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山西临汾东羊后土庙古建筑
及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
▲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复前后对比
左:修复前右:修复后
“山西负责修缮的古建筑又获全国大奖了!”4月26日,从山西省文物局传来消息,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举办的“年度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评选出4个全国优秀项目。其中,由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设计、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共同施工完成的山西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工程,从30余个项目中成功入选,并以较高的投票率位居榜首。
山西连续6届榜上有名
山西古建筑遗迹丰富,但你可能不知道,咱山西人在古建筑修缮方面也是大名鼎鼎。就以“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来说,前身为“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自年举办以来,山西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年年都获奖,无一例外。近年来,该奖项评奖门槛和条件越来越高,获奖名额减少,但山西古建筑修缮实力却一如既往。
▲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修复前后对比
左:修复前右:修复后
年,在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中,山西高平市二郎庙保护修缮工程成功入选;年,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跻身十强;年,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工程榜上有名;年,在已更名后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中,共评选出6个项目,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修缮保护工程仍获此殊荣;年,该奖项共评选出5个获奖项目,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修缮项目入选。而年,万荣稷王庙还获过“十大”。
然后便是年,全国四个获奖项目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工程。
▲觉山寺塔密檐修复前后对比
左:修复前右:修复后
▲觉山寺塔基座修缮前后对比
左:修复前右:修复后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白雪冰在接受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古建筑修缮工作能多年来获此殊荣,一方面是由于山西古建筑保护工作传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在修缮过程中讲究原真性;另一点就是在文物本体保护方面,做到了最小干预,做到了传统技艺的应用和保护方面的创新,“研究保护贯穿整个古建筑修缮的全过程,而且这回是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共同完成,在工作合作和衔接方面,也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古建筑修缮相当于“治病”
相比盖一所房子而言,古建筑修缮工作会显得更加艰难,这相当于在给古建筑“治病”,你要接受它的不完美甚至残缺,然后针对性地开药方,为它迅速疗伤,并且还要确保这个“病人”百分之百的康复。瞅瞅,这是个多么艰巨的工作。
据山西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介绍,临汾市东羊后土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年),元大德七年(年)在地震中被毁,元至正五年(年)重修,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仪门、钟鼓楼、侧殿、大殿等,是一处集建筑与彩绘泥塑精华于一体的古代寺庙。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土庙
后土庙内,有全国仅存七座的早期戏台中唯一一座十字歇山式戏台,八卦藻井,层层叠上,结构别致,工艺精湛。是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遗存和建筑典范。尤其顶部为十字歇山式,没有一根大梁,内檐梁架上由三层斗拱叠成藻井,形成“八卦攒顶”,又称为“八卦戏台”,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一绝。其圣母殿为明代建筑,殿内保存有明代彩绘泥塑,大小塑像共计尊,壁塑悬塑共计平方米,是明代少有的彩塑之佳作。
