社区工作后回家,已到午休时间。丈夫、儿子、小孙女都躺到了床上,听到门响后齐刷刷醒来。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奶奶”,小孙女一头扎进辛变兰怀中。孙女丫丫,正上小学二年级。为了让孩子每天早晨多睡十几分钟,在一年前,辛变兰和丈夫商量后,从居住了几十年的三角线街6号楼搬到了离学校更近的锦华苑小区。
  

这个新租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张年年有余的年画贴在客厅电视墙正上方,窗台上摆着5盆绿植,还有两个吉祥葫芦,阳光暖暖地照射进来。
  

丈夫张连庆缓缓扶着床边起身,慢慢走到客厅,倚着墙“请功”似地说:“中午我们仨吃了炒拨烂子,我从上午9点就开始准备了!”“我们老张,最棒了!”辛变兰毫不吝啬地送上夸奖。
  

这时又传出一个声音。“上学到点了,小*帽、红领巾,一个也别少!还有穿上你的厚外套!”这是辛变兰的儿子园园,刚刚听见家里来了客人,蒙着被子不肯出来,可一到丫丫上学时间,他麻溜地穿好衣服,催促起来。几分钟后,父女二人下楼骑车走了。辛变兰注视他们的背影笑着。
  

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中午。但对辛变兰的“小家”来说,这样的平常、这样的温暖,来之不易。
  

孝顺着母亲扶起来丈夫
  

母亲去世之前,母亲、丈夫都是辛变兰重点照顾的对象。
  

年,丈夫张连庆意外出了车祸。经过抢救,命保住了,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接近于‘植物人’了。”这是医生的判断。
  

面对生活的风雨,辛变兰没有迷失方向,更没有轻易低头。
  

她天天在丈夫耳边说话,一遍遍唱《遇上你是我的缘》。终于有一天,奇迹真的出现了。他醒了。从医院把丈夫接回来,也接回一个完整的“家”。惊喜之下,她还是不服输,不信丈夫这辈子站不起来。每天洗脚、按摩、扶着丈夫下地走路。从家里的一块砖,到走出一间房,再到走出家门,去北宫花园走路锻炼。熟悉的邻居看在眼里,说:“老张摔倒,她跟着一起摔,给个一米八几的老公当拐杖。”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几年,老张能走路了。
  

辛变兰又教着说话,有时间就给他唱歌、读报纸、讲故事……丈夫再度开口,第一句话是责备她的。她却开心地像个孩子,一个大拥抱给了爱人,自己却笑得哭了出来。
  

床上的母亲,辛变兰用心呵护。
  

0年,母亲两次摔跤,也下不了床。之后的几年,辛变兰的闹钟调到了清晨5点。
  

5点起来,为早醒的妈妈擦洗身体。这个习惯保证了妈妈卧床多年没生过褥疮。等丈夫醒来,她扶着去如厕。之后是一家人的早餐,紧接着再去社区开始忙碌的工作。妈妈总是唠叨一句话:你太累了,妈妈心疼。“可再累也高兴,因为我有妈妈!”
  

离别的一天还是到来了。07年,辛变兰的妈妈在她怀中去世。辛变兰再次产生无助感。
  

“特别怕自己有个意外,这个家可怎么办?”她开始尝试放手、“放权”,让丈夫、儿子和小孙女一起成长。 

他们“长大”了幸福也来了
  

改变,从丈夫洗脚开始。为了让老张自立起来,辛变兰“罢工”了。老张刚开始很作难,她强忍着说:“老张呀,你身体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必须学会照顾自己!”
  

辛变兰还鼓励老张做饭。“老张,我想吃你做的饭了!”她挽着他的胳膊“撒娇”。辛变兰说,老张没出车祸以前做得一手好菜。遭遇车祸后双手变形,提刀切菜确实困难。老张也下决心了。“手上没劲,也能凑合干!”就这样,他重新回到了厨房,做土豆丝、拨烂子等简单的饭菜。
  

也有让辛变兰心疼的事儿。有一次,老张切了手,血往出冒。缝针时没打麻药,辛变兰说,让老张长个记性,下次一定切不了手了。医生缝针,辛变兰抱着老张,眼泪落到了他的脑袋上。
  

08年,太原市委宣传部发布了7月“时代新人榜”,辛变兰入选。回到家,她很认真地看着丈夫,坐下来和他谈:“老张,我告诉你,我被光荣地评为了时代新人。你也要努力,自立、自强、做最好的自己。”
  

让她高兴的是,丈夫真的成长了。今年,辛变兰工作特别忙,加班是经常的事儿,丈夫已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她。每天回家,她在楼道里喊一声“老张!”不用拿钥匙,门就开了。她知道,老张早就坐板凳上,等在门口了。她还透露了一个小变化。以前老张憋在家里,心里不痛快就摔碗,她就买了不锈钢碗。今年搬家时,家里的不锈钢碗换成了漂亮的瓷碗。“因为老张能照顾家了,心情好了!”
  

