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早8时,太原南站候车厅内,不少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乘客刘先生说,他是特意赶来乘坐太原到晋城的首趟列车的,心里特别开心、激动!和刘先生一样心情的乘客不在少数。
四年建设,今朝梦圆。
至此,晋东南大地全面迈进“高铁时代”。榆社、武乡、襄垣、长治、高平、晋城6地铁路沿线群众沸腾,各地群众奔走相告,喜形于色。
郑太高铁北起山西太原,南至河南郑州,全长约公里,由新建太原至焦作高速铁路与既有郑州至焦作高速铁路衔接而成,是国家规划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山西而言,这是探索经济转型,加强省际交流的重要通道;于河南而言,这是“米”字形铁路网,是西北方向的大动脉的正式贯通。
随着郑太高铁的正式运营,郑州至太原两个城市间的高铁列车运行时间,将压缩到2个多小时,比普速列车节省9个多小时,晋豫两省,也在携手同行、中部崛起的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
▲乘坐郑太高铁首趟列车的乘客在车上合影留念
A郑太高铁开通首日不少旅客专门前来乘坐体验
12日7时30分,太阳还躲在云层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们就已拖着行李箱来到太原南站,匆匆进站候车。此刻的太原气温在-10℃,寒气袭人,却抵挡不住旅客急着赶路的热切心情。
8时许,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南站候车厅。此时,候车厅内人头攒动,首批乘坐D次列车的旅客已陆续进站候车,有人专门从取票机取了纸质车票,在去向牌前合影留念。“听说郑太高铁今日开通,我专门提前买了车票坐上了首趟车,这张票我要留着,特别有意义!”说话的是刘素华女士,她和老伴退休后多次去河南游玩,“这以后再去河南玩,就更方便了!”
8时50分,山西晚报记者随第一批乘坐郑太高铁的旅客来到站台后,看到了要乘坐的D次列车。列车与我们日常所见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类似,流线型的车头、纤长俊朗的身躯,不少旅客站在标有“太原—郑州”的电子标识前拍照留念。
上车后,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顺利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并接了一杯热水放在窗台上。9时10分,D次列车准时发出,迎着跳出云层的朝阳,向东南一路飞驰。
列车在太行山间快速穿行,车厢里欢声笑语不断。
旅客辛莹笑呵呵地说:“我很喜欢旅游,过去到太行山大峡谷、蟒河风景区、皇城相府等景点都是自驾,很辛苦、很漫长。有了郑太高铁,对我们来说是福音,今天这次体验,感到列车速度特别快,旅程特别美好。”
郑太高铁沿路共有39条隧道,线路桥隧比例高达74.8%,有5条隧道超过米。其中,珏山隧道是郑太高速铁路太焦段全线第一长隧道,全长21米,它还是中国国内首座同时跨越一个AAAA级景区和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特长隧道。
虽然隧道又长又多,但列车运行非常平稳。10时14分,经过1小时4分钟的运行,列车开始减速,缓缓地进入长治东站。
此时,水杯里的水还冒着热气,只能吹一口、喝一口。
“虽然经常乘坐高铁出行,但是这一次感觉很特别。”乘客原泽宇一直期待老家晋城能通高铁,10时44分,经过1小时34分钟后,他抵达晋城东站,连叹“好快、好快!好开心!”
11时46分,列车到达郑州站,全程用时2小时36分钟,“和汽车相比,通行时间压缩了一半,出行体验截然不同!”旅客李旭说。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山西晚报记者越太行、过上*、跨*河,从*土高原穿越到了中原大地,体验到了山西到河南的不同风景。而此时水杯里的水,也终于不再烫嘴,可以大口喝上几口了。
▲乘客拿着纸质车票与候车厅的去向牌合影
B郑太高铁承载红色记忆
见证铁路飞速发展
郑太高铁太原至焦作间的铁路史,是一部红色记忆史。从历经屈辱的泽道铁路、饱经战乱的白晋铁路,到人民自己的太焦铁路,再到领跑世界的郑太高铁,一路走来,太行精神没有变,历久弥新。
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为掠夺山西、河南煤炭资源,在山西泽州(即今山西晋城)至河南道口镇间修筑铁路。年起,当时的山西督*兼省长阎锡山开始筹建晋中祁县至晋城的白晋铁路,但被侵华日*占领利用,也因此成为我*领导抗日*民重点破击的对象,最终让这条铁路在地图上消失。
新中国成立后,太焦铁路开始筹备修建,历经9年施工,线路于年开通运营,至今仍是太行山间的客货运输大通道。“当年修太焦铁路主要靠肩挑背扛。”83岁的庞廷清老人曾是修建太焦铁路的民兵团团长。郑太高铁开通首日,他特地赶来乘车体验,“在太行山上能修出这么好的铁路,我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劲头没有丢,咱们国家的发展有奔头。”
太焦铁路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在这条线路上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辆运煤列车通过,年运煤量将近一亿吨,大量的煤炭及货物运输导致太焦铁路的客运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年10月,太原至焦作高速铁路全线开工,新的太焦客运专线应运而生。
“郑太高铁途经多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余处环境敏感点。地质条件复杂,环保责任重大。每一处桥梁、每一条隧道既兼顾地质地貌和发展规划,更注重生态环保。”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李洪举例说,在穿越泽洲县猕猴自然保护区时,桥隧相连,珏山、东坡、邓家庄和太行4条隧道占该区段线路总长95.7%,让高铁穿行山中、悬在半空,最大限度减少对保护区的影响。