▲东羊后土庙元代戏台
话说古建筑▲后土庙戏台顶部木构
话说古建筑由于漏雨、下沉、风化等因素,后土庙多处出现了变形和损毁,比如戏台一侧下沉,屋面出现排水不畅和漏雨现象;圣母殿屋面漏雨、后檐墙、东山墙开裂,糟朽变形,很多木构件还存在下沉等问题。除了建筑本体“患病”比较严重外,圣母殿中的彩塑也残损非常厉害,屋内的壁塑几乎都摇摇欲坠,整个大殿内有数以万计的残块撒落满地。
“古建筑作为彩塑和壁画的支撑体和保护体,其不稳定性给彩塑带来了几乎毁灭性损坏,这是山西古寺庙建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给我们修缮工作带来很大难题。”任毅敏说,古建筑维修和彩塑、壁画维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最终晋陕两地的修缮专家、学者一起“会诊”,两个工程单位首先针对共同涉及的区域制定共同施工组织设计,相互技术交底。其次在古建施工过程中,部分彩绘泥塑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进场,全程参与,配合解决古建维修过程中涉及彩塑、壁画的相关技术问题。
古建维修结束后,部分古建筑相关技术人员继续参与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配合解决彩绘泥塑修复过程中涉及到的古建筑问题。“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也在业界传为一段佳话,更为不同领域、不同修复行业的通力协作提供了可借鉴模板。”
▲修复前后的后土庙建筑及彩塑
左:修复前右:修复后
山西拥有大批能工巧匠
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成功绝非偶然,要说它的经验之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据任毅敏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永乐宫搬迁开始,山西就着手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这么多年来培训机制一直延续从未间断。
任毅敏介绍,永乐宫的搬迁,为山西古建筑修缮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经验和规范流程,虽然过去几十年,但这套严谨的规程从未改变。“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我们都要进行勘察、设计、论证、监理、监督等各种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不能有一点马虎。”
本世纪以来,山西还开展了古建筑“南部工程”项目,就是对山西南部地区遗存的珍贵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从‘南部工程’实施以来,我们越发注重人才培养,以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职业培训,改善人才结构。”用任毅敏的话说,那就是人尽其用,什么地方用什么人,“而这一批工匠就是我省古建筑修缮的中流砥柱!”。
▲年,因修建*河三门峡水库,
永乐宫进行了整体搬迁
图为文物工作者用自制工具搬运壁画块
“古建筑工匠门类比较多,比如木匠、瓦匠、彩塑……山西南部的古建筑,我们一般会用到万荣的工匠,中部地区的古建筑就会用到五台、代县的工匠,不同地区会用不同的工匠。”这些职业,听起来都是小工种,但大家集结起来修缮古建筑,干的可都是大事业!“我们修缮古建筑,都会自己制作原材料,修晋祠的圣母殿时,我们都是自己建砖窑,自己做模具烧砖,目的是用最古老、最传统的技艺来修复古建筑。这样才能保证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原真性!”任毅敏非常自豪地说,现在山西古建筑修缮门类中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间的工匠师傅们,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用传统的保护手段、新技术的应用,为山西的古建筑“延年益寿”。
据了解,年,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还开展了一项国家级课题,就是为山西的古建筑工匠们建立“智库”,让更多散落在民间的能工巧匠,为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增光添彩。
▲晋祠圣母殿马立明摄
揭秘:“国保”临汾后土庙是如何修复的?
一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山西临汾后土庙古建筑及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
项目来源:
是国家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山西省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保护工程”的一部分。
工程地点: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东羊村。
