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文化产业
随着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的召开,各地也纷纷召开本地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总结年工作,部署年工作。另外,还有多地的文化和旅游厅长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对今年文旅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中经文化产业”整理了11个省(区、市)的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延伸阅读:
年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召开nbsp;10个重点任务出炉
雒树刚在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精华版)
27位地方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为年工作“划重点”
年终盘点丨从*策看年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主基调
河北:开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妹芝
年,河北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省委、省*府决策部署,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支持下,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河北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办好第四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创新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平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精品,统筹举办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推介招商会、文创大赛等活动。
二是出精品、攀“高峰”,推动艺术创作迈上新台阶。按照省委提出的“一部好戏”“几个一批”等要求,瞄准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围绕重大主题开展现实题材艺术创作,打磨提升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塞罕长歌》等优秀剧目,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院团和演员。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大力创建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打造龙头精品,培树知名品牌。力争完成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亿元以上。
四是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指导唐山市做好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开展文化和旅游扶贫富民工程,落实双创双服文艺宣传“七进”演出、景区门票价格优惠等惠民措施。实施通景公路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构建省市文化和旅游云大数据平台,开发推广系列文化和旅游APP,实现“一部手机游河北”。
五是守护民族文化根脉,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意见,推进赵王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助力冬奥文物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抓好长城重要点段、正定古城隆兴寺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加大博物馆、纪念馆开发力度,拓展文物展览交流。举办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推动“非遗+扶贫”国家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是强化监管服务,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健康繁荣有序。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市县执法队伍建设。扩大“阳光娱乐”活动影响力,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抓好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七是加强宣传推介和交流合作,提高河北文化和旅游影响力。精心筹办第17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加大在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创新开展新媒体宣传,举办河北文化和旅游发布、“9+10区域旅游合作会”“周末游河北”等活动,深耕京津市场,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等中远程市场。重点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小时过境免签*策适用国家,增设河北旅游海外推广中心,借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开展宣传营销,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
八是加快协同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领域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圈,加快建设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出一批跨区域旅游线路,深化小时过境免签和离境退税*策的实施。全力支持建设雄安新区、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组织筹备冬奥赛区文化旅游活动。争取联合承办年中国艺术节。开展“京津冀优秀剧目展演”,借助第五届京津冀非遗大展、北京文博会、天津文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加强文化合作交流和宣传推介。
力争到年底,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活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载体,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脱贫攻坚、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抓手。力争文艺精品创作实现新的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五大体系”基本完善,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接待游客7.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9%以上,加快向文化和旅游强省迈进。
山西: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盛佃清
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基本路径,以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做强做优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品牌,突出*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完善大运*金文化旅游廊道,构建全省域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早日建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一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好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在发展理念、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对外交流、保障措施等领域深度融合;强化*策创新,创新投入机制、土地供给、金融服务,完善融合支撑体系,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让文化功能和旅游价值深度结合、有机统一;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基因挖掘开发,依托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提升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
二是深化文化和旅游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和以景区(景点)为重点的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运营;以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大文化旅游市场开放合作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高素质人才;强化*策支持,加快文旅项目开发建设,打造具有产业带动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示范项目,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持续推进年省级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工作,积极谋划年五台山景区综合提升改造一期工程、祁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长治荫城古镇项目、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等50个文旅项目的开工前期工作,力争年文旅项目建设有重大突破。
三是实现艺术繁荣发展。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完善艺术创作与推广工作机制,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扩大山西文艺精品影响力,举办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加强对山西地方戏曲的传承、创新和整体保护;加大对地方特色小剧种和剧本创作扶持与青年演员培养力度,组织戏曲调演,发现新剧目、新人才,营造重视戏曲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和采风基地,推动书法、美术、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全面繁荣;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文艺评价评奖体系,加强对艺术创作实践、文化现象、文艺思潮和艺术家等研究的引导;加快创作提升《*河》《雄关娘子》《太行娘亲》等一批体现三大板块文化主题的文艺作品,逐步走进景区景点。
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提升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水平为基础,扩展设立晋北、晋南、晋东南、晋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片区,探索“五个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继续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支持和引导各地与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充分挖掘丰富非遗资源,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
五是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集中治理;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省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坚持路网先行,继续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城景通、景景通”总里程公里的三大板块旅游路网格局,实施全域化“厕所革命”,年计划新建、改建座旅游厕所,完善旅游集散网络,加快推进构建以太原、大同等中心城市和重要景区为核心的17个一级集散基地、个二级集散中心,以及配套的驿站、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全省旅游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力争年“一部手机游山西APP”上线运营。
