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晋中牵手南平晋商万里茶路再出发晋中带着
TUhjnbcbe - 2021/1/21 10:30:00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爱上晋中,牵手南平——晋商万里茶路再出发”文旅推介暨招商宣传活动启动

两地7家文旅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9月日上午,“爱上晋中,牵手南平——晋商万里茶路再出发”文旅推介暨招商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举行。活动旨在加深晋闽两地经贸合作,推动晋中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


  

活动由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人民*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山西晚报社、晋中市委宣传部、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晋中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承办,南平市委宣传部、武夷山市委宣传部、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协办。

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禹松,南平市文旅局副局长廖泉义,武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秀莲,武夷山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义鸣,晋中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美科,晋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组书记陈德刚,山西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尹长虹,万里茶路沿线媒体代表、中央驻闽媒体、福建省当地媒体,晋商后裔茶商,文化旅游相关企业代表等参加了启动仪式。


  

“以茶相会,共续前缘。”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禹松致辞。他表示,此次活动为加深晋中与南平的了解,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活动对传承茶道文明,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文化底蕴,打造重走万里茶道旅游线路,推动万里茶道联盟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文旅和经贸交往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愿与晋中携手构建紧密、协调、高效的文旅合作机制,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共识合作。” 

 

“作为万里茶路起点城市的武夷山,与山西晋中情谊深厚,源远流长,今日我们再次相聚武夷山,共同探索、发现、整合茶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响‘万里茶道’品牌最强音。开启从历史到现实,从区域性到国际性的品牌发展新机遇。”武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秀莲在活动中讲道。她介绍,武夷山市正打造茶旅、文旅、体旅、康旅、展旅“五旅”融合基地,充满商机,借此活动诚邀晋中的朋友到武夷山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晋中在哪里?”晋中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美科连用设问句对晋中市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文旅资源、产业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当前,晋中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领先,总量在全省逐步实现进位,机遇众多、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希望与南平市、武夷山市在双方的优势项目上取得共识,为建设新万里茶路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现场,晋中市文旅局做了旅游推介及优惠*策发布,晋中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进行了招商项目发布。昭馀古城、“太行·左权百里画廊”项目进行了招商推介。接着,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武夷山市招商局分别进行了推介。
  

晋闽两地文旅企业签署客源互换产品互推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上,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分别签署了文旅合作协议;平遥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晋闽两地的7家文旅企业签署了客源互换、产品互推合作协议。
  

活动最后,随着全场共同喊出“三、二、一!”与会嘉宾共同按下大屏幕上的“手印”按钮,“爱上晋中,牵手南平——晋商万里茶路再出发”文旅推介暨招商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晋中市艺校的学生给大家带来的《团扇》表演。

现场,晋中榆社整齐划一、英气十足的民间舞蹈霸王鞭《闹社火》,太谷县贴近生活、表现力极强的祁太秧歌《卖高底》,嘹亮、生动的晋剧戏歌《晋商谣》《人说山西好风光》等艺术表演,引来武夷山市民与游客阵阵喝彩。此外,来自晋中县(市、区)的企业在活动现场展出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与文旅产品,当地市民纷纷驻足,拿起渊方乐器、红海玻璃等产品观赏并购买,在平遥牛肉、太谷饼、晋升油茶等展位前,人们争相品尝、咨询,表示深深喜欢上来自山西晋中的特色美食。
  

当地游客品尝山西的保健醋。

活动期间,晋中、南平两地的客商将持续开展招商推介系列活动。

晋中带着“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9月日,“爱上晋中,牵手南平——晋商万里茶路再出发”晋中文旅推介暨招商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武夷山市宋街绿地广场举行。

晋中文旅推介在武夷山市宋街绿地广场举行。

霸王鞭《闹社火》、晋剧戏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权民歌《打酸枣》、舞蹈《团扇》等文艺表演,充分展示着晋中印象、晋中精神及其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晋中市招商项目、祁县昭馀古城招商项目,举行了“太行·左权百里画廊”项目推介,武夷山市招商、旅游推介,晋中市与武夷山市两地项目签约等。
  

