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出彩永和人霍虎勇珍贵古籍沿历史长河到
TUhjnbcbe - 2021/4/14 19:12:00
怎么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四月,暮春,梧桐花开。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虽然遇到艰难挫折,但是现实会在书中寻找答案。书,是力量的源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和古籍收藏家霍虎勇对谈,命题就是书,而且皆为“古籍”。

年,四处寻找地址建立博物馆的霍虎勇。

霍虎勇,80后,山西永和人。藏书12年,现有古籍善本二十余万册,民国经典十余万册,报刊创刊号三万余种。截至目前,他创建了籍塾阁方志文献馆、籍塾阁史志数字馆、籍塾阁书院,分布在太原、平遥和永和三地。他的藏书规模是全国民间藏家中数一数二的。他眼力独到,曾经为不少远道而来的同道把脉藏品。
  

他说,古籍里有历史经验,了解历史就能遥想未来。收藏古籍就是收藏历史。
  

对于比较珍贵的古籍残片,霍虎勇层层保护装在特制的盒子里。

他的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太原籍塾阁,一场关于古籍的对话开始。

霍虎勇:珍贵古籍沿历史长河到了我这里

在收藏的古籍上盖上自己的收藏章,对霍虎勇来说就像是给自己的孩子上了户口并紧紧抱在怀里的感觉。

在收藏的每本古籍上,霍虎勇都要盖上两个籍塾阁的馆藏章和一个自己的藏书章。

上拉可看全文

藏医书百余部,宅家抗疫百看不厌少年时代的武侠梦想解开收藏人生密码
  

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棂斜照进来,近四百平方米的古籍馆别有洞天,宋元明清和民国各种珍贵的版本或者残片随着历史的长河都到了这里。来时满身尘埃,破败不堪,如今光眉俊眼,修旧如新。二十万册古籍,霍虎勇要过好几遍手,修复、补字、装订,分类、装裱、陈列,工作过程繁杂到每页、每个字、每道装订线。“这些古籍很有历史研究价值,涉及我国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的很大一部分。”霍虎勇说:作为藏书家有两个野心,一是竭尽所能把典籍收藏、保护好;二是竭尽所能去搞古籍文化传播,给后人留下实物。
  

谈话戴着口罩,话题自然绕不开当下的疫情。霍虎勇对古医书很感兴趣,藏有一百多部。“古代没有西医,瘟疫流行全靠中医药。这次治疗新冠肺炎,再次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他收藏的一套《本草从新》,有六册,记录中药材多种,是清代流传较广的临床实用本草,清人吴仪洛撰,清乾隆时期成书,按《本草纲目》分类方法排列每药述性味、主治、功用、辨伪、修治等,广泛总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这套书是年他从北京的中国书店买回来的。疫情期间,宅在家里,他一直研究学习,百看不厌。
  

霍虎勇喜欢收藏,和少年时代的武侠梦想有关。那时他个子小,羡慕电视剧中的侠客。“但是电视不能时时看,要是有几本这样的武侠书看该多好。”小小的他心里冒出这个念头。他的老家在永和县阁底乡,“当时那里非常穷,物资匮乏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只能想象。我喜欢夜晚冥想,可是除了星辰就是煤油灯,我看不到其他光亮的东西。年,我在县城上高中,周末在孔庙附近的地摊上遇到一套老书《天禄阁外史》,它好像突然解开了我人生中的密码,我看见了自己未来的样子。”霍虎勇非常兴奋:“当时书的名字非常吸引我,‘天禄阁’,还是‘外史’,以为是什么武林秘籍呢。”一问,书贩子张口要块钱,霍虎勇当时一个月零用钱才5块钱,到哪里筹这笔“巨款”,他犯了愁。最后找舅舅才借到,记得还是用信封装着给他的。书买回来后,就放到学校宿舍床下的皮箱里。他悄悄地没告诉任何人,那可是宝贝!现在,这套古籍价格涨到了两万元以上。
  

