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亮剑中伪军叫日本兵ldquo太君
TUhjnbcbe - 2021/3/11 14:41:00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4535766.html

抗日剧中汉奸叫日本兵“太君”真的对吗?

在早些年《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优秀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大获成功后,近年来的抗日剧出现了井喷现象。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抗战剧中日*都被反面人物称为“太君”。以至于人们一提到日本人,就往往联系起“太君”“*子”等词汇。

例如在《亮剑》第九集里就出现了这么一段剧情,秀琴去县城里送情报,被一个正在给日**官找“花姑娘”的胖伪*发现,伪*马上和日本*官一起追赶。没料到秀琴箩筐里藏了一支撸子,待到出城成功反杀两个敌人。

▲不得不说这是《亮剑》中为数不多的伪*里眼力最好的....

在这段戏中,胖伪*张口闭口都是“太君”嚣张跋扈带着日*官一路狂追,临死前却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张口闭口都是“太君”

然而令不少语言爱好者感兴趣的是,日文中根本没有“太君”这个词,所以“太君”这个词并不是从日本传至中国的。而在中文词典里“太君”指代的是封建时代官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有些文法下竟然还指代“仙女”。

▲中国最著名的一位太君应该是宋代杨家将中的佘太君

(图为电视剧《杨门女将》中佘太君挂帅形象)

可见“太君”在中国是专门用来象征女性地位的古汉语词汇,并不适用于男性。若按照汉语用法称日*为“太君”显然不合理,那日本兵又为何被称为“太君”呢?

▲解放初期的抗日电影中汉奸就常称日*为“太君”

关于“太君”的由来,其中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是,“太君”这个词汇是外来语,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使用的日本*队用语中大人(拼音音译为taijin)的音译。

▲《地下交通站》中的汉奸贾队长也是一口一个“黑藤太君”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学者在翻阅中日史料时发现,在日本人的史料中,日占区的中国百姓当面称呼日*官兵记录的都是“大人”。而当年日占区中中国百姓都是以“太君”来称呼日*官兵的。如此一来便能对应的上了。

日*用语中“大人”(taijin)和中文“太君”(taijun)发音十分相似,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人极有可能把taijin误听作taijun,而日*在和中国百姓交流时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误读,所以日文史料里只有“大人”而没有“太君”。

▲“太君”流传甚广汉奸翻译官们扮演了重要角色

(图为《小兵张嘎》中的翻译官经典形象)

随着流传越来越广,日*侵占地区的不断扩大,这种错误的称谓便“将错就错”,成了中国百姓的常用语。

同样中文史料中出现日本士兵使用“太君”这个词的记录也应该是误读现象。在年的晋中战役中,阎锡山*队为了壮大自身实力收编了大量在抗战结束后投降的日本兵。虽然晋绥*人数不少,但在他的对手徐向前面前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歼灭国民**10万人以上的战役

(图为晋中战役中的解放*)

徐向前用6万兵力歼灭了阎锡山的10万大*一战打出威名,致使这些本无战心的日本士兵一听到徐向前的名字就闻风而降。

▲正在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元帅

某次战斗解放*冲入一间满是日本兵的屋子。日本士兵慌忙问道:“你的太君徐向前?”解放*回答:“是的!”日本兵旋即缴械投降。此处日*有可能并没有使用“太君”这个词,而是在问:“你的大人徐向前?”(意为“你们是徐向前的部队吗?”)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太君”的音译对应词“大人”也不是日语,它和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米西米西”“死啦死啦地”(日语中“吃饭”和“杀死”都没有类似说法)一样,都是日*为方便和中国人沟通而发明的俗语。

这种俗语被称为“大兵中国话”。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官兵之间使用源于汉语的口语。它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和中国本地人沟通而产生的混合语(亦称“皮钦语”或Pidgin)。但也因为是战时产生的临时言语,所以随着二战日本投降而消失。不过有一些仍有一部分在日语中残留下来,成为俗语。

▲驻山东寿张县日本*宣抚班里的汉奸,专门负责日语翻译

简单地说就是日*来到中国后发现民众都用“大人”称呼权贵,于是便要求中国人用“大人”来称呼自己,但可能是日本兵“大人”的发音不准发成了“taijin”或是汉奸翻译有误,于是中国民众误听成了“太君”,自此用“太君”称呼日本人就流行开来。

▲这个日本*子的说法并不完全对,“太君”是双方误解而生的产物

而日*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太君”代指高贵女性的意义,只看见中国百姓见了日*就满口“太君”还态度谦卑、低声下气而洋洋自得。便认为“太君”是中文里对日本人的尊称而欣然接受,没去管它的真实含义。可以说“太君”是中日双方误解而生的产物。

这种俗语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期间,日*追击清*侵入中国境内,这些日本兵和中国居民需要沟通交流却又互相听不懂,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混合了中日双语俗语、表达方式的“战争用语”。

▲甲午战争中被日*抓捕的中国平民

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从沙俄的手中夺取了大连湾、旅大港的控制权,使得使用大规模语言的社会条件愈加成熟。后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这些混合语言成为中国平民与日*交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这些殖民时期产生的混合语言最后都随着日本战败消失了。所以说我们今天在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听到的一些日*用语并不是日语,而是日本殖民文化的产物。

▲日俄战争旧照片

日*杀害被诬陷为“俄*间谍”的中国人

回到“太君”这个词。日占区的中国百姓之所以会选择“太君”作为“大人”一词的音译,也反映出在殖民统治下日*和中国百姓之间的尊卑关系。因为“太君”在中国古代本身就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的专用名词,不是普通民众可以随便使用的。

▲日*士兵眺望被占领的中国城市

出于对日*的恐惧,日占区的中国百姓无奈地将这些“高高在上”的“*子”和“太君”联系在了一起,使之成为近现代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中最能说明国民地位的代表性词汇。

▲生活在日*刺刀下的中国百姓毫无尊严可言,只能忍气吞声卑躬屈膝

(图为抗战时日*宪兵盘查中国百姓)

在如今抗日神剧泛滥的时代,这些曾经的日*中国话早已成为影视作品中供人戏谑的谈资。当我们聊以一笑的同时,也应当铭记到这些词汇背后那段屈辱的历史。

“*武优选”是*武次位面专注挖掘*事风格好货的专栏,我们组建了专业的团队,致力于降低*迷的购物成品和挑选时间,为*迷挑选全球好货。“*武优选”——*迷的专属装备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亮剑中伪军叫日本兵ldquo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