工作人员给现场游客讲解大寨特产。

来自晋中市个县(市、区)代表全方位展示了地方特色、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而让南平人真正认识晋中、了解晋中、爱上晋中。

“牛郎织女”地标产品亮相现场引来许多“好奇”发问

“你们是那个牛郎织女之乡吗?”“喝七夕水这样的习俗太特别了。”和顺火麻油、寒湖月饼、山河醋业的“CUCU”、苦荞茶、和顺杂粮,引发当地人各种连环问。
  

关于和顺与牛郎织女的关联,关于七夕水,“男耕女织”的刺绣、男女“醋意绵绵”,当地标特产与传统故事相结合,让更多的游客产生了兴趣。作为牛郎织女传说地,和顺县顺势打造着和顺牛郎织女文化与和顺生态两大拳头板块。
  

与“乞巧针”相关联,和顺刺绣传承人白巧英的刺绣品种,吸引路过的游客放大手机来拍照,了解和顺刺绣的灵动性与厚重感。
  

“远远地就闻到了醋香,你们山西的醋真是顶呱呱。”星村村民吴小英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高粱收割,醋香飘溢。和顺山河醋业原料种植基地项目一方面带动并扶持了当地发展优势高寒谷物,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免费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大大提升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增收,更助力解决了当地就业、普惠扶贫等问题。

作为万里茶路的开拓人祁县人再到武夷山下

“祁县人又来了,祁县人回来了。”现场,对万里茶路的开拓人,不少武夷山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次,祁县人带着玻璃茶器而来,惊艳着现场的参观者,更有赤石村村民专为玻璃茶器赶来,现场买了两套公鸡杯满载而归。作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有大大小小00多家企业都在生产玻璃,远销以欧美为主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次来到武夷山,我们希望将祁县权重产品推出去,更希望让更多人认识晋商精神,了解祁县过去与现在的产业转型发展,能够互动合作起来。”祁县文游局局长崔骏介绍,作为万里茶路的中心和策源地,过去,祁县昭馀古城承载茶商之都的繁荣,现在成为打造茶商之都的空间载体。这条晋商茶路,起源于茶,又不仅仅是茶。是一条路,更是一种文化之道、经贸之道、交流之道。
  

这次亮相武夷山,祁县就是要通过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和茶旅融合的路径,构建茶+生活方式体验地。

“冠云”平遥牛肉成为茶商们喜闻乐见的“新茶食”“平遥牛肉与茶泡相搭配,其实并无违和感。喝茶解油腻饿得快,吃一小块牛肉做茶食刚刚好。”从武夷山赤石村赶来的养生茶传承人袁秀华手里拎着好几袋平遥牛肉,推介会前夜,他品尝到平遥牛肉后,就想着一定要来现场购买。袁秀华介绍,万里茶路上的晋商将茶叶北上运往内蒙古、蒙古国及俄罗斯等地,那些地方本就以牛羊肉为主打,而茶叶更是帮助消食的最好饮品。
  

袁秀华家族在武夷山当地做茶数百年,他们以道家养生茶为坚守,对晋商充满感恩与敬佩之情。今天,晋中人再次来到武夷山,他很感动。“几百年前,我们正是因晋商的到来而兴盛,后来因历史原因,我们这里的晋商万里茶路出现了断层。现在,原本该是我们去寻找晋商,重塑当年茶路之辉煌,没想到,又是晋商前来。”袁秀华边说边又撕开了一小袋真空包装的冠云一口香牛肉。
  

平遥牛肉集团销售经理吴国伟说,来到万里茶路起点,发现茶商对山西牛肉有着特殊的情怀,“‘一把盐一块肉’做出来的平遥牛肉竟然很受当地人喜爱”。接下来,他们将与茶路结合,与茶结合,争取让平遥牛肉成为茶桌必备的休闲茶食。

