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年
TUhjnbcbe - 2021/1/25 12:11:00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www.elimenglish.com/feidian/1168.html

秦、

第4期

01

论先秦时期战争方式演变与

兵学思想递嬗关系

白立超*朴民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先秦时期的战争方式与兵学思想亦随之演变、递嬗,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激荡。原始社会末期战争出现,兵学萌芽,早期防御观念产生;夏商时期随着国家与王权的出现,战争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兵学思想亦随之形成,重视情报,强调战场纪律等在卜辞中已有反映;随着西周礼乐文明的兴盛,周礼笼罩着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古司马兵法”为载体的*法和兵法是兵学发展的特色;春秋争霸时期,普遍兵役制出现,步兵崛起等一系列变革,与以尚诈、逐利、崇力为特征的《孙子兵法》的出现相同步;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特征的战国兼并战争兴起,兵器愈加精良、郡县征兵制施行、四大兵种协同作战等是其战争形式的表现,*治伦理思想为本、兵书思想地域特征明显、兵书与诸子学术的融合均是战国兵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先秦*事史;战争方式;兵学思想;兵书特征

白立超,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事历史》(京),.2.1~12

本文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兵学通史”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

02

《匜》铭文补释及其性质再考

——附论“牧牛”为何受罚

晁福林

《匜》是西周后期的重要彝文,多被认定为一件司法判决书。该文虽然涉及争讼,但其性质并非法律判决,而是周代权贵基于诉讼行为而对于“委质为臣”者(牧牛)的训斥。牧牛遭受重罚,并非无“理”,而是违背了“委质为臣”者所应遵守之“礼”。此铭对于认识西周后期的法律观念以及礼法关系演变有重要价值。

匜;牧牛;委质为臣;周礼

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

《历史研究》(京),.2.31~43

03

商鞅“农战”*策推行与帝国兴衰

——以“君—官—民”*治结构变动为中心

孙闻博

商鞅推行“农战”*策,是秦国家体制“战国模式”构建的重要组成。“农战”重“法”,与“赏罚”形成整体性关联,着意构建“君—民”联结,塑造“农战之士”。秦惠文王以降调适“君—官”层面,宗室、大臣势力重振,“富强也资人臣”状况逐渐呈现。至吕不韦执*,*策出现较大波动。始皇帝统治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事皆决于法”,并尝试“农战”*策调整。后期转向“外攘四夷”,严酷役使民众,“农战”*策效能不再。二世统治亦分前后两期。前期继续始皇事业,“用法益刻深”,摧折“君—官—民”联结,山东“新地”掀起反秦浪潮。后期“行督责之术”,以“术”辅“法”,破坏故秦之地*治结构,帝国终至覆亡。“农战”*策推行,并非直线向前,而与秦*相互作用,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相关探讨或为秦国崛起至帝业兴衰的历史进程提供认识线索。

商鞅;农战;君—官—民;宗室大臣;嬴*父子;法—术

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中国史研究》(京),.1.33~5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的阶段性成果。

04

“一天下”与“天下一”:

秦汉社会正统*治意识

王子今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作为*治地理主题得到普遍认可。“天下”“定于一”成为*治追求的目标。不过,儒家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仁*王道理念未能指导成功的*治实践。秦通过*事方式,动用战争手段,施行武力征服,经历流血牺牲实现统一。秦人自称“奋扬武德”,“威燀旁达”,“烹灭强暴”,“周定四极”。秦汉时期“天下一统”“天下一致”“天下一家”的*治意识得以普遍宣传,执*集团推行的具体实践往往取强力*策。秦汉余年间“天下”的规模有所变化,然而“一天下”与“天下一”的*治理念未能动摇。“天下一统”“天下一致”“天下一家”*论有复杂的内涵。*治哲学命题“天下”“太和”与“天下”“中和”的论说,也值得注意。战国至西汉时期所谓“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的意识,以公开*论的形式,得到普及性传播,是*治文化的进步,体现了新的以“天下”为视域,以“天下”为基点,以“天下”为对象的*治理念。所谓“不私一姓”的主张在帝制*治格局初步巩固的时代出现,也值得重视。