从太原南站驶出,第一个穿越的隧道是太谷隧道,全长米,是郑太线施工最难的隧道之一。“由于地质构造复杂,隧道内涌砂涌水情况频发,有时前一天进尺1米,第二天涌砂涌水又退回2米,严重时1号斜井涌泥砂达30多米。”中铁十局二标段项目经理邵梁俊说,隧道施工区域穿越断层28条,存在8处溢出泉和流塑粉砂层,坍塌、涌砂涌水风险极高。
当天坐上郑太高铁首趟列车,邵梁俊没闲着,一路感受列车运行是否平稳。“经过太谷隧道的时候,我还特意观察了一下车速,列车运行很好,放在窗台上的水杯也稳稳的,看来我们修的高铁还是质量过硬的。”邵梁俊欣慰地说。
“公里/小时……公里/小时……公里/小时……公里/小时……”列车上,两位乘客望着车厢上显示的车速不停地交流着。原来,他们分别是这趟首发列车驾驶员杨玉峰的爷爷杨庆堂和父亲杨子华。
“我开过蒸汽火车,我儿子开过内燃、电力机车,今天我们祖孙三代一起坐上了高铁,我孙子还是驾驶员,既圆了我们家的梦,更圆了太行老区的发展梦。”今年81岁的杨庆堂感慨地说,“那时候开火车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遇到难走的弯道只有30公里/小时。如今高铁公里/小时,真是飞一般的速度。”
“我们祖孙三代见证了铁路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杨子华开心地说,“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扫描
“50分钟就能从太原到武乡,比走高速公路节省了一半时间!”当初建高铁要穿过自家老宅,但仍二话没说就签了拆迁协议的武乡县丰州镇村民李小平,得知12日郑太高铁开通的消息,第一时间打开网站查询了车次、运行时间和票价,心情特别激动。当问起是否有过后悔和心疼时,他憨厚地说:“高铁给武乡带来的长远利益不可想象,咱不能光看眼前,得往远看。”
武乡,是当年八路*总部所在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拥有宝贵的太行精神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地处太行山区的武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发达,百姓出门通常乘坐绿皮火车或大巴。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新时代大交通的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郑太高铁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太行山区人民的生活。沿线城市发展布局全面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迅速推进。长治市以“天脊列车”高铁旅游发展为轴,完善旅游集散功能,开发特色游线,丰富高铁旅游产品;晋城市依托高铁开通建设丹河新城,“老城新城”一体两翼,泽州城区协同发展。
今年三十多岁的李茹煊在长治市潞州区经营着服装生意,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坐火车去河南省郑州市进货。“每次进货坐火车都需要四个多小时,感觉特别劳累。郑太高铁开通后,我去郑州进货再也不用发愁了,当天去当天就能回来。”李茹煊说。
“郑太高铁的开通,把我们产品的辐射半径扩大到了郑州、石家庄等周边城市,给我们解决了很大的引流问题,大伙儿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武乡羊肥小米产业部负责人魏远翔说,明年5月,作为当地扶贫龙头企业,羊肥小米将扩展为集游、乐、购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届时,进一步扩大武乡小米的知名度,给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新机遇。
即将开通的,还有武乡专门修建的高铁县城连接线,旅客出高铁站,到八路*太行纪念馆,只要6分钟车程。“以往,游客来武乡旅游,路途时间比较长,人流量不是很多。高铁开通后,极大地缩短了路程时间和距离,将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武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武乡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吴斌魁说。
郑太高铁的开通,也增大了晋城旅游市场的辐射半径,当地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皇城相府景区导游部经理秦晋林说,前期景区已经拍摄了视频广告在高铁列车上进行宣传,开发了满足高、中、低端不同需求的旅游产品,由古堡游、文化游向康养游、研学游转变,真正把高铁带来的*策红利转化为景区的发展红利。
太行旅游板块随着郑太高铁的开通提档升级,风光游、古建游、康养游等产业喜迎八方宾客,榆社笨鸡蛋、武乡小米、长治*参、襄子老粗布等特产伴随高铁走四方。郑太高铁像巨龙般腾飞在太行山区,高速列车将会载着老区人民的希望和梦想,走出大山,走向幸福的未来。
END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赵德伟
郭燕杰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胡续光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刘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及时删除
值班主任:山西晚报李飞飞
值班编审:山西晚报叶恒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