六是切实营造人说山西好环境。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坚持一手抓引导、一手抓监管,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完善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加大联合执法、暗访检查力度,结合全省文化和旅游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乱象,实施行业失信联合惩戒,规范旅游市场程序;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守住安全底线,逐步实现管理和服务全程、全域、全覆盖,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规范有序。
七是扩大山西文化旅游影响力。聚焦“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在巩固传统媒体营销的基础上,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发挥省旅发大会、山西艺术节、非遗博览会、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平台优势,盘活用好各地节庆民俗、文物古迹、山川名胜等文旅资源,打好文艺精品、旅游精品、演艺精品、民俗精品几张牌,努力让三晋文化“亮”起来,让文物古迹“活”起来,让节庆活动“燃”起来,让创意产品“热”起来;整合临汾、运城、晋城三市根祖文化资源和节庆活动,打造国家级、国际性的中华根祖文化旅游节。
八是引领全行业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认真学习贯彻*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三基建设”,加快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为山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内蒙古自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厅长贺志亮
年1月20日,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年我区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年重点任务。自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厅长贺志亮出席会议并讲话。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禹新荣强调,湖南省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乘新时代东风、做奋斗担当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敢为善为,奋力谱写湖南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重庆: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委书记、主任刘旗
当前,重庆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以“三大攻坚战”和“八项战略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作为新组建的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和文化强市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在以下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立足“两点”推动文旅融合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重庆将充分发挥重庆地处“两点”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与内陆开放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和旅游开放格局,以融合发展为主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开展文化旅游交流,推动文化引进来、走出去;强化“巴渝风”“重庆范”,注重培育重庆文化和旅游特色品牌,合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特色产品线路,增强重庆旅游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彰显重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通过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聚集辐射功能,完善重庆文化和旅游境外推广平台建设,形成常态化境外推广营销态势,建成产品业态丰富、品牌形象卓著、服务功能完善、集散舒适便捷、环境安全友好、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更多的重庆文化和旅游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重庆集聚,助推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来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来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年7月以来,重庆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召开了首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文化和旅游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按照重庆市委、市*府关于市文化旅游委的定位,重庆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一中心环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体现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围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非遗产业园、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世界温泉谷、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重庆都市旅游和立体气候四季康养四大项目集群,进一步增加文化和旅游的有效供给,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文化和旅游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发展差距大,协调发展任务重,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两高”的要求还有差距,重庆将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充分保障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制度性供给,切实发挥文化和旅游对经济发展关联性大和带动性强的综合作用,用足用好全市人文宝贝,全面保护历史文脉,深度挖掘人文资源,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嵌入美丽乡村,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打造一批区域性文化旅游走廊和线路,讲好重庆故事,让景区景点百看不厌;注重用好传统村落、文物遗迹、人文场馆开展文化旅游,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城市文化空间,做大做强一批文化创意园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和文化融合取得“1+12”的效果;充分利用重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红岩革命纪念馆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挖掘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逐步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享受高品质生活。
云南:实施九大工程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厅长和丽贵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厅长和丽贵在云南旅游转型升级主题采访活动中表示,年,云南将实施九大工程,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一是“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工程。将紧盯把云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持续完善提升“游云南”APP平台功能,推动线上线下紧密对接,建设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旅游厕所建设工程。针对云南厕所管理不到位、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在主要旅游景区新建和改建厕所座,全面消除旅游景区旱厕,在全省2条精品自驾旅游示范线路沿线新建和改建厕所48座,在重点旅游城镇新建和改建厕所座以上,并全部达到国家A级旅游厕所标准。
三是智慧景区建设工程。云南将编制智慧景区建设标准,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等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和游客体验。
四是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将以全面提升云南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并实现全覆盖,加快建立诚信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云南旅游服务“地方标准”,进一步提升云南旅游品质。
五是自驾旅游推进工程。为适应游客出行新方式、新要求,云南按照“整条打造、分步实施、分期推出”的思路,优选滇藏、昆曼2条示范线路,全面提升旅游连接道路通达条件和沿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自驾旅游新亮点。
六是康养旅游建设工程。在推进旅游与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将在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10条徒步旅游线路,组织举办11个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提升改造6个温泉养生旅游项目。
七是全域旅游发展工程。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积极开展17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4个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家精品酒店(客栈、民宿)和50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我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形成供给完备、结构合理、要素完整的全域旅游供给体系。
八是文旅品牌塑造工程。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全面上线运营为契机,围绕“云南国际旅游年”宣传主题和“智·游云南”宣传口号,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推介云南十大文旅品牌,打造云南十大节庆活动,提升一批旅游演艺节目,推进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全省旅游供给品质和文化内涵。
九是旅游市场持续严打严管工程。紧盯旅游市场突出问题,以根除“不合理低价游”、加强旅游团队运行监管、加大“诉转案”力度、提高“行刑衔接”效能等为重点,严打严管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高压态势,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甘肃: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厅长陈卫中
1月17日,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主任)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省委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了年重点任务。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厅长陈卫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