工程级别:
国家文物局重点工程子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单位: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文物旅游局。
设计单位:
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
施工单位: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共同施工完成。
监理单位:
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
开竣工期:
年4月—年10月。竣工验收:年9月24日
工程内容:
后土庙所有建筑及殿内附属文物。
项目负责:
杨秋颖王晋山
后土庙概况
后土庙位于临汾市西北方向约15公里处的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中,坐北向南,占地平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年),元大德七年(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年)重修,现存山门、戏台、仪门、钟鼓楼、侧殿、大殿等,后土庙以保存有别具一格的元代戏台和精美的明代彩绘泥塑而闻名。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后的后土庙
戏台
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唯一一座十字歇山式戏台,八卦藻井,层层叠上,结构别致,工艺精湛。是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遗存和建筑典范。尤其顶部为十字歇山式,没有一根大梁,内檐梁架上由三层斗拱叠成藻井,形成“八卦攒顶”,又称为“八卦戏台”,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一绝。
▲五米高的元代石刻檐柱
后土圣母殿
明代建筑,面阔三间,斗拱支檐,单檐悬山顶,重建于明天启二年(年),殿内保存有明代彩绘泥塑。主要奉祀的是后土圣母、娲皇娘娘、碧霞元君及道教传说故事悬塑、壁塑。大小塑像共计尊,壁塑悬塑共计平方米。是明代少有的彩塑之佳作。其材质、用料配比,塑造工艺,不可比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修复后的后土圣母殿及彩塑
仪门、钟鼓楼
二
古建筑维修
在整个古建维修修缮过程中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即东羊后土庙所有建筑遗构原有的外观造型、原有的内部构造、原有的材料质地和原有的传统工艺。确保修缮前、后风格的一致性,通过该次修缮与修复展示了其历史本来面貌,体现了文物遗存本身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有效发挥其文化的利用价值。
01
戏台的维修
戏台主要解决西南角翼角下沉,屋面排水不畅和漏雨、局部木构件糟朽问题。
(1)修缮前对石质构件及重要部位进行特别防护
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露明石质构件造成二次损害,在修缮前对前檐露明石柱、周圈压沿石及台明石碑进行防护,防护板采用2-3cm厚板材,防护构件整体防护不留缺口。
(2)修缮前先在建筑周围搭设脚手架和保护棚
(3)屋面解体
为保证屋面的原真性,在施工前对屋面整体及构件进行测量存档;屋面解体过程中人工逐一拆卸,脊件逐一编号拆卸登记,所有拆卸构件下放地面清理码放。
(4)屋面卸荷后抬升翼角
屋面卸荷后在檐檩上钉制水平线测平,东北、西北及西南斗拱均有不同程度下沉,下沉高度5-10cm。利用千斤顶将斗拱及拉结构件一并抬升,抬升后间隙用木枋进行支垫,防止撤去千斤顶后再次下沉。
(5)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对整修后的戏台进行苫背及调脊瓦瓦
整修完成后,传统工艺进行屋面苫背(护板灰、泥背及青灰背);按原屋面形制重新进行屋面瓦瓦调脊,脊件按照拆卸编号先地面试安再进行屋面逐一安装。
02
圣母殿
主要解决了圣母殿屋面漏雨、后檐墙、东山墙开裂歪闪和三架梁糟朽前移变形的问题。
(1)修缮前先在建筑周围搭设脚手架和保护棚
在维修过程中为避免对殿内塑像造成再次损坏,古建施工队伍和彩塑修复施工队伍相互配合,先对彩塑进行隔离保护,施木杆搭设保护骨架,后板材铺钉封闭,外施帆布遮盖。
(2)木构架整修(后檐板枋加固)
屋面木基层解体后发现后檐平板枋高低不平,变形严重,柱子有下沉现象,明间西缝后檐柱下沉10cm。
▲左:施工前右:施工中
▲施工中
由于内部悬塑与梁架拉结,为保证悬塑完整性,悬塑防护隔离后拉结部位局部剥离,后檐墙外侧开柱门抬升下沉柱子,抬升到位后平板枋整体进行补贴加固,加固宽度15cm。
▲施工后
(3)木构架整修(大梁嵌补、槽钢加固)
现状大木构件除干缩裂缝外基本完好,能满足使用要求,对干缩缝进行嵌补加固。依据《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92)规定进行整修。
▲施工前
剔除糟朽部位、木屑杂物清理干净,用大梁同种木材补配糟朽部位大小,补配木材施环氧树脂嵌补,嵌补部位周边梁体设铁箍加固。
▲施工中
裂缝较长部位梁体底部垫槽钢进行加固,槽钢底及大梁设铁箍紧箍加固。
▲施工后
(4)墙体整修
