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床中药学考点知识点条
TUhjnbcbe - 2021/10/11 14:54:00

临床中药学考点知识点条

陈萌/整理

萌按:《中药学》是我在大学时期最重视的课程之一,对这样的中医核心课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必须要学好,而且要考试考高分(而一些课程只要能通过即可)。学习中药学的一个学期,我上课听老师讲解,下课自己研读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的《临床中药学讲稿》(到现在我也强烈推荐此书),等于一门课我学习了两遍,课上课下互相补充,书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多笔记。最后考试老师出题比较难,但考下来还算顺利,只有个别题目拿不太准,拿多少分没谱但应该不会太差。考完试放暑假我和同学正在杭州玩,参与统计分数的林学长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我中药考了95分,感觉比我还激动。后来得知我们一届好像一共有3个同学成绩上90分,另外两个分别得了90分和92分。虽说考试分数高不代表一定学得好,但是起码给了我数倍于他人的付出一个正反馈。后面的经历也证实,开始打下的基础让我在后面的学习及临床上更加顺利,更加得心应手。后来一位学弟向我索要中药学考试的复习材料,我拿出当年的课本,一边复习一边过滤了一遍,就有了下面的条知识点或者说考点。应该对初学中药的学弟学妹有点用处。与大家分享,温故知新。当然了,一些有经验的同道的独特经验,就不在本文整理范围内了。.6.23

1.本草十八反、十九畏,应慎用,并非绝对禁忌。十八反中“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是哪几个参?(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2.麻*:“发汗解表第一药”“喘家圣药”“宣肺利尿之要药”。虚性咳喘也可用麻*。

3.紫苏:安胎,解鱼蟹*。苏叶长于发汗解表,苏梗偏于理气安胎,苏子长于止咳平喘。

4.呕家圣药:生姜,半夏。生姜止呕畏寒呕吐最适,热证呕吐也可配伍(*连、竹茹)使用。生姜可解半夏、胆南星*,鱼蟹*。

5.生姜-干姜-炮姜的异同。

6.香薷:“夏月麻*”“暑月麻*”

7.荆芥:生用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是唯一可透疹的发散风寒药。

8.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风药中润剂。”秦艽也是。

9.羌活:“风药之燥剂。”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独活善治腰以下风寒湿痹,腰部下肢疼痛为佳。)

10.羌活:太阳头痛。藁本:善治颠顶头痛(厥阴头痛,还有吴茱萸)。

11.白芷: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要药。通鼻窍,鼻渊常用药。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

12.细辛:少阴头痛、牙痛、鼻渊头痛常用药。古语入丸散剂“细辛不过钱”(一钱3克),但如汤剂不绝对,可适当加大剂量。

13.苍耳子:鼻渊之要药。鼻塞流涕之对症用药。

14.辛夷,别名木笔花,“鼻渊头痛之要药”。有毛,刺激咽喉,应包煎。炒后不用包煎。

15.鹅不食草:宣通鼻窍,鼻渊之妙品。

16.肺痈:薏苡仁,苇茎(芦根),桃仁,穿心莲,蒲公英,鱼腥草

17.肠痈:薏苡仁,败酱草,牡丹皮,红藤,桃仁,蒲公英,大*

18.乳痈:蒲公英(别名*花地丁)

19.一切痈证要药:败酱草。

20.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荆芥,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

21.芳香药不宜久煎,薄荷多后下,3-6g。

22.牛蒡子:喉科专药。可润肠通便。

22.退翳明目:蝉蜕,密蒙花,青箱子,蔓荆子,木贼,谷精草,(了解)

23.蔓荆子:“诸子皆沉,唯蔓荆子独浮。”(“诸花皆浮,唯旋复花独沉。”)止头痛。

24.柴胡:升举阳气宜少量3-6g,疏肝解郁中等剂量,9-15克;疏散解表退热需大量,20-30克。

25.葛根: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26.薄荷、牛蒡子、蝉蜕:均能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止痒。

27.石膏:“清热泻火之首药。”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宜生用;敛疮宜煅用。

28.知母:既能清热泻火以清实热,又滋阴润燥而退虚热。(石膏不能滋阴润燥退虚热。)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润燥宜盐水炙用。

29.天花粉:又叫栝楼根(瓜蒌根),是根,不是花粉,十八反中反乌头。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30.淡竹叶:治心火专药要药。

