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考古,收藏;
民俗,古建,风土,文章。
谈到晋祠文物的保护,使我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九六六年,发生在晋祠的一场文物保卫战,这还得从头讲起。
我作为一名山西太原人,我的故乡是晋源区姚村,晋源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文革开始的一九六六年,我正在太原二中学习,我们学校就坐落在晋源镇(明太原县城)的文庙内,直到一九六八年当兵入伍才离开学校,走出山西。我对这片故土,充满了思念和感激之情,我愿意为它的振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的时候,在大人的带领下,经常去晋祠玩,父亲每次都会讲起晋祠庙的故事,什么桐叶封弟、圣母大殿、鱼沼飞梁、水母娘娘、铁人逃走、唐碑周柏等等,这些故事,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小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当地老百姓有个传说,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来到晋祠这个地方,向当地人打听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人们告诉叫做“晋祠”,由于是当地土话,发音不同于官话,日本人听成了“进死”,就是进去就得死,所以就不敢进去破坏了。这虽然是一段传说,但也可从中体验当地人们的一种情怀。所以,当地人视晋祠为神圣的宝地,能保佑一方平安。
大家都知道发生在一九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一开始,首先就是“横扫一切牛*蛇神!”,在这个口号的发动下,全国的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们组成了“红卫兵”组织,走上街头,剪头发,破四旧,砸庙宇,挖墓葬,好些地方的文物古迹都被当成“四旧”砸掉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无所适从,文物前景岌岌可危。
年,山东曲阜,红卫兵砸烂孔庙大成门匾
尤其是一九六六年八月,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到全国各地串联,掀起大破四旧的高潮。太原机械学院红卫兵发出了《致全省红卫兵、广大工农兵、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干部的公开信》,倡议在全省迅速掀起一个大破四旧的造反高潮。山西日报全文刊登了该公开信,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太原天主教堂就被红卫兵砸了,并掘地三尺,挖出了埋在教堂地下的主教墓葬,焚尸于荒野。作家孙涛老师所著的《虔诚与疯狂》一书,对此事件有详细记载。在此背景下,好些人家大门上的牌匾被砸掉,我姥姥家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也被砸掉了头。但人们更多的是不理解,却不敢有任何表示。有的人家聪明,就用*泥把牌匾上的字糊上了,这样倒也躲过了一场劫难。大概是一九六六年的八、九月份的一天夜里,我们所在的太原二中接到市里通知(有的人说是市委通知,但已经无法核实是谁接的电话),说有人要到晋祠砸晋祠庙!学校大喇叭马上广播紧急通知:“同学们请注意,同学们请注意,马上到大操场集合,有人要砸晋祠庙,上级要求我们去保卫晋祠!”
记得当时我们学校已经全面停课了,同学们都在学校住着参加运动,只有家在晋源当地的同学回家住宿,其他同学都住在学校。尤其我们这一届是当年应届毕业的初中生,还要等着运动过后参加升学考试,所以同学们大部分都住在学校。当时我们已经准备睡觉了,听到大喇叭广播,大家急忙从四面八方赶到大操场,打听出了什么事。我们学校平时出早操、召开盛大集会都是在这个地方,各班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所以大家很快就到齐了。当时,经过“七一造反大会”,我们学校的领导已经靠边站了,同学们组织的文革造反组织基本是以班级为单位,基本上是各个班级自己组织起来安排活动,同学中有不同的意见,但还没有分裂成十分对立的两派。和同学们站在一边的学校领导郝怡璜(当时是副校长)和部分老师表示支持学生运动,还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参加活动。学校负责的老师和同学简单向大家说明了情况:“说我们接到市里通知,有北京来的红卫兵要砸晋祠文物,安排我们同学们去保卫晋祠,我们作为驻地单位,决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文物被破坏”。
我们很快就整队出发了,在笔者写本文时,又向同学们反复核实了有关细节。记得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有五、六百人,杨进升、范云德、丁向离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行动。大家从学校出来,出晋源城的西门,从南城角、花塔村外的小路经过,沿着晋祠路直奔晋祠镇。同学们在黑暗中一路小跑,对于我们学校的同学来说,经常走这条路,非常熟悉,摸黑也不会走错。我们学校的位置在晋源城里的文庙,到晋祠有十里多地,仗着我们年轻腿快,也不怕天黑,连跑带跳,一会儿功夫就赶到了,好些同学累得满头大汗。当时晋祠庙门口,除了我们太原二中赶来的学生,还有附近学校的同学,还有晋祠公社、晋源公社附近几个村的民兵,他们有人拿着铁锹、耙子等工具,大家都是一个目标:保卫晋祠!
我们学校去的同学按照班级分配了任务,各班都划分了位置。据牛维毅、李杰、方宪人、吕秋鲜、谢晓峰、樊天恩、胡海仙、王敏等同学回忆,记得十班的同学(他们是高中三年级的毕业班)年龄大一些,他们在晋祠庙的大门口,我们初74班的任务是在晋祠庙里的金人台那个地方,初72班的谢晓峰等同学记得他们班在文昌宫附近。刚才大家为了赶路,走的着急,现在一停下来,阵阵凉意扑来,顿觉凉飕飕的。我光顾招呼安排同学们占据各个有利位置,守株待兔,准备迎接即将发生的战斗,一不小心掉进了身旁齐腰深的水渠里,淹了个落汤鸡(当时晋祠难老泉流出的水清澈透亮,看似很浅,却深不见底),身旁一个同学赶忙把他的外套脱下来让我披到身上御寒。
我们就这样等到天亮,也没有见到一个外地来的学生,也没有见到其他人破坏。在第二天返回的路上,还看到有学生赶往晋祠,说也是去保卫晋祠的。后来听到的消息是,这些人听说晋祠有了准备,就中途取消了这次行动,没有来晋祠下手。这次红卫兵破坏晋祠文物的“革命”行动,就这样被我们挡了回去,胎死腹中。此后,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还连续一个多月轮流值班,派人在晋祠坚守庙宇,防止被人破坏。虽然是夏末的时光,但晚上还是非常冷的,同学们都穿上大衣御寒。杨进升老师和几个同学还在晋祠合影留念,现在拿出来回忆,感觉往事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文革中,全国有多少有价值的古迹被毁损殆尽。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真是做了一件好事、善事,否则,我们愧对子孙。
五十年过去了,宛若瞬间……
当年保卫晋祠的小伙子、小姑娘,
如今都已成花甲老人。
晋祠感谢他们,也保佑他们,
保佑他们永远快乐、年轻!
作者简介:
张庭会律师,男,山西省太原市人,系共和国的同龄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当过*人、进过工厂、也从事过企业管理工作。现为山西国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职律师,年逾七旬,仍奔波在法律工作第一线。
张庭会律师具有高级律师职称,同时还受聘担任太原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从事执业律师以来,办理过各类案件多起,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受到当事人的频频好评,及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