《天禄阁外史》是他收藏的第一部古籍,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此后,霍虎勇对藏书一发不可收。在海南上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他已经明白了文献的价值,所以对古籍更加憧憬。但是收藏需要经济实力,霍虎勇凭借文学才华获了很多文学大奖,其中第三届新概念诗歌一等奖的奖金是元,那可是笔巨款,他一下子都买了古籍。大学期间,他获了60多种文学奖项,奖金达到三四十万元,可是对于收藏要求越来越高的他来说远远不够。
  

霍虎勇说,看到古籍就想买,没钱怎么办,只好熬夜写作,稿酬有十几万。算是和郭敬明、韩寒一起出道的少年作家霍虎勇,别人已经红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却只是行走在自己的那个收藏世界里。
  

巨资买回宋代善本,仅留残片感知岁月“宋版明印”以假乱真缘于明代高手“造假”
  

9年起,霍虎勇开始投入巨大精力收藏古籍善本,大约十万册,都是几经辗转从外省收来的,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套宋版书。
  

年,霍虎勇在海南工作。有一天QQ群里有位香港藏家联系他,说有套宋代佛经想出手,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他马上动身赶去一看,凭借多年的眼力鉴定确实宋版无疑。1.7亿元的价格像座山一样横亘在他面前,费尽周折,才把这套善本买回来。当时拿到手以后,霍虎勇尽量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捧在怀里,感觉像孩子出生第一次抱一样,小心翼翼的。“这页就是宋代佛经残片,距今多年了,连竹纤维都看得清清楚楚,气息咄咄逼人。放到塑料薄膜里保护起来,稍微一动都掉渣渣。”霍虎勇说,纸寿千年,整套宋版佛经已被他封藏了,能亲眼看到实物就算开眼界了。
  

一些善本价格从年到现在上涨了两倍多。年是分水岭,古籍在拍卖会上频频亮相,占到三分之一的成交量,一套书拍到一个亿不惊人。年,有宋版书以2.19亿的价格成交。“一眼看中的宝贝就得买回来,否则就被人抢走了。”霍虎勇说,他入行比较早,以藏养藏,是他解决收藏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这也是勉强维持而已,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和他共同完成这些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
  

古籍收藏最难的是版本鉴定。明清时候也有很多伪书,都是当时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留下的,一不留神就被骗了。前几年,有个人买了一套宋本,跑到有关机构鉴定没有问题,但是不放心,专门远道而来请霍虎勇把脉。“我一眼看去就是宋本,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对,就是气息不对,纸、墨、字体、版本等没有一个不符合宋本。但是宋本的气场压人,那个宋本却很平和。”霍虎勇说,经过详细鉴定才得出结论是宋版明印,印书人很讨巧,用的宋墨宋纸,所以不少人才走了眼。霍虎勇珍藏二十多万册古籍善本,看过、摸过不下几万遍,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眼力,让他在圈子里很有名气。
  

从身边着手,“表里山河”萦绕内心对待心爱藏品的态度是终其一生、尽我所能
  

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霍虎勇按照这个文明主线收藏了很多关于山西历史的善本方志。他说,藏家有偏好,一般从自己身边着手,收藏类型从家乡开始,他也不例外。他的收藏从老家永和这片土地上做起。方志中有很多内容,通过古代文人墨客生平事迹、作品集内容,能从侧面印证当时历史时期的面貌。从《禹贡》起,全国方志中的山西篇幅占比很大。他收藏全国志书,以山西为主,数以万册,从书里佐证了关于山西的一个个争议。在藏志书的同时,霍虎勇也藏丛书,通过相互补充佐证,了解历史真相。
  

