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美哈了看汾河入黄,听万荣笑话黄河
TUhjnbcbe - 2021/6/24 16:28:00
北京扁平疣治疗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3030.html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万荣县委书记杜中伟的邀请函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部,地处*河与汾河两河交汇处,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全县县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共辖10乡4镇、个行*村、45.6万人。
  

万荣文化厚重。多年前,轩辕*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祀后土,历朝历代先后有九位皇帝二十四次来此祭祀。汉武帝一生六次亲临祭祀,并留下千古绝唱《秋风辞》。万荣人文荟萃,有诗人王勃、明代廉吏薛瑄等历史名人。万荣是闻名全国的“中国笑话之乡”。“万荣笑话”被誉为*土地上的幽默之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万荣县一项特色产业。
  

万荣是果业大县。全县10万农户、8万果农,果树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苹果11.5亿公斤,是“中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万荣的苹果在全国第一家出口美国,在全省率先进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外高端市场,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万荣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峨嵋岭经济带上的农业典型、农村样板。
  

万荣是声名远扬的“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省级出口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五万多名万荣人遍布全国从事防水建材产业,产销量占全国1/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万荣防水建材销到俄罗斯、泰国等20多个国家。万荣现代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新型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万荣汇源公司是汇源集团在全国产业链最全、生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中心工厂之一。
  

万荣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稷王山、孤峰山“两山”,*河、汾河“两水”,遍布全县的果园一望无际、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到36%。开发建设了中华祖祠——后土祠,慈善世家、晋商豪宅——李家大院,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等六大景区。李家大院是国家4A级景区,“晋汉子农庄”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万荣正以“敬天法祖·乐善万荣”为主题,打造“特色旅游县”“全域旅游示范基地”。
  

万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晋陕豫*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距西安公里、距太原公里,距郑州公里,两个半小时左右都可到达。闻合、河运两条高速路穿境而过,国道、运稷一级路纵贯南北,30分钟可到达运城高铁站和运城机场。蒙华铁路万荣段正在建设、通用机场项目选址确定,高效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形成。
  

“十三五”以来,万荣县认真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落实运城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总要求,牢牢扭住“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总抓手,按照抓好“五个提升”(提升*建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经济总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民生福祉),突出“五个重点”(重点建设新型工业县、优质果业县、特色旅游县、美丽城乡、文化名县),建成“五大基地”(防水建材生产基地、医药加工生产基地、新材料新能源生产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域旅游示范基地)总体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实现在峨嵋岭经济带振兴崛起、在*河经济带率先崛起,加快“把万荣名县变成发展的强县”。
  

海内存知己,笑城欢迎您。热情好客的万荣人,诚邀四海宾朋、各界人士到万荣休闲度假、感受快乐、投资兴业、共襄发展。

汾河汇入*河处。

*河万荣段

*河,由河津禹门流经宝井乡西,然后南下进入临猗。是该县与陕西韩城的天然界线。万荣县境内河岸线长37公里,河床上宽下窄,最宽处10.5公里,最窄处5公里,平均7.8公里。由于泥沙沉积,河床逐渐增高,河道不断变迁,所以才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在万荣*河沿县境内西边,汾河由河津注入,流经本县徐家崖、西范、西孙石、大兴、北辛店、南辛,然后汇入*河。汾河以西至*河为河槽地带无村落。境内共有冲沟多条。入后土祠登秋风楼遥想秋风起兮白云飞进李家院步耕读韵感念草木*落雁南归华夏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其底色是*土的颜色,人们也称之为农耕文明。在万荣,这里有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是古人土地崇拜的最集中体现,从汉到宋,有9位皇帝先后24次来这里举行过祭地的活动;稷王庙,表达了人们对于后稷教民稼穑的一种感念,也是对传统农耕活动记忆的浓缩;而李家人,虽发家致富建了“豪宅”李家大院,却依然以“善”为家训,告知后世子孙,“敬祖先、和亲邻、行善道,此乃人之根本”,践行着古老农耕社会中最为人珍视的价值观。秋风楼上追述后土崇拜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的第十三站万荣,在历史上称之为“汾阴脽”,传说轩辕*帝平定天下后,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在*河和汾河的交汇处的土丘上,又建立扫地坛以祭后土,刘彻先后来了6次,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风辞》。

