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
今天(6月7日),《中国文化报》专门将徽州、湘西、象山、晋中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予以总结和展示。现转发象山篇《浙江象山:耕海牧渔,踏浪而歌》,以飨读者。
在不久前举行的“振兴浙江曲艺”启动仪式上,在全国巡演近百场的象山传统曲艺《唱新闻:常年葱》作为保留节目,再次登上杭城舞台。近年来,在浙江象山,渔民号子、宁波走书、细十番……一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正走出象山、走出浙江、走出中国,在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耕海牧渔,踏浪而歌。
图 徐福东渡遗迹
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三面环海,两港相拥,素有“百里海岸,千年渔乡”之美誉,是中国渔文化之乡,建有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多样的渔业生产、浓郁的渔区风情、斑斓的渔家艺术,构成了象山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形态多样、文化生态完好的海洋渔文化。象山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15项、市级非遗项目33项,其中与海洋渔文化直接相关的有3项,占到非遗项目的60%以上。象山县高度重视海洋渔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渔节、中国海钓节、中国海鲜节等海洋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以及三月三·踏沙滩、六月六庙会等民俗节庆品牌的成功打造,当地的海洋渔文化得以焕发青春、大放异彩。
图如意信俗
年,象山县成功创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年月,《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文化部批准实施。年9月,正式启动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该实验区保护范围为象山县全境,总人口54.9万,陆域面积平方公里,拥有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95公里。
图 祭海仪式
在近几年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当地注重整合多方资源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这是当地开展实验区建设工作的亮点之一。比如,他们通过举办非遗课堂,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吸纳各方力量加入到非遗资源的调查、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中;通过实施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唱新闻、走书、鱼灯舞、竹根雕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
5月7日晚7点多,象山县城,华灯初上。在橙堡地方特色文创生活馆,一群家长和孩子围着志愿者七巧刺绣社社长徐嫦月问这问那。“端午节来临之际,制作香囊是节日的传统。我们通过
年8月30日,象山县成立了首支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目前已有71名成员。这支由公务员、教师、媒体人、企业管理人员、退休老同志等组成的非遗志愿者队伍,结合各自的爱好特长,或参与非遗项目寻访,或参与非遗资料搜集,或参与非遗宣传普及……近两年来,志愿者们活跃在非遗保护一线。志愿者徐嫦月对传统刺绣情有独钟,专门成立七巧刺绣社,开起了非遗刺绣课堂;志愿者郑琪带领非遗调研小组,用了两个月时间,对87岁手艺人徐夫青家的蓑衣史进行梳理,用镜头记录下蓑衣从棕榈叶取材到成衣的整个流程……成立至今,志愿者们参与全县公益书场活动80余次,组织举办非遗课堂1次,与温州市、宁波鄞州区开展交流活动次,组织调研非遗项目个,开展非遗培训次,开展非遗宣讲进校园14次。非遗志愿者的良好形象成为象山非遗保护传承的一张闪亮名片。
象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吴健表示,自年起,象山县举办了15期公益性非遗课堂,涉及非遗项目0余个,培训人数余人。大批“80后”“90后”走进课堂,最初他们对非遗并非一见钟情。后来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团队,并成为象山非遗保护的新生力量。为确保非遗志愿活动常态化、服务制度化,该县非遗保护中心除定期邀请专家对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外,还每年从专项经费中列支3万元用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唱新闻、做盘扣……5月7日下午,象山县滨海幼儿园“爱非遗爱音乐”迎“六一”文艺演出精彩上演。从年开始,该园就将构建“渔文化非遗”主题活动作为一项课题进行实践,以“传唱中的非遗:渔歌渔谣”“指尖里的非遗:传统技艺”等四大主题为主要载体,通过非遗工作坊、非遗课堂、亲子互动等活动形式让孩子认识非遗、喜欢非遗、传承非遗,受到家长和小朋友们的欢迎。4月14日,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专家组来到滨海幼儿园考察,对该园的非遗实践表示肯定和赞赏。
据悉,象山县为保障非遗进校园活动顺利实施,制定下发了《象山县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申报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去年,县文广新局与县教育局联合命名了首批11个县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下拨补助资金55万元,用于校本教材编印、传承人聘请、课程开设、项目陈列室建设等工作。比如,西周镇下沈小学的竹工艺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今年4月,学校慕名请来当地西岙郑村的竹器制作老手艺人郑小才、郑建林,作为该校四年级学生的竹编、竹刻老师,并定期开课。每到两位老人的授课时间,教室里就人头攒动。
图昌国清明太平会
象山县石浦镇昌国清明太平会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活动,后因历史原因中断60余年。几年前,当地老人主动提出恢复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了县非遗保护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位村民主动报名参加演出。恢复活动当天,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各式灯队浩浩荡荡,数万名群众从象山各地冒雨赶来。
图 民俗文化展演
据了解,除清明太平会以外,一些中断几十年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如开洋文化节、谢洋文化节、石浦十四夜、三月三等17项民间民俗活动近年来在当地都得到了恢复和发扬光大,活动参与群众少则数千人,多则10万余人。
年,象山以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为契机,投入资金万元,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场非遗精品会演、巡演,参与演出累计余人次,覆盖全县18个镇乡(街道),受惠群众7万余人。如今,浙江象山正抓住建设海上新丝路的契机,踏浪而歌,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