在众多的有关山西的典籍中,霍虎勇珍藏的明代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四十册、明代万历二十年《水经》二册,清代雍正十二年《山西通志》一百册、清代乾隆三十九年武英殿版《元和郡县志》十二册、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山西志辑要》十二册、清代光绪十八年《山西通志》九十六册、清代光绪二十三年《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十六册、清代名臣孙嘉淦手抄版《山西爪子论》一册、民国《山右丛书初编》一百零二册、民国《山西名贤辑要》五册等等,这些珍贵典籍对研究山西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古籍方志中的文字记载是历史真相,让人有直观认识。出土的文物或碑文,对很多东西的记载极其有限,也是割裂的,难免有失偏颇。”霍虎勇提出国家应该大力进行古籍的整理和保护。5月18日,霍虎勇准备在太原关帝庙举办一个展览——《方志中的太原》,形式小而精,分为地理沿革、民风民俗、人物事迹、关帝精神四类。古籍原版从明代到民国,记载范围从有史以来到民国历代典籍中的太原。让收藏最终走出去,这是他最高兴也是最愿意干的事情,“多一个人了解古籍,多一个人保护,多一个人传承。”
  

收藏很艰辛,要完成一个系列,有时缺一本、两本,怎么办?得知哪位藏友手里有,为了得到一件藏品去“讨好”人家,不知要跑多少趟,彼此成为朋友,最终被霍虎勇的真诚所打动才能如愿。“有时候等五年八年也是有的,等到老先生作古,后人不喜欢才出手卖了。所以,这也是令很多藏家无奈的地方。” 

霍虎勇与员工秦颖一起修复破损的古籍。

曾有外地藏家愿出高价收购他的全部善本,“我对每册古籍都像鸟儿对自己身上的羽毛一样珍惜,舍不得拔。竭尽全力保护古籍,也是保护历史真相。”霍虎勇说,藏家对待心爱的藏品的态度是终其一生、尽我所能。

每每看到残损的古籍,霍虎勇总是心痛不已,不由自主的就要戴上手套研究修复方案。

霍虎勇:“开放式”藏书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霍虎勇珍藏所的清代光绪十八年《山西通志》九十六册。

自年,敲下中国古籍拍卖第一槌后,古籍市场日渐火热,到年,扎扎实实地进入亿元时代。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拍下一个亿,《宣德御制大般若经》卖了1.8亿元,《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种》卖了1.9亿元。霍虎勇现藏有古籍二十多万册,善本有三万多册,其中更不乏国内孤本。曾经有北京藏家愿意花重金打包购买霍虎勇的全部藏书,但被他拒绝。这么多年,霍虎勇以藏养藏,挣了些钱,可花得更多,终于积累下满橱满柜的古籍。据他的一位藏友介绍:仅就方志类古籍而言,霍虎勇的收藏,在省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全国也能排进前三。他收藏的许多古方志,不仅省图没有,恐怕国图也未必有。

比较珍贵的古籍,霍虎勇都分门别类存放于柜子里。


  

一般爱读书的人,也爱藏书。而习惯藏书的人,对书都是珍爱有加。民国时有位藏书家,藏书数十万卷,怕别人来借,就在书房门口贴个条子,“老婆不借,书不借”。
  

不仅如此,收藏界的人,收到什么好东西,习惯捂起来,免得露富,引人觊觎。古籍善本作为其中一类,市场价格同样惊人,保护的难度更非金石陶瓷可比。所以古籍一旦到了藏家手中,肯定会被妥善地保护起来,再不面世,更不用说与人分享。
  

只不过,霍虎勇藏书,算是“开放式”的藏书。他但凡收到什么好书,总会邀请朋友一起来品读赏鉴,并没有“敝帚自珍”的心理。

游走在书柜间,霍虎勇品味着人生的意义。

在书海中,享受每一天。

上拉可看全文

收藏古籍,传播比传承更重要
  

品读赏鉴,势必会局限在小圈子里,霍虎勇有着更大的理想。他说,藏书,不是要把书藏起来不让人看,藏书的目的,还是要让典籍为社会、为大众服务。
  

霍虎勇收藏古籍,以古代方志为主要兴趣。方志类的古籍,记录着古代的山水、风土、人文等,可以说是古代地方文化的集成,能最准确地反映出古代*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史记》中有个故事:刘邦攻入咸阳,其他人都到收藏金银布帛的官署去争抢,只有萧何去搜集各衙署的图书。后来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汉王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而这些东西,至少在宋代之后,完全体现在方志中。由此可见方志的重要性。