位于后土祠正殿后的秋风楼。汉武帝祭祀后土时在汾河泛舟写下《秋风辞》,楼上藏有秋风辞石碑。

11月23日,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来到了万荣县的后土祠。如今所见的清代建筑当然并非彼时的扫地坛,但祠宇的建筑和形制都体现着皇家祭祀场所的威严和雄壮,尤其是站在秋风楼上望向*河,低吟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的诗句,不胜感喟。

古人有“皇天后土”之说,也是帝王们统治合法性的来源,于是便要“敬天礼地”,唐宋时期,后土祠的建筑形制和规格达到鼎盛,也是北京“社稷坛”和“地坛”的前身。在万荣后土文化传承人沈伟杰的带领下,采访团在后土祠内看到了一通明代时期的石碑,上面记录的是宋代后土祠的面貌,多亩的占地面积,殿阁林立,院落重重,除了扫地坛外,后土的神殿、随扈的各种神灵庙宇,不一而足,规制严格,庙貌庄严,可以想见,古人崇祭之心如何虔诚。

飞云楼

沈伟杰告诉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当年汉武帝选址的时候,将后土祠建立在了四面环河的小土丘上,但在清代康熙年间,*河泛滥,后土祠被湮没在水中。当今现存的后土祠,是清代同治年间迁址后修建的,并由皇家祭祀场所逐渐演化成了老百姓祭祀后土的祠庙,大家都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后土祠里标志性的建筑是秋风楼,因楼上藏有几块后代书家所写的《秋风辞》碑而得名。据传,这座清代建筑是当地老百姓的“自发之作”,为了纪念汉武帝刘彻所建;还有一种说法,说该楼有明代的风格,是清代迁建到此处的。

秋风楼的石碑

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则是秋风楼顶层暗藏玄机。顶层屋顶西北角的横梁上刻有一个“福”字木雕花瓶,透过悬柱与“福”字连成一线,远眺前方的河滩地,就是汉唐宋时期后土祠老庙的所在地。“这是清代重建后土祠时,当时知县设计的,为后人凭吊怀古提供了最确切的依据。”沈伟杰说,当年汉武帝创作《秋风辞》的地方,就是在*河与汾河交汇的地方,他从韩城而来,横渡*河,从*河进入汾河,在小土丘的东北角登陆进入后土祠。

从后土祠出来,记者开始寻找汉武帝当年写《秋风辞》的地点,旧后土祠原址,只可惜那里早已成为一片荒芜的湿地,在落日的余晖下,金*的芦苇随风飞舞,汾*交汇处,一群野生的鸟儿,盘旋着、低鸣着……听说不久后,这里将建一座湿地公园。

稷王庙里怀念农业始祖

通常,我们用“社稷”来指代国家、*权,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意味着土地与庄稼,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其中,稷既是谷物的名称,也是传说中农业开创者——后稷的名字。

后稷,又名弃,是我国农业始祖、五谷之神。相传后稷小的时候,就对农事特别感兴趣,后来他就教给老百姓怎么种庄稼,百姓们也因此衣食饱暖。晋南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的地区,稷王庙非常多,体现了百姓对这位农业始祖的崇敬。稷王庙素来香火鼎盛,事实上,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对五谷庄稼的深厚感情和依赖。

万荣县的稷王庙在太赵村,年,古建部门工作人员对其修缮时无意中发现了“天圣元年”(3年)的墨书题记,确定了稷王庙的大殿创建于北宋中早期。

稷王庙戏台

这一发现,添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这座大殿,是国内仅存的北宋庑殿顶建筑。庙里原有戏台,是元朝至元八年(年)所修建,可惜后来塌毁。采访团22日所见,是民国十年(年)重新修建起来的,由此,戏剧史专家推断,元朝初期,登台表演已经出现,对了解我国戏剧史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李家大院里感喟善行义举

