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由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讲坛和山西地质博物馆·地博科普讲堂联合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的讲座“山西的古脊椎动物”,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一层报告厅举行。
本期讲座特别邀请了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原古生物室主任、终身研究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世界著名的古爬行动物专家吴肖春,为大家解读山西化石的奥秘。吴肖春还是研究山西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山西鳄的著名专家。此次讲座,由山西晚报副总编辑吕国俊主持。
讲座现场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地层中保存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尤以二叠系至三叠系的早期四足类以及新生界的古哺乳动物备受瞩目,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榆社三趾马动物群等在国际学术界颇负盛名。但它们的发现过程和历史地位,很多人并不知道。
讲座中,吴肖春通过大量的图片、统计资料,从地质时代的划分、化石的种类和用途、山西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现状等方面,带领观众了解三晋大地的古脊椎动物,解析这些山西“特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山西山西鳄化石山西地质博物馆藏
此次讲座,吸引了余位化石爱好者和学生前来听讲。其中有一群来自朔州连开学校的学生,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这是他们的夏令营活动之一,也是一次特别的暑期课堂。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笔记本,在聆听的过程中认真地记录着。带队的杜校长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开拓视野,激发求知欲,更好地以科学精神和求真精神指导学习和生活。”
来自朔州连开学校的学生们在认真听讲座
本次讲座通过山西晚报“一直播”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让更多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了解山西的化石和历史。截至发稿时,该直播观看量已将近16万。
扫
讲座中,吴肖春首先介绍了三种化石的用途,其一就是论证地层(岩石)的相对年龄——新老关系,研究化石是进化论的一个重要证据。化石体现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也说明了在地质历史上,年代越早生物越简单;其二是用于博物馆展览,进行科学普及,提高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其三是用于科学研究,化石是确定生物类群起源和各类群间彼此亲缘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唯一的实体证据。
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在科学研究方面,吴肖春举了两个例子“鸟类的起源”和“乌龟的起源”。一百多年来,关于鸟类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鸟和恐龙比较相近”,还有人说“鸟、鳄鱼、恐龙起源于同一个祖宗”等。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辽西白垩纪含火山灰地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带羽毛的恐龙,这个争论基本上终结了,“恐龙没有灭绝,鸟类起源于肉食类恐龙”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孔子鸟化石
关于乌龟的起源问题,年在德国发现了2.1亿年前的原颚龟化石,后来世界上一直没有发现更早、更原始的龟或过渡类型,人们一直认为龟类是突然出现的,因此,龟类的起源和它们的早期历史也一直是个谜。直到年,在贵州关岭发现了两个约2.2亿年前的半甲齿龟化石,它们与现代乌龟有许多不同特征,比如它们有牙齿,腹部有甲壳,但是背部无壳。它们可能是一种体现了龟甲形成过程的过渡化石,论证了龟类的腹甲先于背甲形成。
年在德国发现了2.1亿年前的原颚龟化石
恐龙柔软的羽毛为啥还能保存下来?
化石是多种多样的,有昆虫、植物、动物、遗迹等化石,而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山西,有山西山西鳄、鱼、青蛙、乌龟、山西肯氏兽、马等等。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吴肖春解释说,“动、植物等的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能够变成化石,化石的部分主要是动植物身体上坚硬的部分,另外生物在死后必须有条件立即避免被其它动植物破坏,并被迅速地埋藏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化石。”
化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但是在科学考察中,发现一些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要知道羽毛并不属于坚硬的部分啊?面对这样的疑问,吴肖春说,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比如火山不断地喷发、堆积,即使是昆虫或动物的毛、发及羽毛等也能够变成化石,这实际上是印痕。火山喷发和火山堆积物保存的化石是最完整的,能把软体部分保存下来。
带羽毛的恐龙
在哪种岩石中容易发现化石呢?答案是沉积岩。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石头,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火成岩,也就是从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出来的,叫火山喷发岩,是最早形成地壳的主要成分。第二类是沉积岩,随着自然界岩石的风化,随着水流沉积下来,便形成了沉积岩,层状构造是它的主要特征。还有一种是变质岩,是火山岩、沉积岩形成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改变了岩石的组织构成,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中的化石示意图
在山西能找到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吗?
