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4时45分,太原市小店区报告4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感染者;当日8时57分,小店区再报告1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感染者;4月4日,太原市新增3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感染者;4月5日,太原市在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筛查时发现3例初筛阳性感染者……随着这些阳性感染者行动轨迹的公布和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好奇:如此繁杂的信息,都是怎么被调查出来的?所谓的流调工作,都有哪些?又是哪些人在做这些工作?
4月6日,带着这些疑问,山西晚报记者走近这群信息发布背后的人。
各方信息汇总信息分析忙而不乱
“统计一下××的密接。”“催一下××的行动轨迹。”“还有时空伴随者,是不是还没录入信息?”……刚走到太原市卫健委二楼会议室,山西晚报记者就听到从里间办公室传来太原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各种催促声。
马彩凤是当天在会议室参与信息分析的工作小组的负责人。早上刚来,她就开始给所有人安排工作:几个人负责太原市内的各种协查函,几个人负责打电话,有人接收传真并分类,有人录入信息,有人对接公安部门……“我们这几台传真机主要是收来自各种渠道的协查函。”站在办公室里并排放着的三台传真机前,马彩凤一边查看刚刚传真过来的协查函,一边介绍说。他们接收到协查函或流调报告以后,首先会有专人审一下,除了分轻重缓急的程度,还要分本地和外地,然后去查这些人的流调报告、密接、次密接等信息。“有些协查函的内容能直接看出属于市里哪个区县的,我们会在核查完后把相关内容推给相关县区的疾控部门去进一步核实。”马彩凤说。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够核实清楚,遇到摸排疑似密接、次密接或重点人员无法联系到或者不确定具体区县时,就需要联系公安、工信、公卫等部门协同作战了。
说话的工夫,传真机里的流调报告像雪片一样往外飞,一旁的沙发上、桌子上,也都堆满了各种协查函、流调报告等。收传真、标注时间、核实分析、录入信息、看网报、听短信、打电话、写报告……办公室里的人都忙着自己手头的工作,手不停、脚不停、嘴不停、脑不停。办公室外,专家组的成员也通过汇集的各方信息,进行缜密的风险研判,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
流调工作繁多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
“你好,你是×××吗?”“这里是太原市疾控,你现在在哪里?”“你前几天是不是住过一次宾馆?还记得宾馆的名字吗?”……打电话的李常青,正在核实某人的行动轨迹。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他不仅问到了接电话者所住宾馆的名称,还问到了宾馆所在区县以及入住方式等,但没有像网络上流传的那样去“查户口”,这让记者觉得有些奇怪。
“我们接到一些协查函的时候,如果没有分市或县区,那就不方便继续向下分发进行下一步的调查,所以我们首先会粗略地问一下,再把信息推给相应的县区,他们就会问得比较详细了。”李常青说,如果被调查者是密接,那可能需要调取他的行动轨迹等相关信息;如果是次密接,可能只需要调取当事人的一些个人信息。而各县区的疾控中心,在调取相关信息后,会形成一份流调报告,再反馈给他们做进一步处理。但这只是针对普通的被调查者而言,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他们可能就会问得特别详细了,有时候一个电话下来就得20分钟到半个小时。
最近一段时间,太原市疾控中心的流调任务异常繁重,有时候,他们会一下子接收到几百人的基本信息,这都需要他们一一去核实。而电话流调时,工作人员不仅要通过不断的询问去帮助对方回忆过往,以尽可能地掌握关键环节和人员,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及一定的技巧。“遇到不配合的要讲*策法律,遇到抱怨不耐烦的需要安抚情绪,遇到担心恐惧的需要安慰纾解,遇到联系信息无效的,需要及时推送公安工信再核查等等。”李常青说,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公布出来的行动轨迹,会出现补充说明的原因。
“缺人”成了最大的问题
除了在办公室里分析各种信息,疾控人员还经常要出现场,毕竟相对电话流调,现场流调工作对密接、次密接的判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话流调仅凭被调查者的回忆可能会有误差,这就需要疾控人员进一步交叉印证。”马彩凤说,但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推断本领,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既需要专业流行病学调查背景,还需要足够的生活常识;既需要掌握各方面*策信息,还需要高度的敏锐性,如此才能得到详实的流调信息。为了调取密接或者次密接的个人信息,流调队员们和公安干警经常是一家一家地去走访,一帧一帧地查看监控。
“前天我们的人在南站查监控,就看了三四遍。”马彩凤说。当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忆,他在太原南站进了一家商店,但流调人员去进行采证时才发现,太原南站站内的摄像头对这家商店有监控盲区,而商店的3个监控摄像头有两个已经坏了,只有一个摄像头还能正常工作。可是因为画质不清晰,流调人员在画面中怎么都找不到被调查者,只能根据被调查者提供的时间段一遍遍反复观看监控视频。最后,还是流调人员截取了他认为最有可能的那个图像,把图像发给被调查者后,被调查者才确认图像上的人就是自己。“确认了他的行动轨迹,才能进一步确认密接者、次密接者。”马彩凤说。
“缺人。”说到目前工作中最大的困难,马彩凤这么回答。从疫情发生后,他们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24小时”轮转了,也成了与病*赛跑的“勇士”。流调队员们经常在做完办公室的分析研判工作后,要么紧接着去各县区紧急支援,要么就是参与到现场流调工作中。而为了第一时间掌握病例轨迹,排查出密接和次密接,流调队员们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有时下午3点才来得及吃午饭,晚上10点才能有空吃晚饭,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家。
山西晚报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已经过了12时了,可所有的流调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停下手里的活。看着这些辛勤工作的身影,山西晚报记者建议:当你接到流调电话时,请一定配合,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回答。因为,流调人员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人群信息,才能科学评估疫情动态,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
山西晚报记者张梦莹
(责编:刘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