山西晋商大院多,都说王家归来不看院,但来到万荣的李家大院,是另一番感受。这里有着山西大院中唯一的英式建筑,部分院落中还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是一座南北融汇、中西合璧的晋商大院。李氏家族的发展脉络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他们以传统农业为立家根本,逐渐进入商贸领域,世代秉持“富而不骄”的家规,其乐善好施的义举时至今日还在村子及周边广为流传。

李家大院,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家宅,和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个“善”字,意思是李家祖先让李家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在李家历史上,善行不断:“清光绪三年,李家出资在万泉一带放赈舍饭;清光绪十六年,李敬修捐助五百金重修万泉书院;清光绪二十年,孤峰山发大水,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不让一人受饥饿;民国十九年(年),瘟疫流行,李家购回防疫用药,户户发放,安度疫情之灾;年至年,山西接连大旱,李家“道”字辈先后赈济河东十七县灾区每县银元……”不胜枚举。便是从李家院落宅门上的匾额也能看出来,有清代县令鹿公颁发的“急公好义”匾额;有阎锡山颁发的“博施济众”牌匾;还有很多村民们集资捐赠的“为善有方、世人标的”匾。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泉文庙,现仅存大成殿和琉璃影壁,庙中有七棵千年古柏。

讲解员王媛说,李家是当地的大善人,因为万荣是干旱的重灾区,农民们经常颗粒无收,李家就广设粥棚,接济穷人。李家赈灾用的粥有个标准——碗中插筷不倒。王媛记得曾经在重阳节时接待过几位年长的游客,在讲到李家的善举、善行时,游人中有一位老者就说,他是万荣人,小时候还在李家大院吃过李家人发的馍。

万泉文庙古树

在李家族人李道升的院落里,还有一个故事。深夜,小偷跑到了他家房顶上,李道升听到了就高声喊着,“快下来吧,天这么黑,要是你不小心摔下来,父母该多心疼?等着,我给你搬梯子。”待小偷下来后,李道升听了他们的难处,亲自送上银两,最后还给小偷安排了工作。

农耕文化的特点是朴实厚重、与人为善,李氏家族耕读传家、善行天下,便是最好体现。在古代,这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之一,在今日,也应当发挥它传承的作用。

永利村聊侃文化弯弯曲曲建设美丽乡村孤峰山引*河水滋滋润润灌溉万亩良田

万荣笑话里有个段子,说外地人路过万荣地界,坐在一家门前歇歇脚,主人家宁可给路人一个馍,也不给他一碗水。还有一个段子说,万荣人缺水,洗脸都要精打细算,几人晒自家省水高招,有人最后说,家里人早晨排队站好,一口水喷过去,各自擦把脸就算洗过了。

笑话的背后自然是缺水造就的无奈。

孤峰山上引来了*河水

11月22日下午,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在万荣县刚刚落停,县里就晒宝般地请采访团去了孤峰山。它本也是个景区,但县里力荐的却是在山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别处都是推荐自家的国保、省保单位,万荣却让先去看水利施工现场。

万荣人的思路果然不一样?不,因为万荣太缺水了!

深厚的*土层是万荣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也正如此,地下水要打三四百米深才有,而且水量很小。过去万荣人每天早晨洗脸,浅浅的半盆水,上学的先洗,然后是去地里干活的洗,最后才轮到在家的人洗。虽有*河、汾河过境,可是“干万荣”的名号背负了上千年。“从南到北一面坡,东西到处是沟壑,*河只从地边走,十年九旱没水喝”,歌谣唱出这种尴尬。*河居然不滋润万荣的土地。

农耕为主的地方,没有水,就只能看老天脸色,等雨水养田。孤峰山一带有这样一句民谚:“要想把*河水引上山,除非柏叶落了柳叶圆”。一腔zeng气的万荣人偏不信,不要柏叶落,不等柳叶圆,*河水马上就上孤峰山。万荣人的心里怎能不激动?