31.栀子(重点药),干燥果实,清热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退*,清热凉血解*,清热解*消痈。生栀子粉外用跌打损伤肿痛。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

32.夏枯草,夏至后干枯而得名,清肝明目,消肿散结。善治目珠疼痛入夜尤甚者。瘰疬瘿瘤(淋巴结肿、甲状腺肿)。

33.*连、*芩、*柏的异同点。(重点)相同点均可清热燥湿,泻火解*。特性:*芩:止血,安胎。*连善清心胃之火。*柏可退虚热(阴虚发热,相火妄动之遗精盗汗。)

34.金银花别名双花、忍冬花。(其茎为忍冬藤,均有清热解*作用,忍冬藤长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热痹的关节红肿热痛。)

35.连翘,疮家圣药。清热解*,消痈散结,疏散风热,清心除烦,利尿通淋。“连翘,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李东垣语)

36.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

37.板蓝根,长于解*利咽,善治咽喉热*肿痛。

38.青黛,长于凉血消斑,止血,善清肝热(肝热犯肺之咳嗽咳血)。入丸散剂,1.5-3g。

39.蒲公英,别名*花地丁,善治乳痈。

40.紫花地丁,疔疮要药。

41.蚤休,别名重楼,七叶一枝花。解蛇*。

42.鱼腥草,专入肺经,肺痈要药。药食两用。

43.漏芦通乳。通乳的还有王不留行、穿山甲、路路通、木通(有*慎用)。

44.白花蛇舌草,肿瘤专药。

45.红藤,又叫大血藤,肠痈要药。

46.草类药多可清热解*,藤类药多可通络止痛。

47.败酱草,一切痈证要药,可祛瘀止痛。

48.土茯苓:梅*专药、要药。解*除湿,通利关节。

49.秦皮:清热解*,燥湿止痢,清肝明目。(目生翳障。)

50.射干,别名乌扇,咽喉肿痛之要药。又善祛痰止咳平喘。

51.山豆根,有小*,3-6g,治热*咽痛之第一要药。

52.玄参,又名元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53.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肠痈常用。治无汗骨蒸之佳品。地骨皮,有汗骨蒸之佳品。

54.白芍和赤芍的异同点。药性、功效。

55.紫草:凉血活血,解*透疹。

56.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芦荟,除疳积。)

57.胡*连,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58.大*:功效重点。生用宜后下,酒大*泻下力量较弱,活血作用强。别名“将*”,“川*”“锦文”“酒*”(酒大*)。

59.大*芒硝对比。

60.甘遂,泻下逐饮,消肿散结。入丸散服,每次0.5-1g,十八反中反甘草。大戟也是,大戟煎服1.5-3g,入丸散每次1g,内服宜醋制。

61.牵牛子,别名二丑。某人别名二号。

62.巴豆,“斩关夺门之力”,寒积便秘常用。入丸剂,每次0.1-0.3g,内服宜用巴豆霜。

63.防己,最善治热痹之骨节烦痛、屈伸不利。治疗热痹的还有:薏苡仁,忍冬藤,土茯苓等。

64.川乌,入煎剂应先煎、久煎。十八反中。

65.马钱子,苦温,有大*。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入丸散剂0.3-0.6克。

66.雷公藤,辛苦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杀虫解*。宜久煎,文火沸煎2h以上。

67.威灵仙,治骨鲠。常用5-15克,治骨鲠可用30-50克。

68.秦艽:“风药中之润剂。”(还有防风。)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也可用于疳热(胡*连,银柴胡)、骨蒸潮热。可用于各种风湿痹病,如何理解秦艽为痹证通用药?药性缓和,无论病之新久或偏寒偏热都可用。

69.木瓜:吐泻、腹痛转筋之要药。

70.豨莶草,善除筋骨间风湿。狗脊,善除脊背风湿。

71.桑寄生,安胎。安胎:肝肾不足引起的胎元不固,用桑寄生、菟丝子、杜仲(温肾调经)、续断。胎热的胎动不安,用*芩、苎麻根;气机阻滞妊娠呕吐,用紫苏;砂仁理气安胎(宜后下,气味芳香的最好都后下);虚寒型胎动不安,用艾叶;气虚不固之胎动不安,用白术。

72.藿香,化湿,解暑,止呕。最适宜于湿浊中阻之呕吐,胃寒呕吐用生姜,胃热伤津呕吐用芦根。

73.佩兰,善治脾瘅。内经也说,口甜多涎,谓脾瘅,治之以兰。“兰”即为佩兰。

74.苍术,江苏茅山产者佳。有“升清”作用,可以明目,治疗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75.草豆蔻,后下。

