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祖国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隋代佛首造像
▲盗割前的天龙山第8窟北壁龛内主尊佛像辞旧岁,迎新年。在这举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流失海外的国宝——天龙山石窟第8窟隋代佛首造像,回归祖国,与亿万中国人欣喜团聚!除夕夜,央视春晚特别节目《国宝回家》结束。讲述人张国立,作为嘉宾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共同揭晓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的第8窟佛首造像回归祖国讲述人张国立在节目中透露,这件佛首,于年12月12日回到祖国。由海外华侨张荣(音)先生无偿捐献给国家文物局。它也是这一年从海外回归的第件中国文物。2月12日—3月14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将举办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特展,届时,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造像正式与国内观众见面。此外,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藏的部分佛教文献,造像拓片和佛经、佛教研究书等,也将一同展出。据杭侃院长在节目中透露,这件文物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等待时机成熟后,国家文物局会会将已回归的佛首,移交给原属地太原天龙山石窟。关于佛首下一步的交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据太原市文物局*组书记刘玉伟透露太原市文物局已初步拿出方案,包括交接、展陈和宣介三部分。交接突出隆重、节俭、安全,展陈突出原真性、科技化,宣介突出*治性、社会性、艺术性,将其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巡展”提升延展项目。刘玉伟说:国运兴,则文化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流失文物寄托人民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承载国运,牵连民心。天龙山石窟第八窟佛首回归祖国,必然凝聚民心、激发力量!我们今后仍将继续追宝、护宝、传宝,让更多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祖国。而央视春晚播出的“国宝回家”节目,
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杭侃教授,
在年9月调任山西大学副校长两年多后,
已新任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
云冈石窟研究院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
已升格为副厅级。
回归的佛首
此尊回归的佛首,高44.5厘米,宽33.7厘米,厚30.4厘米。肉髻低平,素面发式,发际线无分叉,脸庞圆润,眼睛上挑,双目下视,嘴角内凹,露出笑容,右脸颊有明显斑驳形成的风化面,保留部分颈部。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的驱动下,太原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的盗凿,绝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据推测,此尊第八窟北壁佛头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凿出境,流失海外。▲回归祖国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造像这件佛首的回归,源于一场拍卖会。年10月,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定于20日—22日拍卖此尊佛首,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力量对此尊佛头进行鉴别。经过与老照片、石窟本体的残余部分、专家意见进行比对、核实,确认此件佛头原属天龙山第8窟(隋代)北壁龛内主尊佛像。一经确认,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按上级部门要求,向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发出《关于停止拍卖天龙山石窟佛头的函》,明确表示要求该会社停止拍卖此尊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在国家文物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推进下,此件文物终于回归。▲回归祖国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造像天龙山第8窟
隋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坚废周自立,弘扬佛法。被封为晋王的其次子杨广镇守晋阳,竭力倡导佛事,营建寺塔。根据天龙山第八窟前廊东壁《石室铭》记载,第八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是杨广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的石窟。▲天龙山第8窟老照片▲现在的天龙山第8窟第8窟的窟形,是天龙山唯一的前后室中心塔柱窟。形制为前廊后室窟。前廊为面阔三间的仿木构窟檐建筑,高厘米,宽厘米,深厘米。正壁凿窟门,窟门形制同北齐洞窟一样,为双重式,外门圆拱形,内门长方形。窟门外两侧各刻一金刚力士像。后室平面略呈方形,覆斗顶,三壁三龛式造像布局,高厘米,宽厘米,深厘米。窟内设有中心柱,宽厘米,深厘米,外观呈上宽下窄的倒山形,四壁各开一龛,造一佛二弟子。▲中心立柱前方的佛龛里供有一尊坐佛及两名弟子窟内正左右3壁各开一大龛,龛内各雕一尊佛像,龛外两侧刻胁侍弟子和菩萨像。佛像形体方整,面相略显方圆,素面低平肉髻,袒右或内着僧衣,衣纹简洁朴拙;菩萨头戴花冠,斜披络腋,双肩垂挂穗状璎珞;弟子着袒右式偏衫。▲第8窟西壁▲第8窟东壁北壁佛头,具有明显的北朝晚期至隋初的特征。肉髻低平,面相丰满圆润,眼睛上挑,双目下视,嘴角内凹,露出笑容,立体感更强,承袭了“张得其肉”的塑画风格。第八窟窟内造像形式多变,雕刻细致实用,具有时代写实感,呈现出向唐代风格过渡的特征。隋代造像延续北齐造像端庄慈祥风格,但线条刻画趋于圆润,是逐步形成唐代丰腴自如造像风格的重要过渡期。▲老照片:第8窟中心立柱西侧▲老照片上:第8窟东壁,南侧下:第8窟北壁,西侧第八窟是隋代极为罕见的中心柱窟,它沿袭了北朝时主要的洞窟形制,是各时期中心柱窟的完美结合和再创造的结果,具有承上启下的典范作用,是佛教文化逐渐中国本土化的重要实例。▲天龙山第8窟外景痛!天龙山造像流失海外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的开凿,形成洞窟25个,造像余尊。▲上:东峰全景下:西峰全景年《天龙山石窟》外村太治郎著天龙山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艺、细腻的表现手法、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的卓越成就,在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让人痛惜的是,天龙山石窟却是国内石窟寺被人为盗凿、破坏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截止目前,已知有余件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世界各地。▲现在的天龙山楚云飞年,日本学者关野贞在日本《国华》杂志发表《天龙山石窟》调查报告,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轰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