孤峰山是万荣“两山”之一,最高海拔米。出城南行8公里左右,便到山脚下。

11月22日下午,采访团到时,这里正在施工,工人们正平整地面,再挖下去三四米,弄成一个长方形土坑,这是一个正在修建的调蓄池。

万荣县水利局长解胜刚对记者说,孤峰山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山、林、水、田、湖结合的生态工程。山脚下、半山腰以及山顶都要修建调蓄池,山下的蓄水量达00立方米,山腰和山顶的蓄水量分别为0立方米。调蓄池将引入*河水,不仅满足涵养孤峰山亩松林和亩坡地的需要,还能解决附近农田的灌溉问题,让万亩荒地成为良田,并且兼具森林防火功能。

一路盘山上行,路旁引水管道新崭崭明晃晃地分外引人注意。来到山顶法云寺前,大型调蓄池已经进入铺设水泥面的阶段,显然比山脚的工程进度要快。根据规划,到明年3月份,这项工程就要全部完工,*河水便将在孤峰山上倒映山色。

有水的滋润,有土的养育,万荣不愁脱贫奔小康。

乡风文明打造村庄新气象

水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乡村兴旺的基础。

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产业兴旺,还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万荣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关键,建设了一批示范村。

11月23日一早,采访团就来到了万荣县乡村文化建设示范村——西村乡永利村。

永利村,别名坞堆庄,明代时由移民聚集成村。

在永利村的大小街巷中走一走,不难发现这里的美丽。家家大门口的墙上都挂着家风家训,牌子上写着户主名字。村里娶媳妇、嫁闺女,如今都要把家风家训牌作为考察标准,首先打听是不是“五星文明户”。

和传统上聚族而居的村子也不一样,这个有余人的村子,共有37个姓氏,大家和睦共处。最重要的是,家家重视文化教育,清朝时,出过进士、举人等,颇有文化底蕴,就是在民间,也有侃文化。

永利村侃文化园。几个石墨盘和石碾子摆摆就是“侃台”,村民们还把侃得最好的评为“台长”。

何为侃文化?村中的宣传员程晓红带着采访团参观了村中专门修建的侃文化园,几个石磨盘和石磙子摆成坐椅,便是村人嘴里的“侃台”,茶余饭后人们在这里开启各种“侃”。永利村人的侃文化其实就是人们在言语交流中,慢慢形成的一种风趣、幽默的口头文化,并一代代传承。

侃台旁边的墙上贴着一些“侃”出来的精品段子,供人一乐。靠墙还竖着一排木椽,呈阶梯状,据说侃得水平高,会被封为“台长”,还可以把名字挂在最高的那根椽上。不过,永利村人认为侃得最有水平的是他们村委会主任王靖博在美丽乡村验收时说的那番话。

年年初,美丽乡村验收组第一次到永利考察的时候,对这个村子并没有好印象:“道路弯弯曲曲,巷道宽窄不一,基础设施落后,不符合美丽乡村的评选标准。”陪同验收的王靖博立马说:“万里长城也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可那是世界闻名;万里长征也是弯弯曲曲,而且艰难困苦,可却影响了世界”。这两句话让验收组的人看到了永利人对自己乡村的热爱,也看到永利村发展建设的志气。永利村就这么意外地捧回了美丽乡村的称号。

虽说是意料之外,其实又在情理之中。

来到永利村的文化大礼堂,可以全面地了解这个村庄的历史,以及村里的家戏文化、社火文化、抬阁文化等八大文化。记者特别注意到,在这些文化展示部分中,有一个区域挂了把铜炒勺。王靖博告诉记者,这里展示的是永利村的“勺文化”。