霍虎勇最大的享受就是在书海中徜徉。

现在,古方志已经成为古代文化中重要的文献资料。但是,缘于社会的发展,也缘于时代造成的文化代沟,这些古方志只有很少专业的研究者才能看懂,才会熟悉,和普通大众关系很少。稀缺珍贵的古方志,更是被“藏在深闺”“束之高阁”,完全隔绝于现代生活。
  

霍虎勇有次在接受采访时说:“古籍善本不同于其他收藏,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更肩负着传播者的责任。作为藏书家,不应该、也没有资格让这些文化精华沉寂在自己的手中。”
  

霍虎勇自己的书房,叫“籍塾阁”,后来藏书的地方顺理成章也以之为名,近几年,又建博物馆,还是以“籍塾阁”为名。既然是博物馆,那天然就有向公众开放的意愿。虽然,现在还未大张旗鼓宣传,也不具备大规模开放的条件,但这是霍虎勇的一个努力方向。他把自己收藏典籍尤其是古方志的目的概括为两个词:传承和传播,而且,他认为,传播比传承更重要。
  

更多人使用,才是真正的“传承”
  

把散落于各处的古籍收回来,该补的补,该修的修,让它们焕然一新。在霍虎勇看来,这仅仅是“保护”,实际上还谈不到“传承”。而传承,是要做到“承”过来,“传”下去。这涉及到目录学、版本学、方志学方方面面的知识。
  

霍虎勇收回来方志,自己首先要看一看,和其他相类似的或者不同年代所修的版本对比一下,甚至会订正勘误。他说,古人修志,也有古人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有名字、年代以及地理性的错误,如果不指出来,原样交给后世,也是不负责任的,那不是真正的“传承”。
  

霍虎勇和他的团队现在已完成了《籍塾阁古方志书目提要》,《山西稀缺古方志书目提要》也接近完成。在这两本书里,霍虎勇把他收集的方志,都分门别类整理清楚,修于何年何代,编著者为谁,大概内容有些什么,“提要”里都写得一清二楚。两本书都进入出版计划,出版后,霍虎勇的部分珍贵典籍就算“大白于天下”了,而任何有志于方志研究的人,假如看到这两本书,都能知道霍虎勇的收藏对他的研究有多重要,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而霍虎勇既然愿意“暴露家底”,就已经做好了为研究提供借阅、复制的准备。霍虎勇认为,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籍的存在,让更多的人能使用古籍,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基于这样的理由,31岁的他,说起这些藏书的归宿,他说,捐给官方机构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十,因为如果捐给官方,他会有这些藏书“与世隔绝”的担忧,这违背了他的初心。
  

霍虎勇说,现在“传承”这个工作,对于古方志,做的人还不多。这是因为,如果是单纯的书商,那么他既缺乏专业能力,更没有这个意愿,而专业的学者,手中缺少方志实物,无法开展相关研究。他觉得他有种使命在身上,应该更好地传播典籍收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古籍“活起来”,他有多种尝试
  

“传承”已然非常难,而“传播”则更是困难。一直以来,古方志既与普通人关系不大,更不会对现实产生太大作用。霍虎勇觉得,这并不利于古籍的保护。“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古籍的珍贵,让古籍和大家建立关系,哪怕是知道古籍很值钱,也能促使古籍被保护下来,至少不会被当成烂纸烧掉,而能主动把家里压在箱底的古籍拿出来重见天日”,霍虎勇说,更重要的是,“习总书记说‘让文物活起来’,对于古籍更是如此”。
  

霍虎勇的“籍塾阁博物馆”虽然还没开始正式运营,但是霍虎勇已经有了个“宏大”的目标。他说,5年内,他要把博物馆所有的古籍都数字化,但凡对古方志有兴趣的人,都可以上他这儿来检索、查阅,或者是毫无目的只是好奇地浏览,“完全免费”,想看原文,也有“高清的PDF”。
  

