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首届山西艺术节舞蹈类选拔赛上,运城市群艺馆选送的舞蹈《蒸花馍》压轴出场,用舞蹈艺术形式把晋南的风土民情、民间技艺——花馍呈现在观众面前。
美呆了有木有!
运城花馍还不止这些,
下面小编带你看看运城花馍之最!
最高——龙王
年,闻喜县畖底镇众村民制作的龙王神像面塑创造了世界最高的面塑纪录。它高14米,宽7.9米,重千克。龙王制作用泡沫45立方米,用面粉余斤,钢架结构有三吨之多。历时半个月时间,20多个人才把它制作完成。
最长——飞龙面塑
年,在闻喜县的西湖景区旁边,一尊名叫神龙的面塑逶迤生姿,创下世界最长的面塑纪录。这尊面塑曲线长30.05米,是由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制作的,总共用了多公斤白面,用人力每天80到人,总共制作长达半个月。
最壮观——面塑群
裴氏宰相将*群塑由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村民一起制作,面塑排成长长的两列,望不到边。裴氏宰相将*群塑共有尊闻喜历史人物花馍造像,平均身高为1.8米,创世界最大的面塑造像群像纪录。原材料就地取材,用龙骨搭架,蒸熟以后用彩绘把像勾勒出来,共用白面两吨。
最炫——建筑造型面塑
年8月,在太原举办的“首届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上,由闻喜卫嫂花馍制作的鹳雀楼面塑,高7.39米、重斤,按实物以10:1比例制作,设计为三层四檐结构,骨架外层包裹了一层厚厚的面塑,可防腐防裂,檐边以五颜六色的面花装饰,十分喜气。被誉为最大的建筑造型面塑。
在这个吃饭快速简单、
甚至都不用动手的时代,
运城花馍承载更多的是一种乡情,
它不单是一种食品,
更一种心情。
最——骄傲
运城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0多年历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运城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多个品种,并在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在8年,运城花馍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最——有仪式感
按运城当地的风俗,每逢重大节日,人们走亲访友、喜庆新婚、恭喜嗣续、老人寿诞、孩子满月、孩子十二岁、盖房上梁、乔迁新居、祭祀祖宗、朝拜神灵、丧葬扫墓等都有蒸花馍的习惯。
春节要吃枣花馍、枣山镆、枣篮馍、金银罐馍。俗语“吃枣篮馍、金罐馍、银罐馍,象征能拣金进银,来年收成好;吃了枣山馍,从此幸福如山,财定粮丰,福寿安康,合家欢乐。”
寒食节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清明时节祭祖扫墓,要蒸鞠娃子馍(虎兔馍)、旋风馒头(刺馍)、蛇馍馍等,里边有的有豆沙馅,有糖馅,有的是鸡蛋。祈愿祖先安宁,后代有出息。
端午节蒸老虎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象征,期望着晚辈日后能成大器。
周岁娃娃吃的鱼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
孩童十二岁时要蒸项圈馍。民间有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食之后可保佑儿女顺利度人生。
青年人结婚时蒸的是花糕馍,色彩绚丽,争奇斗艳,如“九凤朝阳”、“九龙戏珠”等,花糕上捏制的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它象征着夫妻幸福美满,生活从此节节高。
给老人蒸的寿桃花馍,按照老人年龄不同蒸同数的寿桃,然后做成一个大的心形花糕馍,或做成莲花型,一周有九只造型优美的狮子簇拥着一朵怒放的菊花,寓意“九世共居”;有的插上不同石榴造型的石榴馍,意味着多子多孙。
五彩斑斓的丧葬“面狮”花馍,既是一种对亲人的哀思,也是人们智慧才华的显露,真可谓神工塑瑞兽,奇想镂碧霞。
最——好看又好吃
运城花馍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食用色素、胡椒等辅助材料;制作工具为常用的剪子、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压、搓、按等为主。最大的花馍直径约60厘米,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上色则用食用颜料,一般为植物和矿物质研磨而成。
△喜上眉梢
△招财进宝
运城花馍以其造型精巧别致,色彩浓烈,创作夸张幽默,令人叫绝。作品既有人物造型、奇花异草、水鸟鱼虫,又有飞禽走兽、时令水果等,花色品种繁多,堪称艺术奇葩,运城花馍除了能够食用外,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
最——萌哒哒
花馍也会卖萌?这可不是开玩笑。看着下面这些萌哒哒的花馍,实在下不去嘴啊~
我这么萌,你怎么忍心咬我?!
那边有什么啊?看得这么仔细。
看我的樱桃小嘴!
我老牛英俊吧!
你在给我拍照么?我这个姿势怎么样?
你再拍我,小心我吐口水啊!
你这眉毛这么粗,我摸摸!
我就喜欢望着天空发呆
运城人把花馍做成这样,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如今,
运城花馍已不再是一份记忆,一门手艺,
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形式,
高超的制作工艺,
向世人描述着三晋大地的古老食品文化,
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源……
(来源:山西晚报新媒体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