据说清末的时候,永利村一王姓先祖曾在御膳房当帮厨,学得了一手好厨艺。他将自己所掌握的厨艺,代代相传,还带出了大批高徒。改革开放后,这些厨师传承人遍布临汾、运城一带,靠着精湛的厨艺,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目前,永利村户中有多人在外从事餐饮行业,已成为永利外出务工的一支生力*,也构成了永利村独特的“勺文化”。王靖博本人也曾靠着一把炒勺创下不小事业,回村当村委会主任这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三年前的永利还是稷王山麓下的一个贫困山村,道路坑洼不平,坡大弯多,村里连个简单的排水沟都没有,晴天污水横流,雨天水深路滑,环境卫生因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而格外脏乱差。在外地做生意的王靖博回到村里,对村子的发展特别关心,也说了诸多建议。没想到,在这一年的村委换届中,他居然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他还在打理自家生意,把生意交给女儿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到村里。三年过去,昔日垃圾遍地、蚊虫漫天的垃圾场如今变成了全村的议事、休闲、娱乐活动中心,承担着村委会办公、日间照料中心养老、红白事大厅、广场文娱活动等各种职能。说到红白事大厅,永利村人更是叫好声不绝。有了红白理事会,各家办事都需要提出申请,理事会妥善安排各项事务,就餐菜品、费用都有明确标准,这一制度杜绝了村民之间的攀比,每场事办下来给每家至少节约了一两万。

文化大礼堂外的山墙上也有亮点,不仅能看到村里评选的好婆婆和好媳妇,还把村里*员干部的姓名、电话、照片都贴在了墙上,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保证村民随叫随到。

在村委会的办公楼,采访团看到这里设置了一处乡贤榜。与旧日乡贤的概念不同,永利村把外出务工还不忘为家乡作贡献的人,以及留守村中的能人都选入了乡贤榜。

大葱丰收,父子俩虽辛苦但心里很踏实。

这一项项措施,让永利村三年大变样,不仅村中家家一条心,就连外出的永利村人也时时不忘家乡。每年的正月廿三是永利村全村团圆的日子,在外打拼的人即使是大年初一没有回到家,但是正月廿三这一天必定会回到永利村来参加全村的大团圆。

在万荣,采访团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到了这些村里,城里的不想走,老了的不想死。说的便是乡村文化建设以来,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

农庄搞研学以传统文化为本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科技时代直到如今的网络时代,孕育于农耕文化的乡村已经不是旧日模样,耕读的传统也渐渐从现实生活中消失,城市日渐繁荣,乡村日渐萧条。

李汉生在北京打拼了27年后,回到家乡万荣县,将孤峰山脚下高村乡卓立村已经荒废了30多年的余亩土地,投资余万元打造成了一处研学基地。

三益书院

11月25日,星期日,采访团一行来到这里时,恰好遇到名从垣曲县新城中学前来参观研学的学生们。学生们在农庄打造的24节气园中,听老师们讲解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在家道馆里,通过参观各种农具、纺织用具等来了解传统农耕时代的家庭伦理结构;在这里的三益书院祭拜孔子,初步了解学习琴棋书画等传统中国文化……

晋汉子农庄纺织教学

农庄在每一处设计和布置上都竭尽全力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建设中,并且以中国最传统的耕读思想、知行合一的规则来设计研学课程,试图让传统文化在这处庄园里能得以全面展示,带给人们更多触动。

水能滋养土地,文化能滋养心灵。在后土信仰肇始的万荣,在农耕文化发端的万荣,他们给农耕文化增添了现代性的内涵,改变着这块土地——万荣用水滋养生活,用文化来建设乡村,未来定是新气象。

万荣县城全景

万荣笑话这张文化名片距爆款还有多远

到了万荣县,听几段万荣笑话方算不虚此行。

万荣笑话是深深植根于万荣民间的。在万荣,上到*府官员,下到普通百姓,他们说话总是那么幽默风趣,山西晚报千里走*河万荣站的采访,伴随着一路笑声。

只是,不太过瘾。早就听说,万荣县有万荣笑话博览园,也有万荣笑话剧团,便想着去拜访一下。一打听,说万荣笑话博览园已经关门了。

关门的原因是经营不善,经营不善的原因是没人来,但是,它和4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一个春节就来了35万人的李家大院就隔一条马路,说笑话园因没人来关张,似乎说不过去。