同时,霍虎勇也认为,不能把古籍藏得严严实实,要走出去,走到大众生活中去。5月18日左右,他计划在太原老关帝庙里搞个展览,《方志中的太原》,精心选取方志中有关古时太原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怎么过节、怎么交往。“比如,太原人都知道傅山,都知道傅山发明了‘头脑’,我就会把相关的内容都挑出来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老太原人是怎么生活的。”霍虎勇说,这种展览既可以搞临展,也可以搞成常态化的展览,模式还可以复制,《方志中的临汾》《方志中的运城》等都行。谁不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感兴趣呢?而这样的展览,更可以改变古籍留给大众的高远、高深莫测的印象,能拉近古籍和大众的关系。“这事情总要有人做,不如从我开始。”霍虎勇说。
  

让古籍“活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霍虎勇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编写《龙山志》《历史典籍中的沁源》。他们编写志书最大的基础和最大的底气,就是霍虎勇所收集的国内各种志书,既能找到相关资料,从体例、表述、内容也都有法可循,不至于被修志的先辈们所耻笑。《龙山志》一旦成书,这座拥有我国唯一道教石窟的太原文化名山,它的历史定位和历史地位将会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从此,龙山文旅的开发和发展,也将有科学的依据。同样,这也意味着,古方志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现代新修的《龙山志》中,将会重获新生。
  

霍虎勇还认为,事实上,古方志也能对现实有直接的作用,并且,他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现在,各地搞文旅搞得如火如荼。但霍虎勇看过很多地方,比如开发一座山,就是修建上许多亭台楼阁,再铺条步道,尽管美轮美奂,但千篇一律,同质化、单一化严重。他认为,这是当地的开发者没有弄清楚要开发对象的历史脉络,没把握住要开发对象的文化特质所导致的。“一座山,山上建过什么庙观,出过什么名人,有过什么故事,留下什么诗文,这在方志中都会有很详细的记载。这些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座山区别于其他山最本质的东西”。霍虎勇说。
  

年7月,霍虎勇的新青年传媒公司成立。

霍虎勇正在为一些地方的文旅业搞规划。这个规划,也源自他掌握的丰富的古方志。能知道历史,便能洞悉未来,这样的规划不会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总是和当地的历史一脉相承,和当地的文化无限契合,所以也就拥有了独特的气质。
  

这是古老的方志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绝佳例证。“服务,也是传播,而且是更好的传播”,霍虎勇说。

武侠梦造就的收藏家

一大串钥匙,锁住的是霍虎勇十余年收藏古籍的心血。

为了让古籍焕发光彩,每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时,霍虎勇总会毫无保留地拿出家珍与大家分享。

霍虎勇出生农家,因少年时的“武侠梦”,他走上了古籍收藏的路。
  

拍卖市场上,古籍现在是热门品类,上亿元的古籍善本已不罕见,坐拥二十多万册古籍的霍虎勇却并未因此成为豪富。
  

霍虎勇在查看千余年历史的宋代古籍残片。

古籍很昂贵,但对霍虎勇来说,其珍贵之处并非金钱能够衡量,它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是霍虎勇最看重的。
  

霍虎勇与设计总监张文强商讨古籍展示方案。

霍虎勇想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认知、熟悉,并最终服务于现实。
  

籍塾阁作为主办单位参与了第三届山西新锐诗人评选颁奖。

所以,霍虎勇收藏的目的不在于“收藏”而在于“开放”,这是他和一般藏书家最大的不同。

年8月,霍虎勇作为文化专家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研讨会。

让古旧的纸张重新拥有生命,让古时的典籍重新焕发光彩,让古老的传统文化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 

霍虎勇和自己团队的部分成员。

霍虎勇选择了这样一条艰难漫长的路,上下求索,寤寐思服,而乐在其中。

来源:山西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彩永和人霍虎勇珍贵古籍沿历史长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