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
特别报道荟萃(十三)
以下为“12月15日至12月25日”期间
报纸版面高清图和详细报道
▼点击图片可阅读相关报道
12月15日
王瑞旺:痴迷玉兰树带富一方人
□本报记者牛超/文禹舸/图
王瑞旺(左)和公司园艺师在苗圃中剪修枝条、测量树干12月9日,薄雾笼罩大地,天气阴冷。在宝丰县周庄镇刘湾村附近的河南省瑞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苗木基地里,几名工人正在挖红叶李树苗,准备送往县城一工地。一旁的玉兰树干上裹着蓝色布条,笔直挺立,王瑞旺和工人穿梭其间,忙着修剪枝条。▌十年“颗粒无收”种树人变身苗木经纪人王瑞旺今年43岁,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人。据王瑞旺介绍,他的老家地处深山沟,土地贫瘠,当地村民以种树为生。尤其是他三伯,头脑灵活,很早就开始以种树、卖树为生。“受三伯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种树有兴趣。”王瑞旺说,高中毕业后,他到河南科技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学习。年,他决定用自己的特长创业。他和3名合伙人在鲁山县瀼河乡贷款承包了90亩地,种植白蜡、青桐等树。然而,当时的苗木市场并不景气,而且这两个树种与北方的环境不“对路”。从年到年,10年间他们没卖出去一棵树,3名合伙人先后撤资不干了,王瑞旺仍咬牙坚持着。“最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王瑞旺说,家人多次劝他放弃种树,可他不甘心,总想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了还贷款、养活自己,也为了不让自己多年的心血白费,他由种树人变身苗木经纪人,奔波于国内各个苗木交易市场,利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推荐合适树种……▌十年磨一剑他成为玉兰种植专业户守得云开见月明。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绿化,苗木需求量大增,王瑞旺的生意开始好转。王瑞旺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一个月有20天都是在外面跑的”。经过考察,他决定“转行”,成立了河南省瑞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宝丰县周庄镇刘湾村租了几百亩地,改种适应性强和前景都不错的本地树种玉兰树。“我们村和南阳一山之隔,而南阳是‘玉兰之乡’,我可以说是从小在玉兰树下长大的。”王瑞旺说。在发展玉兰树种植过程中,王瑞旺认为事业要想有大发展,必须改变种植和销售思路,不能追着别人种,应该引导着别人去种。年,一种叫“娇红1号”的玉兰新品研发成功开始推广,王瑞旺果断引进。但受地域影响,“娇红1号”引进后出现嫁接成功率低的问题。为此,王瑞旺将技术人员送到“娇红1号”种植比较好的江苏、湖北等地去学习嫁接技术,并且经常组织嫁接比赛,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年,经过几年的努力,“娇红1号”嫁接成功率终于得到提高。当年,他在宝丰举行“娇红1号”繁育研讨会,邀请全国多名林业专家及苗木生产企业人员参加,把这一技术向全国推广。▌“一朵花”带富一方人目前,王瑞旺的苗圃占地多亩,玉兰树品种20多个,其中“娇红1号”占地亩。此外,苗圃还种有红叶李、樱花、桂花等20多个品种苗木。苗圃年出售苗木20余万株,销售收入近万元。公司在生产经营中以吸纳本地劳动力为主,常年务工人员60余人。“我因为车祸无法干重活,家里的地几乎荒着。”今年40来岁的刘湾村村民王战伟说,他将地租给了王瑞旺,不仅每年都有地租收入,而且身体允许时他还到苗木基地浇水、除草,每天有五六十元的收入。“生活是不愁的。”刘小丽的丈夫患有尿*症,每周都需要透析,小儿子因为车祸头部受伤。刘小丽既要照顾丈夫,还要照顾儿子,无法外出打工。当天上午,她正在苗木基地除草。“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活干,一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而且还不耽误照顾家人。”刘小丽说。今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带领博士团队到该基地调研,给出高度评价:“你能把‘一朵花’(娇红1号)做成经济产业,带富一方人民,是林业人最大的欣慰。”王瑞旺也分别荣获年度宝丰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造林大户、第一届宝丰县乡土拔尖人才、第二届平顶山市乡土拔尖人才、年平顶山市国土绿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张春生:种下“摇钱树”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王辉文/图
张春生(右)带领村民在苗圃里劳动冬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高新区遵化店镇桑庄村*柏山村村民张春生家的树苗目前迎来销售旺季。12月13日下午,张春生带领村民到他家的苗圃基地挖梨树苗,准备销往内蒙古。▌学习嫁接育苗卖树今年46岁的张春生仅有小学文化,15岁起,他在跟村里人学种葡萄的同时,开始学习树木嫁接、栽培技术。其间,他多次到许昌市襄城县一家苗圃学习果树嫁接技术。20岁前后,张春生先后在漯河、驻马店、南阳等地的苗圃基地帮忙嫁接培育树苗、打工挣钱的同时,也结交了一些搞林业种植的朋友。用他的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后来,张春生自己做起树苗培育与销售生意,常常骑着三轮车载着树苗到周边农村集会上售卖。年,他在本村及叶县廉村镇先后流转土地80亩,培育梨树、桃树、杏树等果树苗。▌连遭波折信心不改年3月初,张春生又栽下20多万棵梨树苗。天公不作美,几天后,一场冷空气突然袭来,梨树苗遭遇霜打后叶子一下子枯萎了,没过多久,这批树苗几乎全枯死。这场冷空气给张春生带来经济损失1万多元。“(树)苗死了再种,没别的办法。”张春生坚定育苗的信心不动摇。年春,他刚把10万多棵梨树苗从温室大棚里移栽到室外,居然再次遭遇冷空气,这一次,10万多棵树苗也未能幸免。吃一堑长一智,接连的打击并没有让张春生丧失信心,只是从此以后,每次移栽树苗前,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