万荣笑话剧团的情况也类似,演出有一出没一出的,处于半停滞的状态,找两个讲笑话的演员也费劲。

地方民间曲艺生存发展之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仅仅一个方言的限制,就阻断了一大半地方民间曲艺传播的可能。万荣笑话更是以万荣方言为载体,脱离了这种方言,能不能说是万荣笑话都在两可。当地的同志也说,万荣笑话与万荣方言几乎密不可分,笑话的表现力一大半来自乡言土语,“不用万荣话讲万荣笑话,就没味儿了”。已故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曾经录过万荣笑话的光盘,但是,卖的却没有万荣人用万荣话讲的万荣笑话销量好。

另外一方面,万荣笑话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最好是现场发挥,地头村口、酒场茶桌才是最恰当的“舞台”。讲了三十年万荣笑话的郭澄说,效果最好的万荣笑话大多是“现挂”(演员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捕捉同台演员或现场观众的情绪反应的临场应对和即兴发挥),比方说,现场遇到什么事了,碰上什么人了,马上三言两语一个段子,一句话就抖响包袱。不仅对演员的要求高,本质上,万荣笑话,就不太适合那种有剧本和导演、按部就班的舞台表演。所以,现在,万荣笑话的演员,出入的场合很多是家户的红白喜事,当地企业的活动庆典,本地性体现十足。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怪现状,万荣人都在讲笑话,万荣县处处有万荣笑话,但你外地人来了,就是看不到专门的万荣笑话表演——这又和其他生存窘迫、后继无人的地方民间曲艺不同了。万荣笑话活着,生命力很旺盛,讲笑话和听笑话的从来不缺,就是不出万荣县(扩大一些,也只能说不出运城市)。

万荣人也许无所谓,但我实在为外地游客惋惜。

万荣笑话是我国地方民间曲艺的奇葩和口头文学的瑰宝,它孕育自独特的万荣地域文化,完整充分地显示了万荣人执拗要强、不服人硬上坡的性格特征,即万荣人所称的“zeng”气。万荣笑话以剑走偏锋、思维怪异来取胜,听众往往明知不合情理,却无言以对,由此达到另类而又值得玩味的艺术“笑”果。只要听过万荣笑话,你就知道,这在所有的幽默类艺术形式中,也是独一份。众所周知,喜剧是很高级的艺术形式,让人发自内心地笑出来,是很难的,没有文化内核的支撑,不和群众情感相连的搞笑,还不如直接去挠痒痒。万荣笑话在这一点上,其实已经超越了很多幽默艺术。作为山西人,当然特别希望它能走出运城,向所有人去展示万荣的“zeng”气。

而且,以方言为载体,并不一定成为万荣笑话发展的阻碍。香港演员*子华用粤语表演的“栋笃笑”,从年开始表演,到今年*子华才宣布息演,28年场场爆满;上海演员周立波拿来借鉴,用沪语表演,开创了“海派清口”,还把“一周立波秀”打造成电视节目,红火一时,凭什么万荣笑话就非得局限在万荣一隅之地?

李家大院里,郭澄在讲万荣笑话。

和郭澄探讨过万荣笑话要发展还缺什么的话题。当然什么都缺,缺明星演员,缺资金投入,缺演出场所。但郭澄说,最缺的还是专业的研究和创作队伍。在县里面,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万荣笑话的,都是民间的爱好者,靠的是对万荣本地文化的热爱,但这样的创作和研究,并不系统,也不容易形成规模。下力气打造出的万荣笑话剧,也没有在根本上和喜剧小品或者笑话串烧区分开来,没能把握到万荣笑话的本质特征。

万荣笑话似乎适合采用时下流行的“脱口秀”的表演方式,节奏要快、主题宜散,注重演员的现场发挥和控场能力,有意识加强和观众的互动,内容既要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展现万荣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更要有对国内外社会热点、时*要闻万荣式的解读和评价,要和不论是当地还是外地的观众都达到同频共振。万荣笑话本身就很接地气,现在,就是要把这个群众性延伸扩大,深入到全国的普通百姓里。而万荣方言,只不过是技术问题,在万荣话和普通话中取得一个平衡,并非不可能,需要的仅仅是试验、磨合而已。