父子携手以传统形象打造新时尚品牌

中式对襟上衣、一顶瓜皮帽、左肩搭一条白色毛巾,推介会现场,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男士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晋升油茶的传承人庞建民。他一边热心地向游客介绍产品,一边给他们讲着晋商的故事。
  

虽然衣着传统,但庞建民的思路非常活跃,他说晋升这个品牌自祖父那辈创立,至今已经有00多年的历史,目前获得了“省级非遗”“三晋老字号”等称号。
  

“老字号也需要新发展”,与庞建民在一起的,是他的儿子庞中元,为了使晋升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这位一直在北京从事品牌营销工作的80后,选择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重走晋商路。
  

近年来,他们一直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并且打造出以庞建民个人形象为主的品牌,“我的产品,我代言!”推介会现场,庞建民的Q版形象牌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留影。
  

庞建民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才需要更多油脂摄入,但现代人更注重绿色健康,所以晋升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用植物油替代了从前的动物油,还逐渐加入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辅料。
  

“油茶是当年晋商走西口的口粮,作为晋商后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自己的品牌推到更多地方。”说起这次文旅推介,庞建民说,接下来他还会继续跟着一起,只要是茶路相关的推介会,都亲自参与,一定要把晋升油茶带到俄罗斯。

让太谷饼成为饮茶新伴侣

明清时期,因为没有化学防腐剂,而太谷饼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保质期较长,加上口感酥而不硬,甜而不腻,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出门带上太谷饼,几乎是曾经的晋商走西口、走茶路时的“标配”,对山西人而言,这份“标配”有着特殊的意义。
  

推介会现场,鑫炳记太谷饼展位前,不少当地人正在试吃,“味道不错,像茶点一样,配我们武夷山的茶,正正好”“松松软软,可以给家里老人来一些。”
  

“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太谷饼没有没落,反而越来越好。而且现在很多的南方朋友也喜欢它。”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作为鑫炳记第五代传承人的李俊伟非常高兴,他说现在不仅是南方,通过他们不懈地宣传推广,美国、加拿大的很多朋友也爱上了太谷饼,而且他们还在不断研究新的产品线,推出了富硒太谷饼等产品。
  

这次参与推介会,李俊伟就是想把太谷饼和武夷山茶相结合,“喝茶的时候配上太谷饼,吃太谷饼的时候配上茶”,成为新的伴侣。

手工布鞋一经亮相就卖出7双

“你看这布鞋,鞋底都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这样的鞋子不会出脚气,穿着很舒适。”一双双看似朴素简单的手工布鞋,却备受武夷山当地人的喜爱,许多市民纷纷捧在手里,从鞋背看到鞋底,甚至直接上脚试穿,还有一些喜爱品茶的茶商表示,穿着布鞋喝茶才是新国潮。

平遥县晋福祥鞋业与武夷山醉香气茶业签约。


  

“在万里茶路起点展示我们的手工布鞋是一种光荣,亮相到现在,我们卖出了7双单价为元左右的布鞋。”平遥县晋福祥鞋文化博物馆馆长、创始人王国中开心地介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他看来,鞋履文化本应当值得尊重。在武夷山下,山西省级非遗晋福祥养生布鞋受到南方人的喜爱,王国中感慨万分。作为非遗传承人,做好一双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匠心巧思,而他希望能够将鞋履文化传承下去,更要在万里茶路上一直跟随推介养生鞋。
  

未来,他与团队将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平遥文化特色和武夷山茶文化理念,推出茶艺师特色专用鞋。

革命老区左权携文创特产而来

“这是山西亲疙瘩”。00年左权民歌汇的吉祥物“小亲”和“圪蛋”亮相,引来当地人纷纷问询与拍照。虎虎生威的“将*虎”、老虎鞋、虎头帽,充满浓郁的山西特色、民俗风情的左权布艺,吸引了当地人许多目光。现场,一些闽北小朋友们自顾自地和“将*虎”聊起了天,并嚷嚷着让家人购买。
  