76.薏苡仁的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祛湿除痹。

77.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粘锅底,宜包煎。

78.滑石包煎。

79.结石“三金”,金钱草(结石专药,又名神仙对坐草),海金沙(孢子,宜包煎),鸡内金。

80.膏淋要药:萆薢。

81.茵陈,*疸要药。金钱草,石淋要药。

82.虎杖的功效:利胆退*,清热解*,活血祛瘀,清热利湿,祛痰止咳,也可泻下通便。(和大*比较,大*有止血的功效,虎杖有止咳祛痰的功效,其余功效相近。)

83.附子功效重点。乌头子根。川乌是母根。“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宜先煎、久煎,有*。

84.肉桂“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功效重点。宜后下。与附子、干姜的比较。

85.干姜功效。“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86.吴茱萸:厥阴头痛。太阳头痛?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阴头痛?

87.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李时珍。如何理解?从性味、功能主治入手解释。

88.沉香,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肾纳气。(肾不纳气之虚喘特点是动则气喘,张口抬肩,呼多吸少,1-2g少量磨汁冲服)

89.川楝子,又名金铃子,味苦寒,有小*,舒泻肝热,是理气药中为数不多的寒性药。

90.薤白,野大蒜,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胸痹专药。

91.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又善消化油腻肉积。有活血功效。麦芽善消米面积滞。大剂量麦芽,可回乳。焦三仙:神曲,炒麦芽,炒山楂。焦四仙,焦三仙加炒槟榔。

92.水火烫伤三大要药:大*,地榆,虎杖

93.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尚有生黑发之效。

94.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清热解*,利尿通淋。

95.三七:五加科。金疮要药。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亦有补气血功效。(人参也是五加科,同科属的药也有近似作用)

96.茜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兼有“止血、活血、凉血”三大作用的药(大*也是)。

97.蒲*,干燥花粉,化瘀,止血,利尿,布包煎。

98.五灵脂,就是老鼠屎,包煎。醋炒去骚味。

99.白及,善治肺胃出血。

.仙鹤草,别名脱力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滴虫性阴道炎)。

.血余炭,为人的头发煅制,“发为血之余”,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研末服1.5-3g。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祛痰止咳平喘。

虚寒性妇产科病证之要药。如何理解?

.灶心土,锅底*土。温中止血,温胃止呕,温脾止泻。布包煎。

.川芎,头痛要药,头痛不离川芎。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旁通经脉。

.延胡索,又名玄胡索、元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醋制加强止痛作用。罂粟壳。

.郁金,药用部位是块根,不是花。肝郁化火“妇女倒经。”

.姜*,善治肩臂痹痛。

.乳香、没药,都是树脂。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二者相须配伍。乳香行气活血伸筋为优,没药活血祛瘀力强。

.丹参,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十八反,反藜芦。

.藏红花,1-1.5g泡服或煎服。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用于肠痈、肺痈。

.牛膝,分怀牛膝、川牛膝。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

.鸡血藤,活血补血。兼活血补血功能的还有当归。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

.土鳖虫,又名蟅虫、土元、地鳖虫。

.自然铜,是二硫化铁矿物质。散瘀止痛,接骨疗伤。尤长于促进骨折愈合。

.血竭,是树脂。乳香没药也是树脂。

.三棱莪术。三棱破血作用强,莪术行气作用强。

.水蛭,又叫蚂蟥。研末服0.3-0.5克。

.斑蝥有大*。内服0.03-0.06g做丸散剂。

.穿山甲研末1-1.5g,研末服比水煎服效果好。

.半夏,呕吐的对症用药。呕吐专药要药。功效是重点。不同的制法。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生半夏有*。

.天南星,“开涤风痰之专药。”有*,多制用。胆南星为制南星的粉与猪牛羊的胆汁想混加工而成,性味偏凉,用于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白附子,风痰专药。

.白芥子,寒痰专药要药。消皮里膜外之痰。

.旋复花,又称金沸花。宜包煎。众花皆浮,唯旋复花独沉。

.桔梗,功效重点。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舟楫之剂”载药上行。

.川贝润肺较好,浙贝散结为上。

.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栝楼根为天花粉。

.降气化痰止咳:一旋(旋复花)、二前(白前前胡)、三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枇杷叶要包煎。清肺化痰止咳,清胃降逆止呕。既能清胃热,又能止呕:竹茹,芦根,枇杷叶。

