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发布会丨取得阶段性成果山西全面推进科技
TUhjnbcbe - 2021/7/3 22:38:00

3月29日上午,省*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省委编办、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山西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府新闻办主任张羽:

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领域是最应该不断改革的领域。”山西省委、省*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全方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出实施山西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目前已经取得战略性阶段成效,为增进社会各界对改革的了解,进一步释放重塑性改革的成效和红利,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组书记、厅长卫英慧,省委编办副主任李遊,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一处要海斌,省科技厅*组成员、副厅长牛青山和省科技厅*组成员、副厅长张克*为我们介绍我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晋主要新闻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记者,有省内主要新闻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记者,欢迎大家。

首先,请省科技厅*组书记、厅长卫英慧介绍有关情况。

省科技厅*组书记、厅长卫英慧: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记者一直以来对山西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大家为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可以说,我们都是山西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力量,是“同行”,是“战友”。借今天的机会,我非常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一下省科技厅开展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的有关情况。

开展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是我省创造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重要论述和“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大任务,也是我省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制度创新。

一年来,在省委、省*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科技厅坚持“根”上改,“治”上破,“制”上立,全面推进科技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部门职能重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从管理机构向作战队伍的转变。

一是省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

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是省委书记楼阳生亲自谋划设计、亲自部署安排、亲自推动落实的重大改革任务。

年12月16日,在省委创新生态专家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对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出系统部署,首次提出在省科技厅实施重塑性改革试点。

年12月23日,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楼阳生明确指出,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要求,深化科技、人才、教育、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年3月27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深化科技管理部门机构改革,以省科技厅为试点,像部队一样实施重塑性改革,把管理机构变成作战队伍。根据会议精神,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科技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改革方案建议。

年6月12日,经省委常委会研究,省委、省*府印发了《山西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方案》,标志着山西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顶层设计全面完成。

二是重构“小中枢、大布局”的科技决策体制

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年8月,山西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省委、省*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这一高规格的协调机构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全省域、全领域创新生态建设的重大问题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分管省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通过贯通“*产学研金服用”各主体,整合人才、平台、资金、土地、数据各要素,推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策链等“五链”深度耦合,形成了决策高效、响应快速的“大科技”决策管理体制,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是重建体系贯通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重建了从需求凝练—科研立项—评价监督等完整闭环的运行机制。包括:

瞄准国际前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我省转型发展建立需求凝练机制;

强化大数据运用,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建立科技战略分析研判和专家咨询论证机制;

以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立项为切入点,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贯通机制;

通过完善多元科技创新投入方式和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立全社会创新资源撬动机制;

重构省科技计划体系,建立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和动态调整机制;

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开展创新绩效评价,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与监督机制。

四是重塑服务高效、能力突出的科技行*部门

在省委编办的支持下,以科技与产业融合为路径,建立产业科技处牵头、服务支撑处和综合保障处配合的内设机构体系,改变了以往各个处室工作小循环,实现全厅业务协同推进大循环。省科技厅拿出6个处级领导岗位,在科技系统首次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担任科技项目专员,担负创新服务“首位”责任人的职责。目前,这6名科技项目专员已经全部上岗,开始工作。厅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的重塑性改革也同步完成,与厅机关共同形成了创新服务的整体力量。

这次重塑性改革,创造性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科技职能部门“四抓”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了省委要求科技“盯需求、强决策、抓落实、看结果”的战略意图。从具体的运行来看,已经呈现出五个新变化。

第一提升了创新体系新效能

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强化了统筹创新力量和资源的能力。新体制运行以来,我们全面加强与科技部、企业院校和各地市协调沟通,开通绿色通道,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需求已经挂牌筹建4家山西省实验室和9家省重点实验室。

第二构建了科技管理新优势

着眼新型举国体制“山西实践”蹚新路,初步达到了“链接前沿、洞察趋势,体系贯通、多链融合,撬动要素、整合资源”的要求,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科技支撑能力,全神贯注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第三推动了创新服务新转变

新的内部管理体系,打破了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障碍,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六新”突破,产业科技处室“主战”,服务支撑处室“主建”,形成了凝练一流课题、搭建一流平台、汇聚一流团队和人才、出好一流成果的新模式。

