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是发展的指挥棒。今年起,省域、11市、个县(市、区)每年年底都要面对的全省“目标责任考核”具体内容将有大变化。3月21日,省*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3月17日省*府印发的《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进行解读并答记者问。
把所有的考核主体分三个层面来考,今后,尽管同样是县(市),要面对的“考题”也将不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等一批考核指标首次亮相,“煤炭产业占比降低率”等特色指标出现,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了解到,未来,转型、创新内容占“考卷”比重将达60%;安全生产、统计数据造假等两项“一票否优”制度的实行,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考核指标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展开
为什么要出台新办法,且省域、11市、个县(市、区)都要被考核?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统计局局长翟振新先回答了大家的疑惑。
“大家知道,以省第十一次*代会为标志,山西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省委、省*府正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翟振新说,省*府今天发布“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内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就是要通过严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标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引导和激励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动转型、创新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现场,记者了解到,《暂行办法》在*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等“国标”基础上,在全省统一设计了一套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重要导向的“地标”性区域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通过对省、市、县三个层面同时进行考核评价,压紧压实各层面的目标责任。
“从指标体系来看,所有的考核指标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展开,将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为产业转型、创新驱动、资源环境和增长质量四个方面。其中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两个板块是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核心。”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巡视员胡瑞文表示,选取的指标特别围绕创新和转型这个核心内容展开。
个性化、差异化“考题”首次亮相
作为新办法最大的亮点之一,今后,所有市(县、区)将被分类考核,这意味着,即便同属一类县区,今后也将面对不同的“答卷”。个性化、差异化“考题”首次亮相。
翟振新介绍说,《暂行办法》将山西区域经济按照省域、市域和县域三个层面进行考核评价。
省域即全省,从省级层面自加压力,通过进度监测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将每项指标的责任落实到省直各牵头部门;
市域包括11个市所辖区域,主要从市级层面落实地方责任;
县域包括个县(市、区),其中96个县(市)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分类,全省县域共分四类,实施分类考核。Ⅰ类为重点开发县域,共17个;Ⅱ类为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县域,共34个;Ⅲ类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共45个;Ⅳ类为23个市辖区。
“根据考核评价区域分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翟振新表示,其中,省域和11个市域采用同一套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29项指标构成。重点开发县域由26项指标构成,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县域由26项指标构成,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由28项指标构成,市辖区由25项指标构成。
安全生产、统计数据造假“一票否优”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了解到,考核中首次亮相的新指标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等。结合山西的特色考核指标有:煤炭产业占比降低率、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业投资及增长速度等。
《暂行办法》明确,考核将实行“一票否优”:各市、县(市、区)在安全生产和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等方面发生重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优”,取消当年表彰资格。“一票否优”意见由省安监局和省统计局提出,报省*府审定。
“两项‘一票否优’制度的实施,在全国是第一家引入。”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东表示,“一票否优”体现了发展以安全为先,发展必须“货真价实”。
“省*府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专项考核,每年公布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过程和结果应与省委、省*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及《山西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试行)》对接挂钩。”翟振新表示,《暂行办法》突出体现了“五大发展”新理念新要求和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省情特色,对于引导和激励各级各部门奋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意义重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