活动现场展示的左权布老虎。

去年,左权民歌汇“一炮打响、一炮走红”,让全世界的目光
  

现场,从南平市到武夷山游玩的市民停住脚步,过去,他知道左权是因为红色老区,今天,看到左权的产品让他倍感亲切。花椒、核桃、有机沙棘叶茶、太行冰酒……都颠覆着他对左权的传统认知,既潮范又洋气,健康又营养。
  

“民歌、花戏、将*虎”是左权县的三大宝。左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二萍介绍,如今,左权县正在全力推进文化赋能,探寻转型发展新路子。如今备受当地人喜爱的布老虎已经是左权脱贫致富的新产业,让许多妇女足不出户,当起了绣娘。

寻找万里茶路上的晋商印迹

根据资料显示,明清时期,山西商人进入武夷山贩茶,并凭借其吃苦耐劳、开拓进取、诚实守信、善于经营的精神,创下了辉煌业绩。民国《崇安新志》曾记载下了下梅茶市当年的繁荣:“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运不绝。”
  

时至今日,作为万里茶道起点的武夷山依然留存着无数曾经晋商的印迹,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印证,才让后人更加笃定,以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为主体的“晋商精神”,是真正的晋商之*。
  

9月日,山西晚报记者在武夷山当地收藏家魏水才家中,见到了数百件与晋商茶商有关的老物件。

一杆杆公平秤,一只只茶箱

见证晋商跨越万里的坚守


  

魏水才(左)与常家后人常孝东和老称合影。

这是一杆长约.8米的红木秤,配着一块5公斤左右、雕刻精美的青古秤砣,秤杆显著位置上刻有“常盛记茶庄”字样。据介绍,当年晋商来武夷山贩茶时,为示诚信,都会定制一杆这样的秤,留在茶农手中,来年春天再收茶时,继续用它称量。所以,它不仅是一杆公平秤,更是茶商和茶农之间代表信任的良心秤。
  

木质茶壶

另一件是直径约5厘米的木制茶壶,壶柄刻有龙纹,选材用的是太行山崖柏,打开壶盖,可以闻到崖柏特有的香味,可以装5斤左右的水。之所以做成这个尺寸,也是因为当年茶商过于忙碌,大壶装水多,节省时间。
  

还有一只木制茶箱,也是采用北方特有的核桃木制作,上面刻着“晓晴分雀舌”字样,是专门用来存放雀舌茶的容器(雀舌是武夷岩茶的一种)。
  

另一有代表性的物件是一只竹编茶篓,上面写着“刘广利号”,茶篓内外全部用桐油刷过,可以防水防潮,是用来运输茶叶的。茶篓里装好茶后,再用牛皮纸包起来,运到目的地后,再重新分装。
  

这几件老物件,都是魏水才从当地晋商后人手中收回来的,它们特有的材质以及用途,都印证着与晋商千丝万缕的关联。
  

“关设山西解州城内西街东头路北便是”“关设山西省城太原市按司街路南电话二百六十号”……在魏水才的藏品中,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茶叶罐,上面精美的图片印刷可以看出当时茶叶行业的繁盛,当然更多的是明确显示出的山西线索。
  

一封封家书

万里茶路上的纸短情长
  

晋商在万里茶路上写下的家书。

一封家书,报平安,议国事,劝置家,述思乡。
  

“今于月十二日晚忽叛兵土匪同时起事焚烧抢掠数日夜官署被时皆无准备钱当而行未被害者十之二幸而轻等号中未遭此险连日询问咱村在京之人……”这是一封万里茶路的家书,又称为报平安信,讲述着万里茶路上的晋商鼻祖们在外遭遇叛兵土匪抢掠劫后余生,向家里报平安的故事。
  

0多年前,魏水才在老家武夷山市一位村民家里发现了一封晋商家书,便开始萌生收集晋商家书、寻找武夷山相关茶庄印迹的念头。如今,他收集了几十封晋商家书,有的从归化城、张家口、山西祁县等地邮寄,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太谷“锦生润”票号、“长裕川”票号、“大生诚茶庄”“宝聚兴茶号”等。
  