秦汉;统一;一天下;天下一;天下一统;天下一致;天下一家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北京)。

《贵州社会科学》(贵阳),.4.51~5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

05

秦汉新儒学转向与汉武帝边疆

思想体系的构建

袁宝龙

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体系向以宏大有为著称,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理论框架以及建构范式,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也因此处处彰显着公羊学的大一统观念。概言之,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与董仲舒新儒学的结合以汉代*治哲学从“无为”向“有为”的嬗变为时代背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亦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汉武帝在理论层面的*治诉求,但在具体实现的路径选择上则与之发生了剧烈的理念冲突。最终,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以公羊学的大一统理想为理论外衣,其践行方式则选择了与董氏新儒学观念迥异的另一条道路。

新儒学;董仲舒;汉武帝;边疆思想

袁宝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

《求是学刊》(哈尔滨),.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秦汉边疆思想研究”(19FZSB)。

06

从毛家坪的考古发现谈秦的

地方行*制度史

史*社

甘肃甘谷毛家坪新的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子车铭文戈的出土,展示出春秋早期的秦将初县作为对边地控制的地方行*机构。秦的初县之县与后代郡县之县并不相同,但具有重要的*治和*事功能。毛家坪考古发现为研究秦的地方行*制度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讨聚讼已久的中国古代县制起源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毛家坪考古;秦代初县;县制起源;地方行*制度史

史*社,陕西武功县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秦汉时期的国家建构、民族认同、社会整合研究”(17ZDA)。

07

汉初“献费”新探

郭丛

献费是西汉初年的一项财赋,其征纳范围应包括王国、侯国以及除内史外中央直辖的郡。与之相应,献费的献纳者是诸侯王、彻侯(通侯)以及直辖郡的郡守。献费是一项独立的贡赋,并非是汉代的“口赋钱”“算赋”,亦非宗庙祭祀的献金或土贡贡献的费用。献费属于皇室财*的范畴,通过地方行*机构征收,上缴中央后划拨少府管理。考虑到汉初的货币及经济的状况,献费每人63钱的赋额并不过高。

西汉;献费;帝室财*

郭丛,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福建厦门)。

《史学月刊》(开封),.3.17~25

08

秦“从人”简与战国秦汉时期的“合从”

杨振红

新近公布的里耶秦简和岳麓书院藏秦简中均有“从人”简。“从”意为“合从”“从亲”,专指关东六国缔结盟约,联合抗秦。《岳麓秦简(伍)》-简表明,至晚在公元前年秦灭赵以后便兴起从人狱,故赵将*乐突及其亲属、舍人均被列为从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缉。从人狱波及全国,历时长久。从人及其亲属、舍人除被处死刑者外,均被输往巴、洞庭、苍梧等边境郡县,从事制盐、种田、土木工程等劳役,终身不得赦免。直至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因某突发事件,赦免部分故代从人。秦始皇对从人的态度反映在秦始皇二十六年议帝号诏和三十七年会稽山刻石中。

从人;秦统一战争;合从;岳麓书院藏秦简;里耶秦简

杨振红,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长沙)。

《文史哲》(济南),.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的阶段性成果。

09

清华简《治*之道》《治邦之道》

思想性质初探

陈民镇

陈民镇,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京),.1.48~52

10

清华简“周亡王九年”新释

王杰

“周亡王九年”不应该是携惠王被晋文侯杀后的九年,而应为周幽王亡后的九年。“廿又一年”应属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年)。周幽王亡年(公元前年)与晋文侯二十一年中间正好相隔整整十年。考虑到文侯迎立平王需要一个过程,时间可能会有一年半载的差异,那么九年之说也就顺理成章了。

周亡王九年;清华简;系年

王杰,男,山西晋中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献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湖北武汉)。

《殷都学刊》(安阳),.1.46~51,7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