要做到这一点,光有几个万荣笑话爱好者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得专门成立一个创作队伍——国内外哪个脱口秀节目没有专业的编剧团队呢——而且还得是在本地寻找人选,只有万荣人,才能理解万荣文化、万荣性格,才能创作出正宗的万荣笑话,外人再有心,也没有越俎代庖的能力,我们大家对于万荣笑话如今的境遇,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真要说起来,其实万荣笑话基础好的令我省的其他一些民间曲艺嫉妒,比如大同的数来宝、太原的莲花乐,要是也地处*河金三角,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有着全国性的知名度,还有着现成的位于热门景区的演出场所,能发展到一个什么地步,真是不可估量。

万荣县曾有口号,打造“中华笑城·欢乐万荣”,万荣笑话也是他们的一张文化名片,这张名片啥时候能骄傲地随时掏出来给人看,实现助力万荣文旅的功能,这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能早日看到的。

万荣蒸菜虽为家常滋味,烹饪却有讲究

蒸菜,是万荣县普通家庭最为常见的一种地方风味,自然也是招待客人的特色饭菜。以往蒸菜甚为简单,主妇们根据季节不同,采用不同的新鲜食材来制作。比如春天的荠菜、白蒿、苜蓿、榆钱、洋槐花、紫槐花、苜蓿花、扫帚苗、苦苣等,洗干净,拌以面粉,盛于大箅之上,覆以特殊炮制的猪五花肉,上笼大火蒸半个时辰。这种做法看上去特别像常说的拨烂子(裹垒),但是差别就是最后蒸时覆以五花肉,恰恰是这最后一点差别,让口感得到了更大满足。当猪肉经大火蒸制后脂肪渗透进了菜里面,食之肥而不腻,香味扑鼻,既可以当饭还可以当菜。况且在烹饪过程中既可以充分消*杀菌,又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

蒸菜出笼后,趁热连箅端上餐桌,再浇上一碗红油蒜辣子,味道的好歹看吃客下饭的速度即可。万荣蒸菜最多的是芹菜和粉条与肉搭配,将面粉、盐和调料粉放入切好的菜中,上下搅匀之后盛入盘中,再用面粉拌匀粉条和肉片,铺在芹菜之上,蒸熟后即可。

万荣县荣河、光华、贾村、王显一带的蒸菜最为有名,有“后土娘娘蒸菜”的传说。相传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祭祀后土途中,因天旱水浅,龙舟受阻,饥饿之时,曾食用过一农妇蒸制的野菜,甚为美味,对此味道念念不忘。传说此妇人即是后土娘娘幻化,“娘娘蒸菜”即由此而得名。至于汉武帝到底是第几次祭祀后土时吃过蒸菜,自然是无法考证的,不过证明蒸这种烹饪技艺是早已被人们采用了。

蒸菜,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非常悠久。在煎、炒、蒸、炸、煮、烧、烤等烹饪方式中,有“蒸为上,炒为中,炸为下”的烹饪原则,蒸是最为科学、卫生、绿色、环保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食物的各种营养不被破坏和流失。这些年来,万荣一些地方餐饮企业把蒸菜的品种和样式都做了更多的研发,达到了六十多个品种,不仅蒸菜,还可蒸水果。将过去用大笼蒸一大箅子的做法改成了大笼套小笼的精致蒸法,还可以单独成盘蒸,原本是一道寻常人家的小吃,如今也可以单独成席,甚至开成了酒楼饭庄,成为特色风味。

每一道地方风味都是当地文化的一张名片,那些越是普通的饭菜,越是容易俘获人心。

*河在这里接纳了汾河

万荣,千里走*河第十三站,河东第二站。


  

不到河东,不知中华历史之悠悠。


  

作为状元省份,山西共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河东大地上,就有90处,这又是一个全国第一,这里面万荣占了10处。