一封封看似轻便的家书,却又厚重得让人落泪。
  

几百年前,兵荒马乱,风餐露宿,沐雨栉风。船运、驴驮、骆驼背运到大漠孤烟,背井离乡奔走在万里茶路上的晋商们,不畏自然环境恶劣,不惧前途艰险,以坚毅的勇气、开拓精神、晋商智慧,开辟一条万里茶路商道,借此谋利改变自身命运。
  

出门在外,牵挂埋藏。出走的晋商鼻祖们以家书传递作为心中念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魏水才将收藏的晋商家书称之为“艺术品”。
  

晋商家书信封寓意深远,细长的信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牡丹花、芙蓉花、渔樵耕读等图案,暗含着富贵、平安、吉祥、生意红红火火等重要旨意。而信封上的“封”“启”……信纸上的尊称、格式、毛笔书写等都极为讲究,字迹更是大气秀丽又潇洒,字里行间饱含着他们的艰辛与信念,也深藏着个人使命担当。
  

见字如面。一封封保留下来的晋商家书,家国情怀、回望家乡、历经艰险、晋商精神的道义与深情。


  

家书的形式有很多种,口信、结绳、树叶、烽火、泥板、布质、羊皮纸……清代,家书遗存更为丰富。晋商家书,曾经是晋商总号与分号、分号与分号、掌柜与伙计、晋商与家属亲人之间交流往来的重要表达。晋商对于书信极为重视,在晋商总号中,还将看到“信房”及晋商书信职位的设置。

晋城西服务区等候采访团的“一顿午餐”

“走嘞——”9月8日,“弘扬晋商精神重走万里茶路”采访团一行人正式驱车从太原出发,途经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共计多公里行程,奔赴万里茶路起点——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
  

出发后,采访团马不停蹄地赶路。在晋城西服务区,一位名叫李王鹏的小伙儿,早早地等候着,他要为采访团准备一份“特别的午餐”,具有晋城特色的“水席”,并以晋城饸饹面为主食,给采访团奉上一份家乡的念想。
  

“远行无轻载,山西人出门会想念面食,觉得吃面食才能饱。”李王鹏介绍,两个月前,他听到“越野一族”李世峰介绍万里茶路的事情,顿时很感兴趣,想要从晋城接待采访团一行,更要自驾跟车奔赴福建,陪同采访团走一段路。
  

得知采访团从太原出发,李王鹏提前一天便与服务区餐厅人员取得联系,千叮咛万嘱咐,要给采访团准备热食、热水,更要做好服务,树立晋城人的良好形象。
  

亲眼目睹采访团一行赶路的过程,李王鹏感叹,万里茶路的意义重大,采访团这一行应当是累并快乐着。他想知道山西人与茶的关系,更想知道晋商鼻祖们如何择茶,如何创造茶道。平日里,喜欢玩户外越野、自驾游的李王鹏最爱喝的红茶当数正山小种,到了武夷山,他反而开始思考晋商精神到底是什么。

99年历史的茶室期待未来的“乔致庸”光临

蒙蒙细雨中,穿过古朴的石板路进入下梅村邹家巷,一处精美的清代徽派建筑“大夫第”出现在大家面前,这里是为庆祝清代茶商邹英章60大寿而建的,因邹英章获朝廷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不同于祖师桥边的游人如织,这里闹中取静,别有一番韵味。
  

听说是山西的客人,院子的女主人杨女士格外热情,她介绍自己是邹家第9代孙媳,“我们永远感恩山西人,没有山西人,就没有今天的万里茶路,更不会有我们这个家族的辉煌。”
  

杨女士自豪地指着茶室吊顶说,上面的天圆地方,四边四个如意寓意着事事如意,中间芭蕉叶是招财,最中间的向日葵代表向阳福地,“这间茶室至今已经99年了,是我们祖上当年接待晋商常万达和乔致庸的地方。”
  