第四完善了科技监督新制度

新的管理流程,所有环节都有制度,所有制度都有流程,所有流程都有时限,树起了结果导向,压缩了自由裁量权,降低了科技管理风险,有力地优化了创新环境。

第五激活了干事创业新气象

通过内部管理体系再造,*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干部职工精神饱满,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的激情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应该不断改革的领域”。目前,重塑性改革的“物理变化”基本完成,“化学反应”正在进行。省科技厅*组决心按照省委、省*府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五个一流”形成机制,全力集聚创新资源,全面打造科技创新战斗队伍,为全省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府新闻办主任张羽:

谢谢卫英慧厅长的介绍。

下面,请省委编办副主任李遊介绍有关情况。

省委编办副主任李遊: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为贯彻省委关于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省委编办在省委编委的领导下,围绕“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推动省科技厅开展重塑性改革,重新配置省科技厅工作职责,重建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再造内部管理体系,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职能转变”,明确职责定位。

进一步明确省科技厅作为全省科技行*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发挥省委、省*府智囊团、参谋部作用,要建立完善与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管理机制,部门职能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抓战略、抓规划、抓*策、抓服务上来。其职能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重新配置: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山西方案”;

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高科技领*企业培育,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立足贯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着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供应链多链聚合、有效耦合,着力打造各要素互相支撑、协同创新、创造价值、共生演进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良好创新生态系统。机关各处室之间按照盯需求、强决策、抓落实、看结果的闭环运行,建立了科研项目动态调整与刹车机制,健全和完善了科技创新全过程、全链条监督和内部审计机制,真正实现了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分离又互相制约。

三是坚持优化协同高效,重新设置内设机构。

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按照聚焦产业、支撑保障、监督评价、综合服务4个类别重新设置内设机构,显著增加业务处室的比重,全厅15个处室中设13个业务处室,占比达87%。增加业务工作的统筹,将原由多个处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管理、各类实验室平台管理等多项职能整合,分别交由一个处承担。改革过程中内设机构数、行*编制数、领导职数均没有增加,实现了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力量。

为了将省科技厅重塑性改革成果从制度上得到巩固,经省委编委批准重新印发了省科技厅“三定”规定。

省科技厅重塑性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真正做到了融合。下一步将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继续开展重塑性改革试点,市县两级科技部门也将适时开展重塑性改革实现上下贯通,为其他部门开展重塑性改革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府新闻办主任张羽:

谢谢李遊副主任的介绍。

下面,请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一处要海斌介绍有关情况。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一处要海斌:

各位媒体朋友:

根据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需要,年9月11日,省委财经委会议决定省科技厅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此举是我省公务员队伍拓宽人才选用的有益尝试,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牵头与省科技厅共同研究制定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工作方案》。

按照《公务员法》和《工作方案》,整个招聘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省委组织部派专人指导做好各环节工作,重点把好资格审核关、综合评价关、人岗匹配关、考风考纪关,确保招聘工作圆满完成。最终从名应聘者中择优招聘了6名科技项目专员,在年春节前已全部到岗工作。

省科技厅引入科技项目专员全程跟踪服务重大科技项目,对激活省科技厅创新意识,提升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支持省科技厅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省科技厅要进一步激发改革活力,受聘专员要尽快进入角色,融入科技创新服务中,发挥专业所长,为我省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府新闻办主任张羽:

谢谢要海斌同志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媒体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日报记者:

省科技计划项目是我省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请问在这次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

省科技厅*组成员、副厅长牛青山: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这次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强化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强化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省委、省*府高度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改革,省科技厅坚持*治统领,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三大创新工程的部署,起草了《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在于今年3月1日召开的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在《办法》中,科技计划设计为“3+1”的模式,即:科技基础研究、重点研发和科技重大专项3大计划以及科技创新生态服务支撑1个专项(这个专项包括平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战略研究、科技合作交流、创新人才团队、创新服务、科技奖补、科技金融、科普宣传等9个子专项),“3+1”的计划框架总体构成产学研贯通,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一体化设计的新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为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更加强化了*策的导向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需求导向,科技计划项目要全力服务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要解决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更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解决科技与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其次是高端导向,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重点鼓励和推动我省科研机构搭建一流实验室、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以及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积极打造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企业和具有高水平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汇聚一流人才,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一流成果;

