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帝内经》中,就根据病因把风湿病分为多种类型。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把风湿病分为不同类型,从病因角度考虑,较为统一的意见是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风寒湿痹、湿热痹几种。
病因广,危害大
风湿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多发﹑疑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累及人体多个系统,每种疾病发病率不一,男女比例各不相同。
常见的风湿病中,类风湿关节炎0.3~0.4%,多发于中年女性,尤其以25-50岁为本病好发年龄,5-10年的致残率为高达60%;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约为0.3%,是一种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相关、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年男性,近几十年来AS发病率、其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及存活期均保持稳定;
干燥综合征国内调查患病率为0.29%-0.77%,尤其多见于女性(90%),发病年龄在40-50岁,男女比例为1:9-20。
骨关节炎40岁人群中占10%~20%,60~70岁者75%。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泉指出:“如果把每种疾病的发病率汇总,风湿病的患病人数当以亿计,该类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风湿病多伴随有或局部、或全身的关节痛或肌肉痛。
有的风湿病患者疼痛较轻微,仅表现为不适、酸胀或麻木的感觉,有的患者则十分剧烈,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同时,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患者疼痛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风邪导致的疼痛游走不定,疼痛部位不固定。
以寒邪为主导致的疾病,关节、肌肉疼痛的症状相对重。
湿邪的特点是黏腻、重浊,其导致的风湿痛往往伴随肿胀感,导致的关节疼痛治疗难度大,病情缠绵,不容易治愈。
热邪之痹,则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风湿病主要侵犯人体的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
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风湿科主任李振华教授介绍,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风湿病致残率、致畸率非常高,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才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风湿病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脏、血管、肺脏和神经系统,半数以上的患者可能发生心脏病变,约45%的患者最终发展成为关节畸形,少数患者甚至严重残疾,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除了对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风湿病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困扰。
风湿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有可能导致压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在现有医疗体系下,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待加强重视,风湿病作为慢性病的一种,患者的心理健康更是日益凸显。
医院风湿科主任朱跃兰说,她在临床中接触到的患者,许多都存在心理障碍,严重的患者,甚至达到了加剧病情的程度。
她介绍:“刚生病的患者心态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会失望、悲观。加上现在信息来源非常广,病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资料,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反倒容易夸大病情。我专门做过类风湿病人抑郁的科研课题,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中医四大治疗原则
历代医家认为,《*帝内经素问痹论》是最早对风湿病进行阐释的典籍:“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自此的几千年来,中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对风湿病的治疗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
尽管各家治疗理念不尽相同,但是中医的博大精深在这一疾患的治疗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中医治疗风湿病讲究“因时制宜”,即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风湿病发病时间长,有可能数十年地影响患者的生活。
根据病情的轻重,风湿病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中医强调对不同阶段的患者,有侧重地采取治疗方法。
在疾病早期,患者症状较为轻微,有局部关节不适,有的患者同时伴随疲乏无力、低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骨骼疼痛等症状。
如治疗不及时,疾病往往发展至中晚期,患者出现关节肿大、僵硬、疼痛剧烈的症状,严重者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因此,患病初期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北京金象国医馆中医师杨增良教授说:“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风湿病早期治疗适当使用行气、活血的药物,同时配合散寒、除湿的药物,效果较好。”
而对于中晚期的患者而言,应加大通经活络的力度,以破血逐瘀为主要治疗方向。
虫类药物在这一阶段的治疗中不可或缺,北京济世堂药店中医师焦利宝说:“虫类药物通晓经络的作用较强,而且中医讲究‘血肉为有情之品’,人与动物的血与肉更容易融合在一起,可以补益人的精、气、神,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其次,风湿病的治疗要具体分析病人的体质、证型,做到“因人而异”。
同为风湿疾病,有的患者表现出面红耳赤、舌头发红、舌苔发*、喜凉怕热等热证,有的患者则表现出畏风怕冷、舌头暗淡、舌苔发白,脉沉而弱等寒证,临床治疗中要辨证清楚、准确,有针对性地开具汤药。
朱跃兰主任坦言:“治疗风湿病一定要辨证准确,寒性体质的患者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为主,经常用到羌独活、防风、细辛等药物;热性体质患者侧重于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多用薏米、土茯苓、白鲜皮、海虫皮等药物。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复杂,主要就体现在这里,既要有深厚的理论根基,还要结合大夫的经验和悟性。”
第三,风湿病的治疗要规范化、科学化,引导患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迄今为止,风湿病还属于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多数患者无法完全康复,只能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恶化为治疗目标。
这也给了许多不法机构可乘之机,他们以快速治愈风湿病、愈后不复发为噱头,在街头、电视、广播中大肆宣传,部分患者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或者是缺乏医学常识,容易上当受骗。
第四,治疗风湿病不应忽视的另一原则,是在疾病早期注意固化患者胃气,健脾养胃。
风湿病病程长,长期服用药物易对脾胃造成较大的伤害,若不及时养护,在疾病晚期服药效果受影响。
另外,虫类、蛇类、乳香等药物本身刺激脾胃,如果患者的脾胃功能较差,则无法耐受,达不到理想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风湿病临床多呈边缘性、多学科表现,病因及发病机理也比较复杂,决非一方一法或一药就能治愈。
姜泉主任说:“对于风湿病的治疗,临床综合运用多种治法,包括内治、外治、药物与非药物等方法,从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进行治疗。”
各种治法均有所长,可根据各种风湿病的具体情况,利用各种治法之所长,攻病所特、博采众法、内外结合、中西并用。
控制重于治疗
风湿类疾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稳中有升,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李振华教授认为:“现代人的物质条件改善了,反而出现过犹不及的弊端,一年四季都有空调,许多年轻人患上了空调病。特别是女性贪凉过度,经常穿裙装,不注意保护关节,再加上过食生冷,容易诱发风湿病。”
预防风湿病,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抗病的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适当使用空调,不贪食生冷。
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要选择温和、恰当的锻炼方式,不宜选择爬山、剧烈弹跳等一类的活动,避免损伤关节和韧带。
而且年老者在饮食上适当补充补肾壮骨的食物,如黑芝麻、黑大豆等,起到强筋健骨的功效。
对于已患风湿病的患者来说,除了及时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外,还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变化特征。
同时,要合理期待疾病治疗效果,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病情恶化,把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