说起和晋商的故事,杨女士说,十几年前嫁入邹家时,邹家还没有重拾茶叶生意,她一直在温州摆摊做生意,刚好那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边看电视边想,这一定是个机会。”
  

做了两年商品茶生意后,杨女士和家里人决定做真正的好茶,并且从土地入手,开始改良土壤,经过几年沉淀,在今年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站在“邹家祖训:喝茶不能收费”的牌子下,杨女士说邹家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做生意要讲诚信,常怀感恩之心,他们一直秉承这一传统,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固定客源。
  

因着自己家族和晋商渊源,杨女士对来自山西的客人格外热情,她说自己一直在期待“未来的乔致庸”。

武夷山下梅村缘何成为晋商办茶首选地

“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9月日上午,在福建武夷山市的下梅村,秋雨连绵。


  

0时许,跨当溪而建的祖师桥上空,憋足了劲儿的阳光穿透云层,绵绵细雨停了,天空顿时变得晴朗起来。
  

此时,沉寂了百余年的下梅村梅溪岸边的景隆号渡口变得热闹起来:在一位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商人的带领下,一队身穿短衣肥裤、手推独轮车的伙计组成的运茶队伍,在景隆号古渡口边的验货门前停下。


  

“足斤足两——起运码头——吉时已到——响鼓喧声……”卸下的茶箱堆放在码头岸边,经现场验重、验货、封箱等手续后,被手脚麻利的伙计们七手八脚地搬至停靠在渡口边的竹筏上,船工驾筏顺梅溪西进崇阳溪,达崇安县城登岸北上,由脚夫运往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
  

至此,武夷岩茶进入江西境内,然后踏上路途遥远的万里茶道。
  

当天,“爱上晋中、牵手南平、出发武夷——万里茶道再出发”出征发车仪式在武夷山市下梅村举行。9月日上午,作为晋商故里的晋中市,在茶香四溢的武夷山下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文旅推介暨招商宣传活动。
  

在古渡口祖师桥前的贩茶实景表演,真实重现了多年前晋商在福建武夷山下梅村贩茶时的一幕。
  

当溪边上南北两条街是过去的老茶市,站满了下梅的父老乡亲,他们兴奋地说“当年的晋商又回来了!”山西晚报记者遇到了55岁的毛志英:“今天下雨了,‘水’就是财,贵人来了才下雨,贵人给我们带来了财运,晋商就是下梅茶商的财神。”
  

一片看似普通的绿色叶子,经多道工序加工,就变成众人喜闻乐见的饮品。
  

人们端杯品茶,啧啧称奇之余,更为一个传奇的经历而感慨不已:山西,作为一个不种茶的内陆省份,缘何能与相距遥远的产茶区武夷山结下数百年之缘?当年的晋商是如何在武夷山寻找到了这一驰骋多年的传奇商机?并由此开创了为后人所称道的纵跨中蒙俄三国的万里通商古茶道?
  

考察“万里茶道”的晋中人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叶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人类“饮料之王”和“健康天使”的美誉。
  

65岁的张维东,曾任晋中市外事旅游局副局长、调研员,是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兼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年起,为了考察当年晋商贩茶的艰辛创业历史,他追寻山西茶商当年的足迹,一直沿万里茶道到节点城市寻访,进行实地考证,国内的节点城市去过多次,3次去蒙古国、4次到俄罗斯考察。
  

0年,他与《茶叶之路》的作者、美国作家艾·梅霞相约,到蒙古国去考察。04年,他又与俄罗斯伟大的茶叶之路研究会一起以自驾车的方式,用40多天的时间,从圣彼得堡到海参崴,横跨欧亚大陆。
  

张维东曾经4次带领摄制组到茶路沿线拍摄影像资料。万里茶道主路0余公里,就是经过他的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使这条晋商靠脚走出来的茶路,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道”。
  

年5月,武夷山市*府竖立在下梅古村的“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石碑,就是他参与策划的,为的是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亘古未见的历史。
  