  

每到一站,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都会和当地先开一个座谈会,以期熟悉情况敲定采访行程。万荣的座谈会从晚饭后开到夜里11:30,最初的采访点,一口气定了22个!值得一看值得一报的实在是太多了。


  

三天的采访,我们每每从天亮跑到天黑,一座庙,一棵树,随手一指,就是千年。追寻的,是轩辕大帝、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的脚步,是张仪、王通、王勃、薛瑄的身影。


  

汾河在这里入*,河滩上,芦苇旁,留下了我们匆匆的足迹,脉脉不得语的大河,看尽四千年来此间朝拜的皇室与平民。


  

轩辕*帝扫地为坛开祭后土,汉武帝六次亲临皇家祠地,留下千古名唱《秋风辞》,唐玄宗两次来朝,至宋真宗时后土祠占地近千亩,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为海内祠庙之冠。


  

它是古代中国可以和泰山封禅并肩的皇室朝圣之地,甚至地名也由皇帝两次更改——唐玄宗因在此得鼎,将其改为“宝鼎”,宋真宗又因见了荣光幂河的祥瑞,再次将其改为“荣河”。


  

但大河才不会因此就手下留情,后土祠屡屡毁于水患。清同治年间知县戴儒珍,上任伊始直奔*河边探寻秋风楼,已荡然无存,后从*河边打捞出古祠残物,第三次迁址重修了后土祠。


  

这是我听过的最早的粉丝故事,因为他,我们才得以见到眼前的后土祠与秋风楼。


  

登楼远眺,远处有*河静流,脚下是张仪古道。相传当年村人张仪就是从这里过大河奔咸阳,主张连横,被拜为秦相。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


  

也正是深秋时节,汉武刘彻的吟唱好似就在耳旁,和着大河上吹来的风,中华历史瞬间跨越几千年,让人触手可及,心生浩荡。


  

所以你能瞬间理解,为什么万荣人身上有那么特别的zeng气了,人家实在是底子太厚,底气太足了啊!

民间艺人吴震、龙忠东、李卫存正在演唱《宝鼎船歌》。

秋风楼下,三位村人正为采访团录制《唱响*河》,面对*河,他们吼的是《宝鼎船歌》。

落日余晖前,

雄浑粗犷的船夫号子响彻了天际


  

*河之水天上来,禹凿龙门把路开。

宝鼎赐咱好风脉,后土娘娘送福来。

坡上行,浪尖踩,脊背朝天头不抬。

长蒿顶,操尾摆,浪里行船真痛快。

山西晚报千里走*河系列

美烫了!!!*河入晋第一湾全景呈现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采访活动首站——飞越偏关

美翻了!!!千里一曲,*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行走河曲

美萌了!!!城保于德,景奇于河。*河在这里比了个剪刀手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领略保德

美红了!!!拜谒晋绥边区,*河在这里染上“红色”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放歌兴县

美亮了!!!古事多多,古韵悠悠。*河在碛口"造"了个镇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鸟瞰临县

美震了!!!云飞浪卷三交镇,*河在这里可以"触摸"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遇见柳林

美醉了!!!石叠如楼,河美如绣。*河在这里画了个"金葫芦"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舞动石楼

美疯了!!!蛇曲龙行,折转回旋。*河在这里一口气拐了七个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一情动永和

美大了!!!大吉大宁,美不胜收。*河在这里遇见女神!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漫步大宁

美惊了!!!飞流直下,*水沸腾,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天下*河收壶口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放歌吉县

美飞了!!!师家滩:文脉厚重地,宁静温柔乡!大禹治水从这里开始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感悟乡宁

美嗨了!挟昆仑之神威,荡峡谷之绝响!*河在这里跃出龙门丨山西晚报千里走*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行吟河津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谢燕李遇李雅丽

孙轶琼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胡续光王晋飞

航拍: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晋飞马立明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李永江赵亮

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永江赵亮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薛旭杰闫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哈了看汾河入黄,听万荣笑话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