第三是融合导向,科技计划项目在管理上要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更加强化了项目实施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着重凝练一流课题。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提高科研投入产出。

二是着重采取“揭榜挂帅”立项方式。对科技重大专项,主要采取“揭榜挂帅”的立项方式,面向全社会揭榜招标,集聚国内外优势力量,形成产学研联合共同体,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更好地体现企业主体地位和*府服务作用。

三是着重再造项目管理流程、发挥科技项目专员作用。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协调一致的原则,构建了一体化设计、分段负责、相互制约、全程监督、动态调整、高效协同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同时,要发挥公开招聘的科技项目专员的作用,从挖掘需求、凝练课题、项目立项、结题验收到成果评价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以促进科技投入产出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谢谢大家!

光明日报记者: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请问在这次重塑性改革中,我省是如何推进这方面工作的?

省科技厅*组成员、副厅长张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省委、省*府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坚持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要敢为人先,敢攀高峰,敢于实现从0到1的突破。目前,围绕一流创新生态建设,针对全省“14+N”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需求,我省正在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实验室体系,打造引领我省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的战略科研力量。当前重点推进实施四大行动:

一是实施“3+1+1”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E级超算中心突破行动。按照“立足国家需求、立足未来产业、立足山西特色、立足资源整合”的整体部署,统筹布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等实验室建设,启动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项目,全力支持在太原建设E级超算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我省实现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三个“零”的突破。

二是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保5争5”行动。首先是对我省现有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更加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集聚一流人才团队,推进综合水平提升。其次在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动态测试技术、有机旱作农业等领域发力,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是实施山西省实验室布局建设行动。山西省实验室是我省聚焦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特色优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汇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支撑转型发展的原始创新源泉和建设山西科技创新体系的高水平引领阵地。我们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10个山西省实验室,截至目前,已在节能环保、信创、半导体以及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始布局,山西省*河实验室等4家省实验室已启动筹建。

四是实施省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行动。按照“四个一批”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对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老化僵化的省重点实验室撤销一批,对研究方向相近或者相似的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归并一批,对运行管理不规范的省重点实验室*牌警告一批,围绕“14+N”新兴产业集群创新需求和新兴学科发展新建一批。

谢谢大家!

山西晚报记者: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山西能力”,请问基于这次改革,我省是如何加快新技术突破的?

省科技厅*组成员、副厅长牛青山: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众所周知,新技术在“六新”中处于核心位置,加快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我省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这次改革,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快新技术突破:

一方面,围绕“四个面向”,聚焦“六新”突破,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科技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省科技厅牵头起草了《山西省“十四五”新技术规划》,这个规划不仅结合山西实际,而且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为山西未来五年加快新技术突破作出了整体谋划和布局。

另一方面,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坚持非均衡发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新技术,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转型出雏型提供动力支撑。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加快现有成熟新技术的产业化。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依托核心龙头企业、高科技领*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推进一批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鼓励信创、半导体、合成生物等领域成熟新技术加强产业化应用研究,加快配置科技资源要素,加速推动新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助力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第二,大力推动研发阶段的新技术进入小试、中试。强化我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动相关企业合力开展新技术小试、中试。重点围绕智能矿山、能源互联网、新材料等新技术项目,创新建设模式,加强人员、经费等*策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小试和中试基地,全力推动新技术突破,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第三,加大科研攻坚阶段的新技术研发力度。我们要着眼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山西实际,凝练立项一批重点新技术项目。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量子科技、深空深海等前沿战略领域,加大科研要素保障力度,坚持兼容并包、借力发展。加快推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引力波、薄膜电子器件、碳基集成电路大规模制造工艺、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等项目的研发进度,力争早日实现技术突破,为我省产业换道领跑奠定技术基础。

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府新闻办主任张羽:

由于时间关系,问答环节就到这里。

非常感谢省科技厅、省委编办、省委组织部5位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编:王泽|审核:张清兰

|来源:山西发布

还有这些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布会丨取得阶段性成果山西全面推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