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又一枝
——看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在太原首次演出
李太和罗仁佐
相关链接晋剧《下河东》侯玉兰(唱片版)
晋剧《下河东》侯玉兰(清唱版)
晋剧《下河东》侯玉兰(70岁彩唱)
晋剧《下河东》侯玉兰(年汇演)
晋剧《下河东》侯玉兰张鸣琴(年)
近几年来,我省的戏曲花园里,真是鲜花朵朵,新苗辈出,万紫千红,欣欣向荣,令人喜不自胜。最近,来太原演出的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就使人高兴地看到了这些出墙红杏的又一新枝。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成立迄今,只不过一年多点的光景,青年演员们的平均年龄也不过二十岁左右,但他们的成绩却是相当可观的。从他们在太原首次演出的《下河东》中,我们看到了这支年轻队伍的几个突出特点,阵营齐、行当全、唱腔丰富、做工认真。他们的各路角色行当中,都有其代表人物。诸如在《下河东》中饰演罗氏的青衣侯玉兰,饰演赵匡胤的须生张鸣琴,饰演呼延金莲的刀马旦侯玉娥,以及扮呼延寿廷和欧阳方、呼延赞的两个花脸,表演得都很扎实,颇具工力。先以唱腔而论,有几个演员在这方面可说是有继承、有发展、有吸收、有创造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嗓子圆润而吐字清晰,观众几乎不用看字幕,就可以把大部分唱词听个清楚明白。尤其是中路梆子中花脸的唱腔,过去人们总感到十有七八的唱词听不懂,而这出戏中的三个花脸,无论唱词、道白,均较以往这个行当的演唱方法有了显著的改进,因而让人十有七八听懂了,这的确是使观众感到欣慰的好事。侯玉兰《下河东》剧照(年)
在几个青年演员的唱腔中,我们听出了她们在学习前辈时,既注意了吸收,又注意了消化,并能根据不同戏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予以发展变化,这对青年人来说是得下一番苦功的。比如青衣侯玉兰的唱腔,听来有牛桂英的优点,也有程玉英的特长,有的地方还汲取了晋中民歌和孝义秧歌的一些东西,因而就觉得她没有生搬硬套,一味模仿,又不失中路梆子的韵味。她在《下河东》的“惊梦”和“兴兵”的两场戏中,用大段乱弹抒发罗氏的情感和性格时,唱到慷慨激昂处能刚健有力,唱到缠绵悱恻处能徐缓委婉,这种跌宕多姿的唱腔特色,确是十分动人的。须生张鸣琴,自从拜为丁果仙的门生后,吸取了这位名师的许多优长之处,唱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她也并未硬性搬用,而是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予以融会贯通,所以她的音量高亢、音色圆润,吐字行腔都有醇厚的韵味。在这出戏中饰演呼延寿廷的王青兰和饰呼延金莲的侯玉娥,都能唱得悦耳动听,也是颇堪嘉许的。侯玉兰《下河东》剧照
看了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的演出,觉得除了上述的演员们在唱腔上的独到之处以外,再从这次排演《下河东》一剧来论,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下河东》是一出唱、做、念、打俱重的传统节目,据说是中路梆子已故名老艺人“盖天红”、“十六红”的拿手好戏,后来由于中路梆子演员行当不全,使这出戏中断了已有三十多年。如今,他们挖掘出这个节目,不仅丰富了上演剧目,而且在艺术上可使青年演员对传统艺术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学习和继承,这对培养后代、发扬传统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上,经过这次艺术实践,确实在锻炼、培养和提高青年演员的艺术水平上,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侯玉兰原是正工青衣,但她在饰罗氏这个角色时,又汲取和糅合了刀马旦的一些表演程式;须生张鸣琴这次扮演赵匡胤,还是首次扎靠弄棍,但她能够学习、锻炼武生的行当功,较好地完成了一个“马上皇帝”的角色创造;王青兰是应工小生,而这出戏中的呼延寿廷,要表现出一个具有“万夫不挡之勇”的角色,这就促使她学习了不少的须生、武生的表演。她们通过扮演这些“中间角色”,进一步领会了戏曲中的“演戏不演行”的道理,对今后学习和锻炼基本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侯玉兰饰演罗氏
相关链接:梨园杂志|晋剧《下河东》改编札记张正申:侯玉兰与《下河东》及其他胡正:“两朵花”侯玉兰和张鸣琴最后,想谈谈《下河东》这个剧本。这出戏是我省传统节目中颇具特色的一出老戏,演出本在中路梆子老本《白龙关》和《下河东》两出戏的基础上,经过改编加工,由原来的三十多场压缩到十五场,剔除了原本中赵公明托梦传艺、赵匡胤真龙出窍等属于迷信色彩的部分,删削了杨继业在佘唐关投顺宋朝等枝蔓情节,精简合并了一些人物,但仍保留了原有的一些精彩表演和场次,如“龙虎斗”(即现在的“打驾”一场)等等。因而这个本子不论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均较原本有了提高。改编本中通过“争帅”、“点卯”、“救帅”、“屈责”、“讨令”、“屈斩”、“兴兵”、“打驾”等几场,展开了赵匡胤、欧阳方、呼延寿廷等几个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描绘,向观众展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中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及性格冲突。剧中揭露了欧阳方的阴险狡诈,批判了赵匡胤的怯懦,歌颂了呼延寿廷及其妻子罗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但仔细推敲,现在的演出本也还有些缺陷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对剧本主题思想的体现,还觉得不够明确;罗氏的复仇气氛似乎显得过浓一些(后得到进一步改进,在罗氏家仇基础上更突出为国而战);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还不够深刻和典型;剧本的结构尚嫌有点松散,一些不必要的情节还有待进一步删除。尽管如此时,应当说《下河东》这个剧本,目前已是一个有着较好基础的戏,只要经过继续修改和不断锤炼,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保留剧目。让我们祝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在今后的演出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年12月5日《山西日报》刊登作者:李太和,原山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罗仁佐,原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兼《戏友》主编。晋青会作品全集(—)《下河东》系列作品侯玉兰艺术作品全集张鸣琴艺术作品全集《侯玉兰戏剧人生》罗韵秦声·晋腔晋风|中秋晋剧晚会郭汉城题
文字录入|和子诺综合编辑|晋青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