.朱砂用量用法,入丸散或研末冲服,0.3-1g每次。

.磁石是四氧化三铁的矿石,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肾虚喘促,沉香。)宜打碎先煎,入丸散1-3g。

.龙骨的功效。龙骨是化石。

.琥珀,是树脂。乳香没药也是树脂。琥珀镇心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研末冲服,每次1.5-3g。不入煎剂。

.珍珠可“明目祛翳”。

.酸枣仁重点。安神专药。

.首乌藤,又叫夜交藤。

.石决明,是动物药,是贝壳。决明子是种子药。不要混淆。石决明应打碎先煎。贝壳类矿物类皆宜打碎先煎。

.牡蛎和龙骨。牡蛎有软坚散结的作用,龙骨没有。

.代赭石,三氧化二铁的矿物。

.羚羊角,最宜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煎服1-3g。磨汁研末,每次0.3-0.6g。

.牛*,牛的胆结石。入丸散,每次0.2-0.5g。

.钩藤,有效成分加热后易破坏,不宜久煎,宜后下。

.天麻,定风草。内外风都祛。煎服3-10可加量,研末冲服1-1.5g。

.地龙,蚯蚓。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还可以清肺热平喘,通利水道。

.全蝎,煎服2-6克,也可更大。研末吞服0.6-1g。蜈蚣也是。僵蚕也是。虫类药多可以研末冲服,效果好,降低药的成本。

.麝香,可以下胎催产。每次0.06-0.1g。

.冰片,入丸散,每次0.03-0.1g。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人参功效重点。唯一一个“大补元气”的药,虚劳内伤第一要药。用量用法宜注意。急重症大量,15-30克乃至更多。宜文火另煎对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西洋参的功效,最宜于气阴两虚。西洋参不在十八反之列。

.*参的功效。

.太子参,不列入十八反。

.*芪的功效是重点。

.白术、苍术的比较。白术可以安胎。

.山药,又名薯蓣。药食两用。功效重点。对消渴的气阴两虚很对症。

.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怀菊花。河南怀庆府。

.甘草,重点药。“国老”。

.鹿茸功效。研细末,1-3g,入丸散剂。也可以泡酒。

.巴戟天有祛风湿的功效。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功效。

.仙茅,温脾止泻。有小*,宜少量。

.补骨脂,又叫破故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纳气平喘的还有沉香,磁石。)

.肉苁蓉,“沙漠人参”,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老年人阳虚便秘,佳。锁阳,与肉苁蓉功效相同。

.紫河车,是人的胎盘。血肉有情之品。气血阴阳皆补。研末服,每次1.5-3g,每日2-3次。

.蛤蚧,肾不纳气的虚喘要药。沉香,磁石,补骨脂,核桃仁。

.菟丝子,明目,安胎作用,肝肾不足的胎动不安。杜仲也可补肾阳调冲任安胎。续断补肝肾、止血安胎。

.当归补血活血,妇科要药。补血用当归身,活血当归尾。现在区分不明显。

.熟地和生地的异同。

.何首乌,生用和制用的不同。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生首乌截疟,解*,润肠通便。生首乌有*,宜警惕。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驴皮。5-15g烊化兑服。

.南北沙参。北沙参长于养阴生津止渴,南沙参长于清肺祛痰止咳,且能益气。

.天冬麦冬的异同。麦冬清心除烦。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既能补肺阴,又能止咳。

.玉竹,养阴而不恋邪,用于阴虚外感。气虚外感,*芪。阳虚外感,细辛。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润肺。润肺常忽视。

.桑葚,可用于须发早白。旱莲草。制首乌。女贞子。黑芝麻。

.龟甲和鳖甲的异同。

.麻*根,止汗专药。

,乌梅,可安蛔止痛。

.五倍子,是虫瘿,寄生虫。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肺虚金破失音。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山茱萸,别名枣皮、酸枣皮。阴阳双补(肉苁蓉)。

.桑螵蛸,螳螂的卵鞘。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是乌贼的内壳。壳类,基本都可以制酸止痛,中和胃酸

.蛇床子,杀虫止痒,祛风燥湿,温肾壮阳。

注:张廷模老师的讲稿,强烈推荐,绝对值得拥有。

END

陈萌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中药学考点知识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