当然,一起长大的还有儿子、小孙女。
  

04年,儿媳在结婚一年后选择离开,留下了岁多的女儿丫丫。辛变兰担心孩子缺乏母爱,就告诉丫丫:“我是奶奶妈!”说话间,她把手竖起放在鼻梁上说:“我的一面是妈妈,一面是奶奶。你想妈妈的时候,我就是这面的妈妈。你想找奶奶,我就变成了奶奶!”丫丫每次跟着乐,一会儿“奶奶”,一会儿“妈妈”地喊。
  

辛变兰爱唱歌,歌声宛转悠扬。丫丫听着歌声一天天长大。00年的母亲节,丫丫拿回家一张手工卡片,上面写道:“奶奶我爱你,奶奶辛苦了!”辛变兰当成珍宝,贴在日记本里。
  

现在,丫丫上了二年级,洗碗、洗袜子、打扫家,样样在行。她还有一把专用的小切菜刀,也会炒鸡蛋、土豆丝,每个周末还会抢着给爷爷洗脚。
  

丫丫的成长,也慢慢改变着自己的爸爸园园。园园有了担当,接孩子早早就到。丫丫喜欢橡皮,园园就省下钱买各种各样的橡皮。
  

怀揣全家福走进人民大会堂
  

让辛变兰最难忘的是,08年5月5日,她作为山西省“最美家庭”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专题节目,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在那里,她怀里揣着一张全家福。
  

她说,“最美家庭”不仅是她的荣誉,更是整个家的荣誉。自从丈夫出车祸后,十几年没出过远门,更别说旅游。去北京领奖是一个机会,她想带着丈夫、儿子、孙女,全家人一起看看首都的风采。得知她的想法,同事们告诉她:“你放心去,社区我们会守好!”邻居们也纷纷说:“我们跟着一起去,帮你照顾家人,费用我们自己出!”
  

就这样,当时的建工二社区副书记杨志萍以及4位相熟的老邻居,与辛变兰一家“组团”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动车。
  

颁奖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辛变兰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我看到滚动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我的名字!”她说,这份荣誉沉甸甸的。
  

参加颁奖活动期间,她怀揣的那张全家福,上面就有已经过世的母亲。辛变兰想不到,曾经与母亲的一句玩笑话居然如愿以偿。“跟母亲在一起生活时,她老人家常常念叨,啥时候能带她去北京。”辛变兰逗母亲,“我好好干工作,等哪一天,争取去人民大会堂领奖,到时候带上你。”没想到,当时的一句玩笑话竟然成了真,可惜年迈的母亲已经离世……带着全家福领奖,也是对母亲的告慰。
  

对未来的生活,辛变兰是这样描述的:就是在夏日的傍晚,一家人走在小区里,小孙女领在前头蹦蹦跳跳的,享受那种在一起的幸福感,我想要的不过如此。

辛变兰:新时代社区干部的楷模

辛变兰是一个平凡而快乐的女人,一个苦与乐相伴的女人,一个因为大家快乐而快乐、大家幸福而幸福的女人。“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我是老张的妻子,我每天会给他洗澡、按摩,他站起来的那天我开心到哭泣;我是儿子的妈妈,我每天都要哄他,让他开心,儿子有一天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爱您’,那一刻我感觉我的世界都晴朗了;我是小孙女的奶奶,小孙女的妈妈早早离开了她,我就既做奶奶又做妈妈,现在8岁的孙女能够自己做鸡蛋饼,那天她把自己做的鸡蛋饼塞到我嘴里,说奶奶累了,多吃点饼,我非常欣慰。”辛变兰在一次演讲中和大家分享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回到家中,辛变兰总是把最好的状态留给家人。

在辛变兰看来,社区居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随叫随到。

这就是她的家,一个在别人眼里破碎不堪的家,可在她眼里,这是一个温馨的、充满浓浓亲情的家,一个在别人眼里难以支撑苦不堪言的家,这个家陪着她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辛变兰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大家看到她都特别亲切。

丈夫因车祸终身残疾,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


  

山西晚报记者问她:“苦吗?”辛变兰说:“不苦是假话,一天4个小时,一年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用分秒来形容。”

当社区干部很多年,辛变兰获得了很多荣誉。

00年9月7日,山西晚报“感动山西人物报告会”走进孝义,辛变兰作为巡讲团成员,讲述自己的感人故事。


  

记者又问:“累吗?”她说:“说不累是安慰自己,寒来暑往,从早到晚有说不完的话,办不完的事,因为她还有个更大的家,一个有着人的大家。”
  

疫情期间,辛变兰坚守在岗位,一刻不放松。

在社区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尽着共产*员的责任,为社区工作奉献着自己一片真情。“路虽远,不行则不至;事虽小,不为则不成。”辛变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员的责任,上为*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放心,让群众满意,她是每一个社区干部学习的楷模。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徐麦丽马继玲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武六红

视频拍摄

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闫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11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