①局部拆砌:为了保护圣母殿内彩塑,针对那些碱酥、空洞、鼓涨范围较大,经局部拆砌即可排除危险的墙体。该方法只限于墙体上部使用。
▲左:施工前
右:修整完成后的东山墙
▲左:施工前
右:修整完成后的檐墙
②剔糟挖补:用于局部碱酥之墙体,先用凿子将需修复的部位剔除,所剔部位应是单个整砖的倍数,然后按原墙面所用砖的规格和手法重新砍磨制作,砍磨后按原做法补砌,墙内须施灰膏填灌饱满。
▲左上:剔补前的西山墙
右上:剔除糟朽的砖
左下:挂线逐块砌筑
右下:剔补完的西山墙
③整体整修:当全部墙体砌筑、补砌完毕后,对整个墙体进行检查,统一勾缝,统一作旧。
(5)屋面苫背瓦瓦调脊
为保证屋面的原真性,在施工前对屋面整体及构件进行测量存档;屋面解体过程中人工逐一拆卸,脊件逐一编号拆卸,所有拆卸构件下放地面清理码放。
▲左:屋面苫背中右:屋面苫背完成
▲左:屋面苫背瓦瓦
中:屋面调脊
右:屋面瓦瓦、调脊完成
(6)地面、台明整修
拆卸台明破碎铺地砖,拆卸室内破碎及裂缝严重的铺地砖,砖面好者留用,不得毁坏遗弃,按原规格定制补配损坏不可继续使用的砖,按原规格要求加工坎磨,统一铺墁。在素土夯实的情况下,按设计标高超平铺墁,室外台明部分应在檐柱心地面向外的台明上留3%的“泛水”。地面方砖规格为27㎝×27㎝×5㎝。采用细墁法,用青灰将砖缝守严扫净。配置台明压沿石,规格为厚15cm、宽30cm。
▲左:施工前右:施工中
▲施工后
三
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古建筑修复遇到的问题:古代寺庙是我国现存较多的古建筑形式,特别是在山西,历代寺庙星罗棋布,遍及各地。在这些古寺庙建筑内,同时还遗存有大量精美的古代彩绘泥塑和壁画,并分布在建筑的地面、墙面和梁架上,与古建筑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古建筑作为彩塑和壁画的支撑体和保护体,古建筑出现的任何问题,几乎都会对彩塑或壁画带来一损俱损的连锁反应。这是山西古寺庙建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但是,从保护修复的门类上分,古建筑维修与彩塑、壁画修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领域,以往的保护修复,往往从立项和方案开始,古建筑维修与彩塑、壁画修复就是分别制定方案、分别施工、且先后不同步进行的。由于彼此对对方的业务不熟悉,古建维修时,凡涉及到有彩塑、壁画的墙体、梁架及地面时不敢轻举妄动,尽量维持现状;而彩塑、壁画修复时,如果在没有解决支撑体病害问题的前提下,只修复彩塑、壁画自身的病害,那么夹在古建筑维修和彩塑、壁画修复之间的“空白地带”,将会对古建筑以及依附于古建筑之上的彩塑、壁画的安全和长久保存埋下隐患。
山西临汾后土庙古建筑维修中同样存在这种问题。以后土圣母殿为例:
圣母殿彩塑是彩塑残损程度最严重的一处。由于建筑漏雨、变形、风化等问题导致所有的壁塑几乎都摇摇欲坠,地面上的圆塑也几乎都面目皆非,整个大殿内有数以万计的残块撒落满地,建筑不稳定性给彩塑带来了几乎毁灭性损坏。
▲修复前现状——
圣母殿彩塑布满建筑的梁架、墙体、和地面
1、建筑梁架维修时遇到大量彩塑固定在梁架上的问题
▲a.正面
▲b.木构架结构错乱散架
▲c.背面
▲d.因柱体变形、下沉导致的柱身泥塑损毁状况
2、建筑墙体维修时遇到大量彩塑固定在墙体上的问题
▲a.背光正面损毁及前倾情况
▲b.背光背面脱开墙体及墙体风化情况
▲c.地下毛细水和可溶盐上升对墙体破坏情况
▲d.对应的墙体内部彩塑受水、盐破坏的情况
3、建筑地面维修时遇到大量彩塑固定在及地面上问题
▲a.神台的台面破损、洞穴情况
▲b.地面坍塌导致的塑像座基损毁
▲c.地面坍塌导致的塑像倒塌
四
工程实施的亮点创新点
鉴于古建筑维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山西省文物局统一指导下,通过与两个工程的设计方、监理方的多方沟通和商讨研究,决定将“后土庙古建筑维修工程”和“后土庙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合并为“后土庙古建筑及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同时进行。
具体做法是:首先对两个工程共同涉及区域制定共同施工组织设计,相互技术交底。其次在古建施工过程中,部分彩绘泥塑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进场,全程参与,配合解决古建维修过程中涉及彩塑、壁画的相关技术问题;古建维修结束后,部分古建筑相关技术人员继续参与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配合解决彩绘泥塑修复过程中涉及到的古建筑问题。
共同合作的七个技术突破难点的组织设计:
1、承载壁塑的建筑梁架的纠偏和矫形问题
2、变形梁架上壁塑与梁架的临时切割和重新固定问题
3、建筑梁架上坠落或松动壁塑的连接固定问题
4、站立塑像固定在地下的根基腐朽问题
5、地下毛细水可溶盐对墙体及塑像侵蚀的治理问题
6、神台坍塌及神台上的彩塑稳定性修复问题
7、承载壁塑的墙体风化引起的壁塑脱开墙体问题
根据以上七个方面一一制定周密的施工技术路线和预案
01
建筑梁架结构稳定性修复
