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晋中红色景点打卡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
TUhjnbcbe - 2021/8/19 3:34:00
手指部白癜风怎么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5855.html

红色档案

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山庄村。

↑点击查看地图↑

年11月上旬,华北新华日报社由武乡县安乐庄进驻山庄村,至年5月大“扫荡”后迁至熟峪村。年6月6日,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被山西省人民*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景观

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与赵树理旧居是山庄村内相邻的两处院落。在进驻山庄村期间,《新华日报》华北版由四版扩为六版,双日刊改为日刊。新华日报社旧址为民国时期建筑,坐北面南,一进式院落布局,南北长14.29米,东西宽11.81米,平面呈矩形。旧址内现有建筑4座,其中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五间。院内居中铺设砂石板甬道。至年,赵树理居住在山庄村,并创作出《小二黑结婚》等大量文艺作品,成为赵树理文学艺术创作的巅峰。赵树理旧居为民国时期建筑,坐北面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20.82米,东西宽12.80米,平面呈矩形。旧居内现有建筑4座,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五间。院内居中铺设砂石板甬道。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扩版和发展的遗留与见证,是抗日战争全面反攻时期共产*在华北区域文化宣传的载体,在山庄村所刊发的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与社论,对于抗日思想的文化宣传、对敌侵略的舆论抨击、抗战*民战斗力的凝聚起到了重要作用。赵树理在左权县山庄村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真实反映出抗战时期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变迁,表现出革命进步观念与愚昧迷信思想的尖锐斗争,塑造的农村人物形象生动而深刻,对抗日战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后“山药蛋派”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红色事迹

华北新华日报社进驻山庄村,群众无不腾出好房让住。编辑部住于一户姓曹的(现曹三喜)小院,伙房在张建成院,通讯科(电台)住于北房。何云、华山、赵树理、罗工柳等都住在山庄,一时成为文化人汇集之地。新华日报经理部、发行部、以及华北新华书店也都驻扎于山庄邻近村庄。华北《新华日报》属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后改称《新华日报》太行版),是华北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华北《新华日报》在山庄村先后发表了杨尚昆、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等关于“百团大战”的文章和社论。进入年,华北《新华日报》紧密结合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报道。2月1日,发表了邓小平文章《胜利的回顾,胜利的期待》。粉碎敌人春季大“扫荡”之后,《新华日报》发表了《十八集团*总司令部负责人关于此次敌寇进攻晋南发表的谈话》,并于7月5日公布了第18集团*华北抗战4周年总结。9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朱德、彭德怀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吁请,请求补充弹药。11月25日,《新华日报》发表了八路*总部公布的*崖洞保卫战战绩,大长根据地*民志气。12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八路*朱德、彭德怀和野战*治部罗瑞卿、陆定一向全体荣誉*人的慰问信。尽管条件艰苦,用牲口黑夜驮送报纸,《新华日报》还是源源不断飞往抗日根据地*民手中,激励着抗日斗志。由它刊发或转载的重要文章有左权的《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胜利——从正太破击战直至关家垴歼灭战》、邓小平的《胜利的回顾,胜利的期待》等这些重要文献和新华日报的改版刊发,对于宣传抗日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华北新华日报及时地宣传了*的路线方针*策任务及广大*民抗日斗志,也报道了国内外大事,揭发了日伪暴行,还传播了*的*治路线和工作方针。八路*总部和北方局领导对报社极为重视,朱德总司令曾亲到报社视察,称赞《新华日报》“一张顶一个炮弹,而且天天在和日寇作战”。杨尚昆、彭德怀、左权、陆定一等加入《新华日报》委员会,杨尚昆曾任书记。年,是根据地最为艰难的阶段。1月20日,华北《新华日报》对八路*总部直属机关“精兵简*”做了报道,1月28日,《新华日报》刊载《集团直属队去年民运工作总结》。1月30日,《新华日报》以“朱德总司令致电尼赫鲁:东方各民族团结合作,必能战胜人类之公敌”为题发表消息。2月7日,《新华日报》在重要版面以八路*总部发言人谈日寇“扫荡”特点发表长篇文章,提出积极备战,克服盲目乐观、疏忽轻敌的观念。3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八路*总部公布年关反“扫荡”战果:大小战役次,毙伤敌伪名(内有联队长、大队长各1人),俘获敌伪52名,击落敌机1架,毁汽车42辆,炸火车2列及破路收电线等。3月21日,《新华日报》报道:八路*野战*治部通令救济灾民。3月23日,《新华日报》以“集团直属队效力水利建设,清障中段筑堤兴工,彭副总司令躬临兴工大典”为题报道八路*总部机关支援当地生产建设。华北《新华日报》在山庄村驻扎的一年半时间里,与山庄村的群众同甘共苦,情深义重,至今还传颂着许多互帮互助的故事。赵树理用通俗的顺口溜给群众说“快板”。何云在这里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由于山庄村自然条件艰苦,没有水源,不能打井,一年四季群众只能靠旱井水维持。旱井(水窖)盖口、还编号,真是水贵如油。报社总务科只能派牲口到15里以外的熟峪去驮水,刷牙、洗换用水,每名人员在困难时期只能分到一茶缸。年5月25日,敌*“大扫荡”,报社人员埋掉印刷机和物资器材,按战时编制编为2个中队、几个小队随同八路*总部机关转移。遭敌人重兵包围后,化整为零突围,社长何云、秘书长*君珏、国际版编辑繆已平、华北版编辑*中坚和国际新闻社特派员乔秋远等40多名新闻战士在突围中光荣牺牲。↑点击播放↑在敌“扫荡”的空隙,突围人员在大羊角地区架设电台抄收新华电讯。9月1日,延安举行“第九届记者节暨追悼北方办事处主任何云及全体新闻界殉国烈士纪念会”,杨尚昆报告何云烈士事迹,博古、王若飞、李维汉、陶铸、胡乔木等参加会议,给殉国新闻烈士以很高的评价。

胜地打卡

↑点击完成打卡↑

来源:晋中新闻网

更多新闻

编辑/韩敏

校对/解玮

审核/郝炜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晋中红色景点打卡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