万里茶道最初起点为福建建宁府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下梅村,而与下梅相距0多公里的星村、五六公里的赤石两镇也先后成为茶市,其中尤以星村茶市为盛,贸易量较大。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下梅村,面积为9.6平方公里,多户多口人。
  

“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艘,转运不绝。”从《崇安县志》中记载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个从规模上看算不得大乡村的村庄,从清初期已是武夷茶外销的集散地,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经贸活动十分活跃。清乾隆年间,武夷山茶在下梅集运转销,遂形成崇安最大的茶市。
  

张维东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内学者们不断得出新的研究成果,对晋商万里茶路的学术研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哪位晋商最早来到下梅村?
  

山西商人来武夷山贩茶,被当地人称为“西客”。
  

这些“西客”在每年清明前,就来到崇安,官吏眼中的商人是“财神”,热情招待,礼遇有加。据民国时期的衷斡《茶市杂咏》记:“清初茶叶均系西客经营……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返络绎不绝……”
  

那么,晋商中是谁家最早来到武夷山采办茶叶的?张维东认为,因时间久远,史料缺乏,难以定论。不过他认为,目前还是有多条线索可供参考,值得探讨。
  

*光在《晋商茶路》中先后提出,祁县渠家可能是于康熙十九年(年)到武夷山的茶商。“大盛魁”的分号“三玉川”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武夷山已有茶山亩和茶场7座。榆次常家九世的“万”字辈也从雍正、乾隆年间进入下梅茶市,与下梅邹家联手经营。
  

据此,从现有的晋商各大家族史料来看,具备最早远涉武夷山资格的只可能是祁县县城内的渠氏家族。
  

另据《晋商冀家》记载,晋商介休北辛武冀家,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77年),冀家十四世冀州升在武夷山下梅村与茶商李氏学习焙茶技艺、学习销茶贸易多达一个多月。
  

以上线索准确与否已无从考证,却足以说明晋商到武夷山办茶历史悠久。
  

为啥晋商找到“茶”商机?
  

茶,对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就是“天使”。
  

游牧民族日常饮食以食肉饮乳为主,茶叶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饮品,“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这句话并非夸张之言。
  

蒙古人、俄罗斯人是怎么喜欢上中国茶的?
  

年,蒙古浩特阔特阿勒坦汗与俄罗斯特使斯达尔科夫会面,送给俄国沙皇包括00包茶叶在内的礼物被带回莫斯科。
  

估计这位蒙古汗王也没能料到,随着俄罗斯上层贵族痴迷茶叶欲罢不能,后来逐步走进俄罗斯百姓生活之中,成为家庭中必备的饮品,一天不喝上几杯茶就不出工。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也就会出现商机。
  

境内并不产茶的山西,在当时信息传递手段并不快捷的条件下,晋商是如何敏锐地捕捉到“俄蒙客户需要茶叶”这一千载难逢的市场商业信息?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生产茶叶的国家,而武夷山是出好茶的地方。
  

早在唐宋时期,武夷山的“龙团凤饼”作为官茶已名扬天下,而且是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熬制奶茶的必需品。
  

从明代一直到清中期,由于*府长期实行禁海*策,导致武夷茶销路不畅,使得武夷山一带的茶叶无法从海路运往海外及东南亚市场等地销售,这对当地茶农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由于滞销,寻找茶叶新的销售渠道,成为当地茶农和茶商的当务之急。而*府也只能以降低税赋来吸引晋商等茶商前来贩购,无形中也就为晋商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晋商正是在诸多利好因素的汇集下,敏锐地瞄准了出现的市场需求,在确认武夷山茶的质量前提下,终于历经磨难将武夷茶运至恰克图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用商人的脚板和驼队蹚出多年的商业辉煌。从此,万里茶道载入史册!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吉毅

王爽孙佳森赵琴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寇宁

视频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杜金栋赵亮

视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赵亮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闫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晋中牵手南平晋商万里茶路再出发晋中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