如何对一个布满壁塑的变形建筑梁架实施安全矫形、重新恢复建筑和壁塑平衡、安全、稳固的大结构,这个过程将面临诸多风险。因为,由数以万计泥塑的小个体组成的大型壁塑,不但与梁架链接,自身还有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大骨架,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矫形不好,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甚至会导致整体损毁,所以起初方案一直是维持原状,只进行必要的补强加固。但这种暂时的保守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和壁塑的结构稳定性问题,而且在挤压变形的骨架内,坠落的残块无法拼对恢复原位。从建筑力学角度,失去了重心和平衡的骨架,无法长久承载壁塑的重量。
经过反复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致认为只有矫形才能真正解决后土庙建筑及壁塑长久保存问题。但矫形之前,必须有周密的研究预案,首先要对壁塑的结构进行研究,先从结构上进行解析,包括每个塑件与骨架的连接方式,连接承重点在哪里,如果矫形,哪一个塑件,有可能会牵连。必须一一排查。确保组成壁塑的每个个体塑件的安全稳定性,二是塑壁整体木框架的稳定性,三是建筑墙体及梁架的稳定性。
具体技术路线:
准备工作——解析壁塑大骨架结构——测量细节尺寸——绘出骨架结构图——标出每一塑件的节点位置——测量还原位置——塑件个体的临时加固包裹——壁塑单元整体包裹——下部接台——缓慢矫正原位——固定
第一步:梁架矫形前对梁架与塑壁骨架连接方式的准确探测和解析
▲塑壁整体骨架结构探测示意
塑壁结构探测结论后土庙壁塑不是直接塑在古建筑墙体上的,而是在距建筑内墙面40cm处,重新做一面壁塑墙。具体做法是:先用木柱搭大框架,横木架搭在建筑梁架和立柱上,立木架卯在横木架中,立柱下扎到土台或地面下然后在大框架表面钉宽约15cm、厚约3-5cm左右的木板条或藤条,做成壁塑的壁面。壁面做好后,按照壁面的整体构图确定人物、山峰、祥云等布局位置,再确定壁塑或悬塑与壁面具体链接点位置,即壁塑或悬塑受力点位置,受力点位置一般选在大框架上,在受力点位置向塑壁内扎木楔子或铁楔子,然后按每一固定点所设计的空间造型搭空中骨架,塑壁墙表面和内部有大量密布的木楔、铁楔,在墙表面又以铁丝、木条、麻绳等将木楔铁楔连接构成网状的龙骨,作为壁塑和悬塑的内骨架,空间骨架固定好后,按彩绘泥塑的制作程序完成壁塑和悬塑。满墙层层叠叠的壁塑、悬塑的承重力主要依赖于该塑壁的支撑。壁塑悬塑构成了一个力的有机整体,受几个方向的力的作用,一是来自于垂直于墙体的木楔铁楔横向的拉力,二是来自于这一排增设内柱平行于墙体向上的支撑力,还有木楔铁楔连接构成的网状骨架之间的相互拉力。保证了如此大面积、大体积和大重负的壁塑和悬塑与塑壁之间浑然一体,贴于壁面、悬于空中。
▲X-探伤探测壁塑内部骨架连接方式
实践证明,对木骨架的研究,X-探伤在研究彩塑内部骨架结构和稳定性方面能够提供更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保护修复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图所示,*色圈内是一尊明代体量较大的斜立式悬塑,X-探伤对评价该悬塑骨架结构的稳定性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第二步:搭设多层操作台架,对所有彩塑实施自下向上逐层安全包裹防护
▲左:搭架前对周边或下层塑像的防护包裹
右:搭防护架
第三步:对预矫正梁架上的壁塑临时加固
▲对每一个体塑件的临时弹性拉固
▲对每一个体塑件的临时包裹
▲按连接关系分区包裹
第四步:大梁与壁塑骨架连接面分割
▲分离大梁与壁塑
▲分离开的壁塑固定在上方提前搭好的水平钢管架上,
下部搭有保护平台
第五步:矫正维修大梁矫正倾斜梁架,补强加固开裂受损部位
第六步:分割开的壁塑骨架重新与矫正维修后的建筑大梁连接
第七步:变形骨架的矫正及矫正后的补强加固
▲缓慢的壁塑的矫形过程
▲逐渐拧紧钢丝拉力
▲左:背部矫形护板
右:壁塑背部的传统扒铁
▲采用传统材料工艺对矫形后的背部加固补强
02
古建筑与彩塑合作修复彩塑
合作修复的龙柱及龙柱上的彩塑
▲龙柱损毁程度
▲柱础损毁程度
▲龙残碎程度
▲修复后的龙柱
合作修复的古建筑梁架上挤压变形的泥塑斗拱和门头泥塑装饰的修复
▲矫形修复前
▲矫形修复后
▲坠落的泥塑斗拱和动物、花卉装饰
结构矫形和泥塑修复完成
矫形——骨架结构加固补强——个体塑件的修复与固定——坠落塑件考证归位——修复壁塑——完成
▲左:矫形修复前右:矫形修复后
左图是因建筑梁架结构扭曲导致的第二排壁塑全部坠落,第4排泥塑斗拱挤压变形损毁,下边的神龛门上泥塑装饰也损毁严重。
右图是建筑梁架安全矫形后的效果,缺失部位的泥塑通过大量坠落残块的考证、拼对、修复后,重新恢复到了原有的位置。
03
墙体及固定在墙体上的壁塑的修复
——以背光处的墙体修复为例
▲土坯墙酥碱风化、
固定在墙上的背光楔子脱出墙体
▲泥塑背光前倾
▲修复后的墙体和背光链接情况
(墙体掏换土坯补强、重新矫形固定归位背光原状)
▲背光散架后的大量残断部分
▲重新固定在墙体上修复好的背光
04
建筑地面及地面上站立塑像的修复
▲坍塌的神台上塑像无法站立
▲加固包裹后挖开地面连接处移出原位
▲修复建筑地面或神台
▲修复后的地面和塑像
本次修复工程,从根本上治理了多年困扰寺庙型古建筑在修复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是寺庙类古建筑修复的一次开创性实践,积累了古建筑及其附属类文物共同修复、无缝衔接的成功经验。
新闻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孙轶琼
技术解析文|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