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返乡创业干起了农业,扛起锄头下到地里,想让老百姓在土地上挣钱。她就是壶关县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人称“辣妹子”的赵雪平。眼下正值春种农忙时节,连日来,在壶关县晋庄镇北头村的农田里,“辣妹子”赵雪平正在带领村民播种施肥忙个不停。近年来,壶关县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优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红辣椒和甜玉米特色种植,实现了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开垦果园建基地 开发订单农业
赵雪平今年46岁,出生在壶关县晋庄镇北头村,生活在大山里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山区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虽为女性却涵养了如大山一般沉稳坚毅的性格。初中毕业后,她跟随父亲外出务工,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朴实,在城市中打开生活的大门。开书店、卖服装、养鸡、种蘑菇,从城市又返回乡村,赵雪平在经历着创业的艰辛,也收获着人生的喜悦。长大后,赵雪平嫁到了长治市里,丈夫在王庄煤矿工作,儿子参*复员后也在王庄就了业。按理说她不应该再折腾了。可她天生就有一股犟劲,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年,她在长治县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起温室大棚种起了蘑菇,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销售渠道不畅,再加上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了多万元。
失败了,再来;损失了,再干!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年她回到“人熟地不生”的老家北头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社员涉及北头、北掌、固店、西掌村等15个村庄、户农户。在种植产品的选择上,赵雪平认定了特色玉米。因为,经过考察,上*地区是国内最适合玉米种植的区域之一,壶关县小南山村如今还保持着旱地玉米国内最高产的纪录。但是,近年来玉米市场价格的走低,让农民对大田玉米种植渐渐放松了管理。而与此同时,五彩玉米、水果玉米、糯玉米等特色品种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如果发展特色种植,肯定会有“钱图”。 信心满满的赵雪平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等到收获的季节又赔了。原因是没有订单,盲目种植。此刻,现代化管理、先进农业技术、优质的项目等名词一股脑儿涌进了赵雪平的脑袋里。
痛定思痛,赵雪平决定外出考察。一大圈走访下来,订单农业这个新事物吸引了她。四处奔走,在亲朋好友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赵雪平终于找到了订单。
她开始马不停蹄地搞基地。年,她在北头村承包下了亩老果园进行开垦,建设自己的基地。一个多月后,基地初具雏形,开始种植。经过百余天的精心守护,赵雪平终于获得了满满的收获。“我赚钱了!”赵雪平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这不仅仅是自己成功的喜悦,还有对乡亲们沉甸甸的承诺:“跟着我,能挣钱!”
加入合作社 村民过上不错的日子
北头村四周被大山环抱,坡陡地旱,农业生产条件非常一般。然而,这里却有着农田有机旱作的优良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晋庄镇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曾经是全省的十面红旗之一,与屯留县王公庄的旱作方式,一起并称为“两庄经验”。
近水楼台先得月,北头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中完整地将这经验继承了下来,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抓住全市大力实施有机旱作农业的机会,赵雪平选择了红辣椒种植。她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村里流转土地多亩,进行示范作业。为了将这一产业做强,赵雪平四处推广自己的产品,与厦门、江西等地的收购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采取订单合作的方式,由对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照合同价格收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产品滞销、市场风险等因素。为了让群众能够尽快掌握辣椒的种植技术,赵雪平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开起了农技课堂,手把手地教大家育苗、定植、疫病防治、采收要点等知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农时、每一个关键节点无不细致入微。
她的付出感染着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带动着大家的热情、坚定着大家的信念,加入到合作社当中的村民也渐渐见到了效益。村民牛国庆是第一批合作社的社员,他说:“一年下来,一亩地能收入五六千元,还有土地流转的费用、在基地打工的工资,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日子了。”牛国庆说,他将自己的六亩地全部种上了辣椒。
带动周边村庄多人致富
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今年,赵雪平将自己的基地扩大到晋庄镇的十多个村庄。从合作社注册开始,经过六年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赵雪平经营的精品辣椒已实现了订单生产、产销两旺的局面,合作社规模从原来的5户发展到了30多户,带动周边村庄多人致富。“今年我们合作社的效益不减反增,至少有两大经验值得肯定。第一,有机旱作农业是北方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赵雪平说。为了将有机旱作农业这个牌子擦亮,同时也为了将合作社做大做强,她在组织和技术管理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从组织架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产品流通、市场拓展、经营计划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力争在五年内种植规模达到亩,年总收入达到万元,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赵雪平的目标清晰而不浮夸。乡亲们说:“俺们信她!”
赵雪平还想方设法给村里硬化了5条田间路,年、年、年免费给北头村村民犁地,并在邻村北掌村租种土地亩,种上了水果玉米,种植规模达到了亩以上……年7月,合作社成立了妇联,下设生产、技术、包装、销售、售后等5个妇女小组。在县妇联和镇村两委、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妇联在解决农产品出路、引领带动周边妇女共同致富、提升本地妇女生活品质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种地苦不苦?她说:苦。种地累不累?她说累。种地危险不危险?她说危险。那你为什么还要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来农村受这“洋罪”呢?她说:“看到老百姓面朝*土背朝天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植几十年不变的老玉米,也收入不了几个钱,我的心就紧了!就想带领带动老百姓调整一下种植结构,改变一下种植模式,让他们在现有的耕地上多挣点儿钱。”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文举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张文举
转载请标明出处:山西头条长治号,并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