山西有哪些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宝贝”呢?
山西山西鳄
在山西地质博物馆,有两件镇馆之宝,第一件是山西山西鳄,第二件是一块自然形成的狗头金。山西山西鳄就是山西中生代的古脊椎动物类型,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在建馆过程中,年在*河边的三叠系地层中发现的,而且是在著名的*河壶口瀑布附近发现的,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一具山西山西鳄骨架。山西山西鳄并不是鳄鱼,它比鳄鱼更原始,是原始初龙类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分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恐龙的祖先。
除此之外,山西的古脊椎动物,晚古生代化石有锯齿龙类,中生代有亚洲新前棱蜥类;中生代主要的主龙形类,有永和鳄、王氏鳄等;中生代的恐龙类有甲龙、鸭嘴龙等;中代似哺乳“爬行动物”有肯氏兽类等。
王氏鳄
甲龙
肯氏兽
肯氏兽——山西山西鳄动物群发现的意义,在于证实了板块运动。吴肖春向大家展示了一张2.37亿年前的世界大陆板块形态图,其中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中间有海洋隔开,华南板块是一个岛,华北板块是一个半岛,“华北的肯氏兽——山西山西鳄动物群也在俄罗斯、南非地域出现,而肯氏兽是陆生爬行动物,不可能从海里游过去,因此可以推断,2.37亿年前,这些板块有可能是连接在一起的,不然相似的动物形态不可能出现在不同地区。这也是板块学说的一个有力证据。”
2.37亿年前的世界大陆板块形态图
讲座最后,吴肖春提出,“今后山西中生代脊椎动物工作重点是侏罗纪。”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在南方发现很多,北方很少,但好消息是,“侏罗纪地层在忻州宁武、静乐范围内已有发现,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化石,所以侏罗纪是山西地质工作者将来要努力的工作重点”。
花絮小学生问出“大问题”争先恐后气氛嗨到爆
讲座结束后,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中,10岁的太原五一路小学学生龙明浩提出了两个颇为专业的问题,“科学家说伤齿龙是最聪明的恐龙,有人评论说如果恐龙没有灭绝的话,它会进化成一种恐人的动物,您相信吗?”“恐龙是蛋生动物,那每个恐龙蛋里都有羊膜卵吗?”这两个问题让现场很多听众赞叹不已,“太棒了,这些专业知识和术语成年人都不一定懂。”
10岁的小学生龙明浩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
对于龙明浩来说,这些知识也得益于平时的积累,他从5岁起就开始对地质、古生物等知识感兴趣,父母经常带他去听这类讲座,给他买相关书籍。“我喜欢自己研究,很多知识都是从书上学到的。而且每个周末我都要去地质博物馆看看,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有奖问答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提问
由于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提问,因此在提问环节快结束时,现场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小学生纷纷拥到讲台下方,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我,我,我……”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踮着脚,尽最大的努力将手举高,希望下一个叫到的是自己。
看到这个画面,吴肖春有些面露难色,但他不想让孩子们的期待落空,于是加快了回答问题的速度,但仍然有一些孩子没得到提问的机会。虽然有些遗憾,但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讲座收获了很多新知识,有机会还会来参加。
专家介绍
吴肖春,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原古生物室主任、终身研究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他是世界著名的古爬行动物专家,在中生代双孔类爬行动物系统分类、演化及功能形态等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山西山西鳄的研究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5篇学术论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盛誉。他和他的合作者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包括长角的恐龙,似鸟的带羽毛恐龙、怀孕的贵州龙,世界上最原始的龟等。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南丽江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武六红
资料图:吴肖春山西地质博物馆
综合文博山西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闫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编辑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