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峭壁如林的太行山百里画廊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正是秋收农忙之际,在距离左权县城西北12公里的石匣乡竹宁村,村民霍彦云早早地起来,和老伴一起下地收玉米。让他高兴的是,自从年,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原来不能走路、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老伴可以帮他下地干活了。
谈起老伴生病的事,霍彦云感激地说:“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这是个大手术,花了小20万元,不过除了报销,自费的才5万元,要不咱庄户人家哪能掏得起!”
在竹宁村,霍彦云家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二小子患有癫痫,老伴常年有腿病,他本人也在年做了个手术,花了2万元,但个人负担的只有元。“这些年*的*策好,生病住院报销的比例越来越高,才让家里的日子不会因生病返贫。”霍彦云真诚地说。
但更让霍彦云开心的是,这些年,晋中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驻竹宁村扶贫工作队帮着他发展产业,种了拱棚,安上了户用屋顶光伏,争取到1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生活一下子宽裕起来。
说到激动处,在丰收的玉米地里,霍彦云索性放下手里的活,和记者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不说种庄稼的收入,3个西红柿拱棚,一年能挣3万多元;屋顶光伏除了还贷款每年收入元;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小儿子申请到了残疾人创业补贴元,大儿子用扶贫贷款买了大车跑长途运输,收入也不错。这些年家里的改变,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依山而建的竹宁村共有户口人,人均2.6亩耕地,由于立地条件不好,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单一。年,晋中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驻竹宁村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吃透村情民意,不但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诸如看病报销、上学等困难,还帮扶竹宁村发展设施蔬菜、小额信贷和光伏发电等40多个项目。
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竹宁村第一书记闵德春介绍:“年竹宁村已经全村脱贫,年,全村人均收入有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50%降到了0.01%。”
从竹宁村向西北走7公里,是石匣乡店上村。村庄位于石阳线旁,背山而建,村前是日夜流淌的清漳河水,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里,刘跃红和妻子宋艳梅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和往年一样,这个季节,勤快的刘跃红照例会在秋收之余,去拱棚里清理秧苗,为来年种苗做准备工作。“俺们家4口人,种了7亩大田作物,主要是玉米和谷子,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侍弄了2个拱棚,一年收入2.3万元,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觉得很满足!”憨厚朴实的刘跃红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
和竹宁村一样,店上村也是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对口帮扶村。全村共有户人,人均耕地只有2.5亩。
帮扶工作队驻村以来,在店上村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玉露香梨”采摘、拱棚蔬菜和光伏发电等项目,年店上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年,村里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01%,村集体经济达到3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余元。
“我们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帮助竹宁村、店上村修桥筑坝、河道清淤、安装路灯、硬化田间路面、修建改造红白理事厅等生活生产设施。”站在高处,看着群山怀抱中的村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店上村第一书记孙存管满脸欣慰。
太行山下,浊漳河畔,无数的乡亲们,和霍彦云、刘跃红一样,正在一批批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拥抱幸福拥抱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